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14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包括底座、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将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串联后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负载的输入轴和第二负载的输出轴、第二负载的输入轴和第三负载的输出轴、第三负载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节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上均设有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设有风门。用新型采用纯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覆盖性、通用性,消除了采用带电负载设备给试验带来的干扰,真实的体现了电动机的电磁兼容情况;同时本设备在输出功率、转速等性能指标上具有高覆盖性和通用性,实现了负载柔性调节功能,解决航空油泵电机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无法模拟加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属于电动机电磁兼容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工作在航空燃油系统中内部进油和整体泡油工作的设备,适用于航空燃油系统用油泵驱动电机的电磁兼容试验。
技术介绍
在航空燃油系统泵用电机领域,电磁兼容试验作为考核电机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产品单独进行电磁兼容摸底试验的要求已成常态;目前为了尽可能模拟电机在负载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性能,主要通过加工扇叶和用户提供泵的两种方式进行加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包括底座、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将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串联后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第一负载的输入轴和第二负载的输出轴、第二负载的输入轴和第三负载的输出轴、第三负载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节连接;所述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上均设有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设有风门;所述第一负载与第二负载之间、第二负载与第三负载之间均设有风筒,风门、风筒、底座、联轴节、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形成负载设备。所述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均为扇叶负载工装。所述第一负载、第二负载、第三负载通过螺钉安装在底座上。负载设备通过联轴节设置单级、双级和三级串联,实现三挡不同功率的调节。不安装联轴节时,第三负载工作,实现单级功率调节;安装第二负载和第三负载之间的联轴节时,实现双级功率调节;安装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第二负载和第三负载之间的联轴节时,实现三级功率调节。所述风门为一字型槽的风门。所述电机通过转接板工装与负载设备连接。所述转接板工装通过螺母与负载设备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纯机械结构,具有较高的覆盖性、通用性,消除了采用带电负载设备给试验带来的干扰,真实的体现了电动机的电磁兼容情况;同时本设备在输出功率、转速等性能指标上具有高覆盖性和通用性,实现了负载柔性调节功能,解决航空油泵电机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无法模拟加载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与电机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扇叶负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门,2-风筒,3-底座,4-联轴节,5-第一负载,6-第二负载,7-第三负载,8-扇叶负载工装,9-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包括底座3、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将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串联后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第一负载5的输入轴和第二负载6的输出轴、第二负载6的输入轴和第三负载7的输出轴、第三负载7的输入轴与电机9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节4连接;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上均设有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设有风门1;所述第一负载5与第二负载6之间、第二负载6与第三负载7之间均设有风筒2,风门1、风筒2、底座3、联轴节4、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形成负载设备。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均为扇叶负载工装8。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通过螺钉安装在底座3上。负载设备通过联轴节4设置单级、双级和三级串联,实现三挡(如350W,700W以及1050W)不同功率的调节,即分档调节。优选的,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的转速为12000rpm时输出功率为350W,功率叠加后实现1.05kW输出。不安装联轴节4时,第三负载7工作,实现单级功率(350W)调节;安装第二负载6和第三负载7之间的联轴节4时,实现双级功率(700W)调节;安装第一负载5和第二负载6、第二负载6和第三负载7之间的联轴节4时,实现三级功率(1050W)调节。所述风门1为一字型槽的风门,通过改变风门1的开合大小来实现对风量的调节,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连续调节、对每个负载的输出功率进行调节,即连续柔性调节。所述电机9通过电机转接板工装与负载设备连接。所述电机转接板工装通过螺母与负载设备固定。进一步地,对负载设备进行测试之前,先用测功机记录不同输出功率下对应的电流值,然后对负载设备进行测试,通过改变风门1大小调节到与测功机测试时对应功率电流值,同时记录转速值,对负载设备的功率覆盖性进行测试。具体的,当前油泵电机种类、规格多,电磁兼容时,大功率电机大多随泵整机进行,小功率电机通过设计扇叶负载进行,通过本技术的负载设备,解决了航空油泵电机在进行电磁兼容时无法加载的问题,实现了一种高可靠性,高覆盖性,多级式的柔性负载技术,主要有益成果如下:1、采用纯机械负载,不给产品电磁兼容试验带来任何外界干扰,解决采用扇叶负载,因无扇叶设计能力,加工完成扇叶后需要多次配加工才能满足对应转速下输出负载功率值问题,省时省力,同时相比较于采用气泵、摩擦片式等纯机械式负载,成本低廉;2、解决负载种类多,基本上不同输出功率电机都需要设计一种扇叶负载、负载接口、通用性以及覆盖性差问题;3、解决随泵进行电磁兼容时,泵体积大,存在运输困难等问题;4、通过多级式、高覆盖性、通用接口以及柔性调节的设计,在设计上既能方便对产品的电磁兼容试验进行摸底,及时的对产品电磁兼容性能进行优化,确保产品电磁兼容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本负载设备的使用,在成本上、人力物力的投入上都给工厂带来非常积极的意义,且除了针对航空油泵电机产品上应用,在航天、兵器等小功率电机上也具有较大推广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包括底座(3)、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其特征在于:将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串联后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第一负载(5)的输入轴和第二负载(6)的输出轴、第二负载(6)的输入轴和第三负载(7)的输出轴、第三负载(7)的输入轴与电机(9)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节(4)连接;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上均设有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设有风门(1);所述第一负载(5)与第二负载(6)之间、第二负载(6)与第三负载(7)之间均设有风筒(2),风门(1)、风筒(2)、底座(3)、联轴节(4)、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形成负载设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包括底座(3)、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其特征在于:将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串联后设置在底座(3)上;所述第一负载(5)的输入轴和第二负载(6)的输出轴、第二负载(6)的输入轴和第三负载(7)的输出轴、第三负载(7)的输入轴与电机(9)的输出轴分别通过联轴节(4)连接;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上均设有出风口,每个出风口均设有风门(1);所述第一负载(5)与第二负载(6)之间、第二负载(6)与第三负载(7)之间均设有风筒(2),风门(1)、风筒(2)、底座(3)、联轴节(4)、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形成负载设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负载(6)、第三负载(7)均为扇叶负载工装(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式柔性电磁兼容负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载(5)、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江锋卓亮覃万健戴志立安娜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