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液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006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液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该布液器组件包括布液空间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底部设有滴淋孔,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在滴淋孔下方设置均液件,由滴淋孔流出的液体被均液件进行分散处理,从而使得液体能均匀分布到下方的待布液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液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降膜式换热器
,具体涉及一种布液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随着对冷水机组能效和减小制冷剂充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降膜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高效换热装置,已经在化工、海水淡化、石油冶炼及吸收式冷水机组等领域取得广泛的应用。降膜式换热器上的布液器组件结构可分为单相布液器组件、两相布液器组件和多相布液器组件。在制冷系统中,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后变为气液两相,受限于设备布置空间,其降膜式换热器较多采用水平管降膜式换热器搭配两相布液器组件。在均液过程中,制冷剂能否均匀地分布在换热管表面是影响降膜式换热器换热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两相布液器组件出口的汽态制冷剂体积占比90%以上,将会加速液态制冷剂滴淋冲击在换热管壁面,一方面流速较高的气体夹带液滴无法附着在换热管壁面进行换热,同时携带液体偏离换热管束布置区域,导致制冷剂没有得到均匀分布,因此会在蒸发管束某个位置将会出现干涸现象,使得蒸发器传热性能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冲击形成细小液滴导致压缩机存在吸气带液风险。基于上述要求,需要开发一种具有均液功能的布液器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布液器组件、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能够提升均匀分布液体的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液器组件,包括布液空间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底部设有滴淋孔,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优选地,所述均液件包括直杆件,所述直杆件的延伸方向与待布液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优选地,所述直杆件上设有分散件,对流出至所述直杆件上的液体进行分散。优选地,所述分散件包括丝网层,所述丝网层套设在所述直杆件上。优选地,所述分散件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直杆件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连接在所述直杆件的下部。优选地,所述分散件包括丝网层和导流板,所述丝网层套设在所述直杆件上,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直杆件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连接在所述丝网层的下部。优选地,所述均液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均液件在竖直方向上设为多排。优选地,所述排数为1~4;优选为2。优选地,相邻两排的所述均液件为交错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布液器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布液器组件或如上所述的降膜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布液器组件,包括布液空间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底部设有滴淋孔,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在滴淋孔下方设置均液件,由滴淋孔流出的液体被均液件进行分散处理,从而使得液体能均匀分布到下方的待布液件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降膜式换热器的另一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均液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均液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布液空间;2、滴淋孔;3、拉杆;31、丝网层;4、换热管;5、间隙;6、导流板;61、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布液器组件,包括布液空间1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1底部设有滴淋孔2,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2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2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从布液空间1的滴淋孔2流出液体时,由于均液件对液体进行分散作用,使得布液器组件在待布液件上涂布的液膜较为均匀,同时避免了流出液体直接冲击待布液件上,造成不均匀情况发生。即使从滴淋孔2流出的是气液两相,均液件也能实现很好地分散效果,还能减少由于传统结构中冲击的小液滴被气流带走的现象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液件包括直杆件,直杆件的延伸方向与待布液件的延伸方向平行。滴淋孔2流出的液体在直杆件上进行分散,如滴落的大液滴分散为小液滴,然后在直杆件表面引流作用下涂布到待布液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杆件上设有分散件,对流出至直杆件上的液体进行分散。在直杆件上设置分散件,能快速对滴淋孔2流至直杆件上的液体进行分散,起到分散均匀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件包括丝网层31,丝网层31套设在直杆件上。在直杆件上包覆一层丝网,在液体撞击到丝网时,小液滴由于丝网的亲润性而被附着在丝的表面上,从而使得液体得到均匀分散。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件包括导流板6,导流板6与直杆件平行设置,导流板6连接在直杆件的下部。直杆件下方设置导流板6,能提升引流的均匀性,同时方便控制由直杆件至待布液件之间的液体分布,减弱存在气相时对液滴的吹扰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分散件包括丝网层31和导流板6,丝网层31套设在直杆件上,导流板6与直杆件平行设置,导流板6连接在丝网层31的下部。结合丝网和导流板6各自所能实现的功能,将两者组合使用在直杆件上,布液均匀效果更佳明显。在一些实施例中,均液件设有多个,多个均液件在竖直方向上设为多排。这样保证滴淋孔2下来的液体,经过均液件的分散作用,避免液体直接冲击待布液件,同时节省布管区域空间。优选地,排数为1~4;优选为2。相邻两排的均液件为交错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布液器组件。如图1所示,降膜式换热器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换热管4为方形布置;在本结构中,汽液两相制冷剂经过布液空间1均液后,通过滴淋孔2进入换热器布管区域,滴淋孔2出口设有拉杆3。制冷剂经过拉杆3的吸附和导流作用后,滴淋到换热管4外壁面均匀成膜进行换热。图2所示的另一布管方式,换热管4为错位设置,相应的拉杆3也错位设置。根据制冷剂流量、布管规则,拉杆3设为多排,可平行或错位。这样既有效避免滴淋孔2出口高速喷淋气液相冷媒直接冲击换热管4壁面,同时节省布管区域空间。对于拉杆3结构,如图3所示,可在其外周套设吸附性丝网,丝网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例如1Cr18Ni9Ti。先用丝网盘卷成所需直径大小的筒状,然后圆周方向缠绕钢丝固定其形状,下一步套装在拉杆3外表面。盘卷时要求丝网的波纹交错,且疏密一致,否则易产生气体短路,影响液滴吸附效果。根据壳管式换热器内部支撑板结构,可采用多段式吸附丝网结构,丝网中间留有间隙5,用于拉杆3与支撑板焊接。当气液两相制冷剂撞击到丝网时,小液滴由于丝网亲润性而被附着在细丝表面。细丝表面上小液滴聚集形成较大液珠从细丝上分离下落到换热管4壁面均匀成膜。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种带导流板6结构的拉杆3,如图4和5所示,导流板6靠近丝网一侧开有间歇小孔,使用钢丝穿过小孔与丝网缠绕固定。导流板6用于引导滴淋孔2出口气液相制冷剂接触管束布置区域,减弱气流对液滴吹扰作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布液器组件或如上所述的降膜式换热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液空间(1)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1)底部设有滴淋孔(2),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2)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2)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液空间(1)和均液件,所述布液空间(1)底部设有滴淋孔(2),所述均液件设在所述滴淋孔(2)的下方,对经由所述滴淋孔(2)流出的液体进行分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液件包括直杆件,所述直杆件的延伸方向与待布液件的延伸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杆件上设有分散件,对流出至所述直杆件上的液体进行分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件包括丝网层(31),所述丝网层(31)套设在所述直杆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液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件包括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与所述直杆件平行设置,所述导流板(6)连接在所述直杆件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胡东兵胡海利王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