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00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布液器包括:均液盒(1),所述均液盒(1)上端连通地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均液盒(1)的下端面上布置有多个均液孔(11)、所述均液孔(11)与所述均液盒(1)的内部相连通,且在纵向截面内、所述均液盒(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增高了均液盒内的液面高度,增加了均液盒内部的重力势能,增大了流体压力,能够有效地通过该压力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克服了由于布液器的阻挡而带来的冷媒无法均匀分布的缺陷,使得制冷剂能够被均匀地下压至换热管上、使其能在换热管上均匀分布,解决了进气口的气态冷媒无法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
,具体涉及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在商用大型冷水机组用换热器类型中,降膜式结构的换热器在蒸发工况由于换热效率高、灌注量少、维护便捷等优势备受关注。但是该换热器在冷水机组中切换冷凝工况时,顶部进气会受到蒸发工况均匀分配冷媒的布液器阻挡,导致冷媒分布不均,造成进气口的气态冷媒无法与换热管充分接触,主要靠布液器较近区域的换热管进行换热是完全不够的。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降膜式换热器中的布液器在其顶部进气会受到蒸发工况均匀分配冷媒的布液器阻挡,导致冷媒分布不均,造成进气口的气态冷媒无法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等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研究设计出一种布液器、降膜式换热器和空调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降膜式换热器中的布液器在其顶部进气会受到蒸发工况均匀分配冷媒的布液器阻挡,导致冷媒分布不均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液器,其包括:均液盒,所述均液盒上端连通地设置有进液管,所述均液盒的下端面上布置有多个均液孔、所述均液孔与所述均液盒的内部相连通,且在纵向截面内、所述均液盒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优选地,多个所述均液孔截面积总和位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气口截面积的20%至40%范围内。优选地,所述均液盒的侧边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所述过流孔与所述均液盒内部连通。优选地,所述过流孔为多个,且沿水平方向分布布置;和/或,所述均液盒为纵向截面为梯形的棱台结构或纵向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优选地,多个所述过流孔的截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液管的进气口截面积。优选地,在纵向截面内、梯形截面的所述均液盒的高为H,上端宽为A、下端宽为B,且有B/A=(0.7~0.9)。优选地,还包括布液盒,所述布液盒套设在所述均液盒的外部,且所述均液盒的均液孔与所述布液盒的内部连通;且所述布液盒的下端面也布置有多个布液孔、所述布液孔与所述布液盒的内部相连通。优选地,所述布液盒的侧面也设置有至少一个过气孔、所述过气孔与所述布液盒的内部相连通;和/或,所述布液盒的纵向截面为方形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降膜换热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布液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包括前任一项所述的布液器或前述的降膜换热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布液器、降膜换热器和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均液盒、其下端面上开设多个均液孔,能够对从进液管进入的液体或气体或气液混合物进行均液的作用,并且将均液盒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能够在相比方形盒相等下端宽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了上端的宽度,进而有效地增高了均液盒内的液面高度,从而增加了均液盒内部的重力势能,增大了流体压力,能够有效地通过该压力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克服了由于布液器的阻挡而带来的冷媒无法均匀分布的缺陷,使得制冷剂能够被均匀地下压至换热管上、使其能在换热管上均匀分布,并且向下扩张的梯形结构还能有效地形成导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均液效果,增大了均布效果,解决了进气口的气态冷媒无法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降膜换热器在冷凝工况时的纵截面结构图;图2a是图1中均液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中均液盒的A方向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降膜换热器在蒸发工况时的纵截面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均液盒;11、均液孔;12、过流孔;2、进液管;3、布液盒;4、壳体;5、出气口;6、挡液板;7、支撑板;8、换热区;9、出液口;10、气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布液器,其包括:均液盒1,所述均液盒1上端连通地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均液盒1的下端面上(优选均匀地)布置有多个均液孔11、所述均液孔11与所述均液盒1的内部相连通,且在纵向截面内、所述均液盒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个均液盒、其下端面上开设多个均液孔,能够对从进液管进入的液体或气体或气液混合物进行均液的作用,并且将均液盒设置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能够在相比方形盒相等下端宽度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小了上端的宽度,进而有效地增高了均液盒内的液面高度,从而增加了均液盒内部的重力势能,增大了流体压力,能够有效地通过该压力控制制冷剂的流量,克服了由于布液器的阻挡而带来的冷媒无法均匀分布的缺陷,使得制冷剂能够被均匀地下压至换热管上、使其能在换热管上均匀分布,并且向下扩张的梯形结构还能有效地形成导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均液效果,增大了均布效果,解决了进气口的气态冷媒无法与换热管充分接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梯形均液盒结构,提升均液盒内液面高度,将进入换热器的气态冷媒均布导向所有布管区域,使换热管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均液盒二次均液。本专利技术的均液盒采用梯形结构,主要减少均液盒内有效截面积来增加液面高度,确保盒内液面,从而控制进入到布液器里面的冷媒流量,保证了布液器冷媒液位高度在合适的范围。合适的冷媒液位高度能消除布液器制造偏差对布液器均匀布液的影响,同时针对从系统中进入到蒸发器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提高了布液器与从系统中进入到蒸发器制冷剂量的匹配度。优选地,多个所述均液孔11的截面积总和位于所述进液管2的进气口截面积的20%至40%范围内。多个均液孔的截面积不宜过大、过大的话会造成过快流出均液盒,在换热管外壁下降得过快,达不到应有的降膜换热的效果,且多个均液孔的截面积不宜过小、过小的话会造成堆积在均液孔处形成液膜而无法流下,影响流体流出均液盒,无法达到均流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均液孔的总截面积设置为进气口截面积的20%至40%范围内既能够防止均液孔处液膜产生、使得流体达到均流的效果、还能防止下降过快,保证应有的均液效果。优选地,所述均液盒1的侧边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与所述均液盒1内部连通。通过过流孔的设置能够将均液盒中的部分气体或液体或气液混合物从该过流孔处导出,而防止均液孔下落流速低于进气速度时造成返流现象,保证均液盒和布液盒的正常运行。优选地,所述过流孔12为多个,且沿水平方向分布布置;和/或,所述均液盒1为纵向截面为梯形的棱台结构或纵向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这是本专利技术的过流孔的优选结构形式,多个过流孔能够在水平方向上对均液盒中的部分气体或液体或气液混合物进行导出,增大导出面积,均液盒为棱台结构或圆台结构为其优选结构形式。优选地,多个所述过流孔12的截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液管2的进气口截面积。将多个所述过流孔12的截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液管2的进气口截面积,能够有效防止均液孔有液膜状态无法均流时能够从过流孔将流体导出,保证均液盒的均匀作用正常进行。优选地,在纵向截面内、梯形截面的所述均液盒的高为H,上端宽为A、下端宽为B,且有B/A=(0.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均液盒(1),所述均液盒(1)上端连通地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均液盒(1)的下端面上布置有多个均液孔(11)、所述均液孔(11)与所述均液盒(1)的内部相连通,且在纵向截面内、所述均液盒(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均液盒(1),所述均液盒(1)上端连通地设置有进液管(2),所述均液盒(1)的下端面上布置有多个均液孔(11)、所述均液孔(11)与所述均液盒(1)的内部相连通,且在纵向截面内、所述均液盒(1)为上小下大的梯形截面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液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均液孔(11)的截面积总和位于所述进液管(2)的进气口截面积的20%至40%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均液盒(1)的侧边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过流孔(12),所述过流孔(12)与所述均液盒(1)内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液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流孔(12)为多个,且沿水平方向分布布置;和/或,所述均液盒(1)为纵向截面为梯形的棱台结构或纵向截面为梯形的圆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布液器,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过流孔(12)的截面积总和大于所述进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华张治平胡东兵胡海利胡立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