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42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包括与滑座二次注塑成型的下保持器,所述下保持器具有沿滑座移动方向并始终与滑轨侧壁保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弹性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构成一用于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的二道防尘预备槽,所述二道防尘预备槽的槽口朝向滑轨侧壁。本装置结构简单,防尘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
本技术涉及导向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包括直线滑轨、安装在直线滑轨上的滑座、固定在滑座两端的端盖和滚动元件(如滚珠),滑座内设置滚动元件负载通路和滚珠返回通路,滚动元件负载通路和滚动元件返回通路通过设置在端盖上的滚动元件过渡通路连接,从而形成滚动元件循环通路。滚动元件在滚动元件循环通路内活动,滑座通过滚动元件保持与直线滑轨的接触,进而减少滑座与直线滑轨之间的摩擦阻力。为了延长滚动元件和直线滑轨的使用寿命,在直线运动引导装置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滑座活动过程中,异物或杂质不会进入滚动元件所在区域,因此需要对滑座进行密封设计。该密封设计通常是在滑座上设置保持器,该保持器在滑座沿滑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滑轨的接触,避免异物或杂质进入滚动元件循环通路;但目前所采用的保持器结构存在弹性不足,防尘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尘效果好的滑座下保持器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包括与滑座二次注塑成型的下保持器,所述下保持器具有沿滑座移动方向并始终与滑轨侧壁保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弹性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构成一用于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的二道防尘预备槽。进一步的,所述二道防尘预备槽的槽口朝向滑轨侧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临近滑轨的部分偏向滑轨外侧弯折以构成第一弹性凹槽。r>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凹槽的槽口朝向滑轨外侧。进一步的,同一滑座内下保持器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滑轨的两相对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上具有一第二弹性凹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触部构成二道防尘预备槽内侧壁的侧壁上具有一内凹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接触部构成二道防尘预备槽内侧壁的侧壁上具有一内凹的第二卡槽。进一步的,所述下保持器的两端均高于滑座的端面并分别构成一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具有与下保持器相同的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段外端面高于位于滑座端面上滚动元件循环通路中滚动元件的最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在滑座上二次注塑构成下保持器,并在下保持器上设置弹性凹槽以增强两个接触部的弹性,确保滑座在移动过程中,两个接触部与滑轨的接触不易松脱,达到更佳的防尘效果。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中:1-滑轨,2-滑座,21-滚动元件,3-下保持器,31-延伸段,32-第一接触部,33-第一弹性凹槽,34-第二接触部,35-第二弹性凹槽,36-二道防尘预备槽,37-第一卡槽,38-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3所示,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包括与滑座2二次注塑成型的下保持器3。通过对现有滚动元件循环通路防尘系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异物进入滑座2内的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异物从滑座2的两端进入,现有技术通过端防尘片的设计,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个缺陷;二是异物从滑座2的侧壁进入,现有技术的防尘系统主要集中于滑座2端部防尘,对此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三是异物沿滑座端盖与滑座2之间的连接缝隙处进入滚动元件循环通路。本实施例中的下保持器3即用于解决上述缺陷二和缺陷三。下保持器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滑轨的两相对侧壁上,对滑座内滚动元件循环通路的部分区域起到防尘作用,当然,下保持器与其他保持器结构以及滑座的端盖和端防尘片共同构成了一环绕滚动元件循环通路的防尘系统;本申请中的下保持器结构为滚动元件循环通路防尘系统的部分结构。下保持器3的两端均高于滑座2的端面并分别构成一延伸段31,延伸段31具有与下保持器3相同的结构;延伸段31外端面高于位于滑座端面上滚动元件循环通路中滚动元件21的最高点。延伸段31的存在,使得滑座2与其端盖之间的缝隙被覆盖,该缝隙位于滑座与直线滑轨1相接触的区域,该缝隙在无延伸段的情况下,在滑动过程中是直面直线滑轨1的,因此异物容易沿该缝隙进入滚动元件循环通路;延伸段31的存在,使得滑座2两端上的缝隙,尤其是容易进入异物的缝隙被覆盖,确保异物不会从该些缝隙进入滚动元件循环通路,做到了无缝防尘效果。下保持器3具有沿滑座移动方向并始终与滑轨侧壁保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32和第二接触部34,第一接触部32临近滑轨的部分偏向滑轨外侧弯折并构成一第一弹性凹槽33,第二接触部上具有一第二弹性凹槽35;通过第一弹性凹槽33和第二弹性凹槽35的设计,使得第一接触部32和第二接触部34接触滑轨1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使其与滑轨1的接触更紧密,降低该处的硬度,使得滑座在沿滑轨移动过程中,第一接触部32和第二接触部34始终能够保持与滑轨1的接触,从而起到更好的防尘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凹槽33的槽口朝向滑轨外侧。第一接触部32与第二接触部34之间构成一用于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的二道防尘预备槽36。二道防尘预备槽36可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从而使得本上保持器的具有更佳的防尘效果。本实施例中,二道防尘预备槽36的槽口朝向滑轨侧壁。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部32构成二道防尘预备槽内侧壁的侧壁上具有一内凹的第一卡槽37,第二接触部34构成二道防尘预备槽内侧壁的侧壁上具有一内凹的第二卡槽38。通过卡槽和二道防尘预备槽36的配合,使得第二道防尘装置可以嵌入在二道防尘预备槽36内,第二道防尘装置不会轻易脱离二道防尘预备槽36。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滑座二次注塑成型的下保持器,所述下保持器具有沿滑座移动方向并始终与滑轨侧壁保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弹性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构成一用于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的二道防尘预备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滑座二次注塑成型的下保持器,所述下保持器具有沿滑座移动方向并始终与滑轨侧壁保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弹性凹槽,所述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之间构成一用于容纳第二道防尘装置的二道防尘预备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道防尘预备槽的槽口朝向滑轨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临近滑轨的部分偏向滑轨外侧弯折以构成第一弹性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凹槽的槽口朝向滑轨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座下保持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祥
申请(专利权)人:智龙传动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