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321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7
本公开提供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包括转动配合有转轴的转板,转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位置,转板靠近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靠近凸起部的转板位置连接有碰杆,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锁定空间,转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用于改变锁定空间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采用机械触发防坠器,通过各个元件的联动动作,实现配合防坠和解除防坠,整个过程均为机械联动控制,以载车板上边梁的移动接触作为驱动力,实现防坠器状态的切换,解决了外部环境影响传统防坠器可靠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
本公开涉及立体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
技术介绍
,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在现有立体车库中,普通库绝大多数均使用电磁防坠器进行防坠,因此类防坠器是靠电磁铁拉吸力将防坠钩打开,然后再依靠防坠钩自重防坠钩回落到防坠位置。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受使用环境及使用时间等因素影响,因防坠器故障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常见的如下:因轴端生锈摩擦力增大而导致电磁铁拉力不够,防坠钩打不开的现象;因电磁铁原因造成防坠钩无法回位,电磁铁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失去防坠作用;长时间通电,电磁铁发热严重,容易烧坏电磁铁;每个防坠点都需要通过串联、并联的方式对动力机构和反馈机构进行接线,施工麻烦、电线成本高、故障率高且不便于维修;室外环境下,因雨水及风雪原因引起漏电,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采用机械触发防坠器,通过各个元件的联动动作,实现配合防坠和解除防坠,整个过程均为机械联动控制,以载车板上边梁的移动接触作为驱动力,实现防坠器状态的切换,解决了外部环境影响传统防坠器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公开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转动配合有转轴的转板,转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位置,转板靠近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靠近凸起部的转板位置连接有碰杆,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锁定空间,转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用于改变锁定空间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转板配合有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第一止挡布置在转板转动的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止挡布置在转板反向转动的第二极限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止挡配合转板远离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一止挡的方向转动,第二止挡配合转板布置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二止挡的方向转动。进一步地,所述拨板一端与转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拨板通过绕铰接点转动改变拨板探出转板外的体积。进一步地,所述转板上设有凸起于转板表面的挡块,第一挡块配合拨板全部位于转板覆盖范围内的状态,第二挡块配合拨板探出转板最大体积时的状态,两个挡块用于约束拨板与转板的相对夹角。进一步地,所述碰杆一端固定在转板上,另一端设有折弯部,折弯部朝向转板凸起部,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带有开口的锁定空间。进一步地,所述转板与转轴转动配合,一端凸起部截面为三角形,凸起部靠近碰杆的一侧与碰杆呈锐角布置。进一步地,所述转板呈L型,凸起部位于转板的短边上,转轴配合在转板的弯折位置。本公开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包括如上所述立体车库防坠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立体车库防坠装置通过其转轴安装在框架上,载车板边梁改变与立体车库防坠装置相对位置触发立体车库防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采用机械触发防坠器,通过各个元件的联动动作,实现配合防坠和解除防坠,整个过程均为机械联动控制,以载车板上边梁的移动接触作为驱动力,实现防坠器状态的切换,解决了外部环境影响传统防坠器可靠性差的问题;(2)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夹角,从而改变拨板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在载车板逐渐提升过程中,边梁推动拨板转动并逐渐带动转板转动,在边梁处于锁定空间内后,转板和拨板反向转动,从而恢复初始位置,使得转板配合第二止挡对转板形成防坠配合;(3)碰杆在作为解除防坠状态的驱动杆的同时,其弯折部分还作为配重部,在转板配合第二止挡形成防坠配合时,弯折部分使得转板维持接触第二止挡的状态,达到对防坠状态的稳定;(4)取代原有的电控式防坠器,采用全机械结构,避免了对动力机构和反馈机构的接线,提高了施工的便利性,并解决了传统电控漏电引发触点事故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转板、拨板接触边梁时的示意图;图2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边梁与锁定空间配合的示意图;图3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边梁接触碰杆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边梁与锁定空间解除配合的示意图。图中,1、转板,2、拨板,3、碰杆,4、边梁,5、转轴,6、止挡,7、挡块。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公开提供进一步地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方便叙述,本公开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电磁铁原因造成防坠钩无法回位,电磁铁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失去防坠作用;长时间通电,电磁铁发热严重,容易烧坏电磁铁,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了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及立体车库。实施例1本公开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提出了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主要包括转板1、碰杆3和拨板2,碰杆固定在转板上,拨板一端铰接转板上,绕铰接点转动,所述转板配合转轴5并通过转轴安装在立体车库的机架上,形成防坠装置。具体的,对于其具体的配合关系,参照附图,转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位置,转板靠近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靠近凸起部的转板位置连接有碰杆,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锁定空间,转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用于改变锁定空间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对于所述的锁定空间,如图2所示,碰杆与凸起部之间的部分能够容纳边梁4上预设的配合部,在载车板发生坠落时,配合部下落从而抵压在凸起部上,形成承载结构,避免了边梁的进一步下落,实现防坠过程。在转板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改变转板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并且,为了使转板能够配合边梁实现稳定的承载作用,转板还配合有第一止挡6和第二止挡,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配合转板时,能够限制转板的进一步转动,从而维持转板的状态,使得转板能够稳定为边梁提供承载力;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板在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路径上均设有止挡,第一止挡布置在转板转动的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止挡布置在转板反向转动的第二极限位置;在转板配合止挡时,能够处于稳定的状态,避免转板在受力后继续朝向所配合止挡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止挡配合转板远离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一止挡的方向转动,第二止挡配合转板布置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二止挡的方向转动。对于拨板,其一端与转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拨板通过绕铰接点转动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配合有转轴的转板,转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位置,转板靠近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靠近凸起部的转板位置连接有碰杆,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锁定空间,转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用于改变锁定空间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配合有转轴的转板,转板一端转动连接有拨板,通过转动改变与转板的相对位置,转板靠近拨板的一端设有凸起部,靠近凸起部的转板位置连接有碰杆,碰杆配合凸起部形成锁定空间,转板能够绕转轴转动用于改变锁定空间与外部边梁的配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配合有第一止挡和第二止挡,第一止挡布置在转板转动的第一极限位置,第二止挡布置在转板反向转动的第二极限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配合转板远离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一止挡的方向转动,第二止挡配合转板布置凸起部的一端,阻挡转板继续向靠近第二止挡的方向转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板一端与转板铰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拨板通过绕铰接点转动改变拨板探出转板外的体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体车库防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桂学闫立睿马雪静尹言峰丁岩张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茂源停车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