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129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包括梁钢柱、翼缘钢柱,翼缘钢柱位于梁钢柱一侧的上端,梁钢柱内设有两块隔板,并沿梁钢柱的高度方向设置,两块隔板所在梁钢柱内的位置与翼缘钢柱所在梁钢柱上的位置平齐;隔板上设有用于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且隔板上设有第一出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此设计的钢扁柱构件,免去了现有技术中的150mm孔径给钢扁柱所带来的不利之处,并能解决钢结构住宅内钢扁柱的填充物灌注,保证结构的隔音,刚度和承载力,且不影响梁柱区域的连接构造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
本技术属于建筑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钢结构住宅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为满足业主舒适性的要求,避免室内突梁突柱,住宅结构体系中,柱子的宽度不大于200mm,完成面与墙体等厚,做成扁钢柱。常规梁柱节点,翼缘对应位置,柱子需做内隔板;由于建筑隔音,提高结构承载力,增强结构刚度需要,钢柱内需有一定强度的填充材料。常规的用于灌注混凝土的灌浆孔,一般都设置在钢扁柱的内隔板或钢扁柱的壁上,由于混凝土的特性,其孔径一般为150mm,对于住宅中使用的钢扁柱,其内壁净宽基本均小于150mm,那么,设置成普通灌浆孔,梁柱区域的内隔板将失去作用,如设置在钢扁柱的壁上,那么灌注混凝土的时候,施工较为麻烦,同时会增加施工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并能确保构件的隔音、刚度和承载力。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包括梁钢柱、翼缘钢柱,所述翼缘钢柱位于所述梁钢柱一侧的上端,所述梁钢柱内设有两块隔板,并沿梁钢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两块隔板所在梁钢柱内的位置与所述翼缘钢柱所在梁钢柱上的位置平齐;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且所述隔板上设有第一出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出气孔设置有四个,并在隔板的四端角处通过切角方式形成第一出气孔。作为优选,所述灌浆孔为椭圆形结构,并位于所述隔板的正中心位置处。>作为优选,所述梁钢柱的壁上设有第二出气孔,且所述第二出气孔沿所述梁钢柱高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布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气孔与所述翼缘钢柱之间的间距I为450至550mm。作为优选,所述梁钢柱的外壁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吊装块。作为优选,所述梁钢柱设有若干根,且相邻的梁钢柱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此设计的钢扁柱构件,免去了现有技术中的150mm孔径给钢扁柱所带来的不利之处,并能解决钢结构住宅内钢扁柱的填充物灌注,保证结构的隔音,刚度和承载力,且不影响梁柱区域的连接构造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钢扁柱构件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隔板与梁钢柱之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钢扁柱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梁钢柱;2、翼缘钢柱;3、隔板;4、吊装块;5、拼接点;6、灌浆料面;31、灌浆孔;32、第一出气孔;11、第二出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梁钢柱1、翼缘钢柱2,翼缘钢柱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梁钢柱1一侧的上端,为提高与翼缘钢柱2相焊接的梁钢柱1位置处的刚度,梁钢柱1内通过焊接方式焊接有两块隔板3,并沿梁钢柱1的高度方向设置,两块隔板3所在梁钢柱1内的位置与翼缘钢柱2所在梁钢柱1上的位置平齐;隔板3上设有用于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31,且隔板3上设有第一出气孔32,这样使得梁钢柱1内的灌浆料可以通过此灌浆孔31灌入,使得在灌入灌浆料的同时,能及时排出梁钢柱1内的空气,便于灌浆料更紧实的填满梁钢柱1,并保证该构件的隔音,刚度和承载力,且不影响梁柱区域的连接构造要求。为使在灌入灌浆料时,能及时排出梁钢柱1内的空气,并使得排气时候的均匀性,第一出气孔32设置有四个,并在隔板3的四端角处通过切角方式形成第一出气孔32,如附图2所示,该第一出气孔32分别位于梁钢柱1内的四端角与隔板3的四端角之间。灌浆孔31为椭圆形结构,并位于隔板3的正中心位置处,该椭圆形的灌浆孔31,其长边A为60mm,短边B为25mm,使得灌入灌浆料的导管能通过此设计的灌浆孔31获得沿长边A的来回调整间隙,便于灌浆料不会在一个灌点处下料,而使梁钢柱1不能得到均匀灌料。之所以灌浆孔31设置成比现有技术小的孔,因灌浆孔31是灌注灌浆料而不是混凝土,混凝土与灌浆料存在区别,第一、灌浆料所采用的细小碎石,而混凝土所采用的大颗粒碎石,第二、灌浆料无须振捣,施工较为方便,而且自流性也较好。为了在灌入灌浆料时,更能及时排出梁钢柱1内的空气,梁钢柱1的壁上设有第二出气孔11,且第二出气孔11沿梁钢柱1高度方向的一侧壁上布置并处于居中设置,且出气孔11的直径为15mm,这样的孔径既能及时排出梁钢柱1内的空气,同时也能防止灌浆料不会过多的流出梁钢柱1外。第二出气孔11与翼缘钢柱2之间的间距I为450至550mm,优选为500mm,这样的间距设置,便于灌浆料能在梁钢柱上浇筑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还能缓解下第一出气孔32的出气量,能及时排出梁钢柱1内的空气,当浇筑至第二出气孔11处时,此时由于间距I为500mm,那么梁钢柱1内的空气排出不会那么多,仅靠第一出气孔32的出气量已完全足够。梁钢柱1的外壁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吊装块4,通过该吊装块4能便于梁钢柱1的吊装,从而施工更为方便、省力。梁钢柱1设有若干根,且相邻的梁钢柱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但便于梁钢柱的安装及施工,同时还便于梁钢柱内的灌浆料的分段内灌。本技术的梁钢柱内灌注灌浆料的施工步骤为:如附图3所示,从最底下的梁钢柱1的拼接点5内灌灌浆料,通过导管放置于隔板3上的灌浆孔31,施工时,先计算梁钢柱1空腔体积,且复核灌入灌浆料体积,并通过击震梁钢柱1表面,保证灌注密实。直至灌浆料面6与拼接点5的距离为500mm时停止。等相邻的梁钢柱1拼接完毕,从上方的梁钢柱1的拼接点5按上述灌浆施工方法继续往下灌入灌浆料,直至依次完成所有钢柱内灌灌浆料。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论在其形状或材料构成上作任何变化,凡是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结构设计,都是本技术的一种变形,均应认为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包括梁钢柱(1)、翼缘钢柱(2),所述翼缘钢柱(2)位于所述梁钢柱(1)一侧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钢柱(1)内设有两块隔板(3),并沿梁钢柱(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两块隔板(3)所在梁钢柱(1)内的位置与所述翼缘钢柱(2)所在梁钢柱(1)上的位置平齐;所述隔板(3)上设有用于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31),且所述隔板(3)上设有第一出气孔(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包括梁钢柱(1)、翼缘钢柱(2),所述翼缘钢柱(2)位于所述梁钢柱(1)一侧的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梁钢柱(1)内设有两块隔板(3),并沿梁钢柱(1)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两块隔板(3)所在梁钢柱(1)内的位置与所述翼缘钢柱(2)所在梁钢柱(1)上的位置平齐;所述隔板(3)上设有用于灌注灌浆料的灌浆孔(31),且所述隔板(3)上设有第一出气孔(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32)设置有四个,并在隔板(3)的四端角处通过切角方式形成第一出气孔(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内灌灌浆料的钢扁柱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31)为椭圆形结构,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剑松孟鹏曾炎丽姜正星杨露莎颜林辉李斌林新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