一种复合增亮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8942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11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背光板,所述背光板顶部安装有光源,且背光板上方设置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底部喷涂有防蓝光纳米涂层,且扩散片顶部粘接有横向棱镜,所述横向棱镜顶部固定在基板底部,且基板顶部固定有纵向棱镜,所述纵向棱镜顶部粘接有液晶面板。该复合增亮膜,设置有防蓝光纳米涂层,防蓝光纳米涂层吸收光线中的短波蓝光,起到防蓝光的效果,而防蓝光纳米涂层设置在扩散片与背光板之间,避免与外界接触导致该防蓝光纳米涂层破损,延长了该防蓝光纳米涂层的使用寿命,设置有横向棱镜和纵向棱镜,将原本的棱柱该纵向棱镜和横向棱镜的配合,极大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增亮膜


[0001]本技术涉及增亮膜
,具体为一种复合增亮膜。

技术介绍

[0002]增亮膜指的是应用于TFT LCD背光模块中以改善整个背光系统发光效率为宗旨的薄膜或薄片,经海量检索,发现现有的增亮膜典型如专利号为:CN201520089175.4,一种光学复合增亮膜,它包括基材膜层,基材膜层上方设置有聚光层,有效的将电子产品屏幕的入射光聚集,达到增亮的视觉效果,该增亮膜在使用时为磨砂手感,顺滑且具有防指纹效果。
[0003]综上所述,现有的增亮膜的防蓝光结构通常设置在最外层,使得该防蓝光结构经常被刮擦,继而导致该防蓝光结构失效,影响该增亮膜的防护效果,并且现有的增亮膜通常通过棱柱来改变光线的反射角度,但棱柱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极大的增加了该增亮膜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增亮膜,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增亮膜的防蓝光结构通常设置在最外层,使得该防蓝光结构经常被刮擦,继而导致该防蓝光结构失效,影响该增亮膜的防护效果,并且现有的增亮膜通常通过棱柱来改变光线的反射角度,但棱柱结构复杂,加工困难,极大的增加了该增亮膜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背光板,
[0006]背光板,所述背光板顶部安装有光源,且背光板上方设置有扩散片,所述扩散片底部喷涂有防蓝光纳米涂层,且扩散片顶部粘接有横向棱镜,所述横向棱镜顶部固定在基板底部,且基板顶部固定有纵向棱镜,所述纵向棱镜顶部粘接有液晶面板。
[0007]优选的,所述光源均匀的设置在背光板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扩散片与横向棱镜之间以及纵向棱镜与液晶面板之间均通过UV胶相粘接。
[0009]优选的,所述横向棱镜的中心线横向设置,所述纵向棱镜的中心线纵向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横向棱镜的纵向横截面以及纵向棱镜的横向横截面均呈三角形。
[0011]优选的,所述基板底部均匀的固定有横向棱镜,且基板顶部均匀的固定有纵向棱镜。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增亮膜,
[0013](1)设置有防蓝光纳米涂层,防蓝光纳米涂层喷涂在扩散片底部,光源发出的光线以及背光板反射的光线均透过防蓝光纳米涂层进入扩散片中,防蓝光纳米涂层吸收光线中的短波蓝光,起到防蓝光的效果,而防蓝光纳米涂层设置在扩散片与背光板之间,避免与外界接触导致该防蓝光纳米涂层破损,延长了该防蓝光纳米涂层的使用寿命;
[0014](2)设置有横向棱镜和纵向棱镜,纵向棱镜与横向棱镜分别固定在基板上下两侧,
纵向棱镜与横向棱镜配合改变所有穿过扩散片的光线方向,将原本的棱柱替换为纵向棱镜和横向棱镜的配合,极大的降低了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纵向棱镜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横向棱镜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背光板,2、光源,3、扩散片,4、防蓝光纳米涂层,5、横向棱镜,6、基板,7、纵向棱镜,8、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增亮膜,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背光板1顶部安装有光源2,且背光板1上方设置有扩散片3,光源2均匀的设置在背光板1顶部,使光源2发出的光线均匀的穿过扩散片3,扩散片3与横向棱镜5之间以及纵向棱镜7与液晶面板8之间均通过UV胶相粘接,通过UV胶使扩散片3与横向棱镜5之间以及纵向棱镜7与液晶面板8之间粘接紧固,同时高透光的UV胶降低了光线损耗,扩散片3底部喷涂有防蓝光纳米涂层4,且扩散片3顶部粘接有横向棱镜5,横向棱镜5的中心线横向设置,纵向棱镜7的中心线纵向设置,使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配合改变所有经过扩散片3的光线的角度,横向棱镜5的纵向横截面以及纵向棱镜7的横向横截面均呈三角形,纵向棱镜7与横向棱镜5配合使经过扩散片3的光线向指定方向射出,横向棱镜5顶部固定在基板6底部,且基板6顶部固定有纵向棱镜7,基板6底部均匀的固定有横向棱镜5,且基板6顶部均匀的固定有纵向棱镜7,通过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配合改变光线角度,降低加工难度,纵向棱镜7顶部粘接有液晶面板8。
[002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复合增亮膜时,首先接通外部电源,启动光源2,光源2发出光线,部分光线接触背光板1并被背光板1反射,使所有光线经过防蓝光纳米涂层4进入扩散片3,防蓝光纳米涂层4吸收光线中的短波蓝光,起到保护使用者眼睛的作用,而防蓝光纳米涂层4设置在扩散片3与背光板1之间,避免了与外界直接接触,减少了该防蓝光纳米涂层4的损坏概率,延长了该防蓝光纳米涂层4的使用寿命,经过扩散片3的光线进入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配合改变光线的射出方向,使部分光线沿指定角度进入液晶面板8,其余光线被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配合反射回到背光板1,随后该光线经过背光板1反射进入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通过横向棱镜5与纵向棱镜7配合取代棱柱,降低了加工难度与加工成本,使用起来更具有实用性,经过液晶面板8调色的光线显示画面,这就完成了全部工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3]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技术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
[0024]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增亮膜,包括背光板(1),其特征在于:背光板(1),所述背光板(1)顶部安装有光源(2),且背光板(1)上方设置有扩散片(3),所述扩散片(3)底部喷涂有防蓝光纳米涂层(4),且扩散片(3)顶部粘接有横向棱镜(5),所述横向棱镜(5)顶部固定在基板(6)底部,且基板(6)顶部固定有纵向棱镜(7),所述纵向棱镜(7)顶部粘接有液晶面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2)均匀的设置在背光板(1)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增亮膜,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凤林宋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卓英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