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959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包括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本体内的制冷器和制热器,制冷器与制热器之间设置有换热系统,换热系统用于引入新风与制冷器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该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通过设计换热系统,利用低温气体制冷、干燥高温新风,以减少制冷器降温新风的能耗及时间,同时利用高温新风加热低温气体,以减少加热器升温低温气体的能耗及时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幅度降低使用能耗和温湿调控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箱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技术主要如附图2所示:在高温季节,室外气体需进入制冷器进行降温和除湿,而后输入加热器升温至指定温度后排出;在低温季节,由于室外气体干燥,则可直接进入加热器升温至指定温度后排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先制冷干燥、再升温的方式存在耗能大,温湿调节耗时久的问题,故此,提出一种节能恒温恒湿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的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为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包括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本体内的制冷器和制热器,所述制冷器与制热器之间设置有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用于引入新风与制冷器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置有可进行热交换的新风管道和冷气管道,所述制冷器通过冷气管道连接到制热器,制冷器还通过新风管道连接到外界大气。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系统还连接有用于过滤引入新风的过滤组件和用于输送低温气体的送风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组件为与换热系统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箱。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组件为与换热系统可拆卸连接的加压风机箱。进一步地,所述制热器远离制冷器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扩散风机和高效滤网,所述温度传感器、扩散风机和高效滤网沿送风方向内置于空调箱本体。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箱本体的一侧沿送风方向设置有多个检修门。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箱本体的两端分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制冷器之间设置有回风口。进一步地,所述空调箱本体的表面覆有隔热保温层。进一步地,所述制冷器和制热器分别为冷盘管和热盘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计换热系统,利用低温气体制冷、干燥高温新风,以减少制冷器降温新风的能耗及时间,同时利用高温新风加热低温气体,以减少加热器升温低温气体的能耗及时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幅度降低使用能耗和温湿调控时间。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空调箱恒温恒湿调节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和对应的名称为:1.空调箱本体,2.制冷器,3.制热器,4.换热系统,5.过滤组件,6.送风组件,7.温度传感器,8.扩散风机,9.高效滤网,11.检修门,12.进风口,13.出风口,14.回风口,41.新风管道,42.冷气管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包括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本体1内的制冷器2和制热器3,制冷器2与制热器3之间设置有换热系统4,换热系统4为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内置有可进行热交换的新风管道41和冷气管道42,制冷器2通过冷气管道42连接到制热器3,制冷器2还通过新风管道41连接到外界大气,其中,换热系统4用于引入新风与制冷器2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2,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3。以夏季室外温度35℃为例,具体过程如下:1.室外气体先经制冷器2降温至12℃左右的低温气体,此过程中,室外气体由于冷凝作用析出所含部分水蒸汽,实现除湿功能;2.低温气体进入换热系统4,低温气体与室外的引入新风换热,低温气体被加热至22℃左右的中温气体,同时新风被冷却至25℃左右,并伴随析出部分水蒸汽,实现初步除湿功能。3.22℃左右的中温气体送至制热器3加热至26℃排出,25℃的新风回流至制冷器2降温至12℃左右的低温气体。4.循环1-3的步骤,实现恒温恒湿控制。下面,再列举传统空调箱(如图2所示),同样以夏季室外温度35℃为例,实现26℃的恒温恒湿调节如下:1.室外气体先经制冷器2降温至12℃左右的低温、干燥气体;2.12℃左右的低温、干燥气体进入制热器3,加热至26℃排出;3.重复1-2的步骤,实现恒温恒湿控制。对比两种调节方式,本实施例通过设计换热系统4,利用低温气体制冷、干燥高温新风,以减少制冷器2降温新风的能耗及时间,同时利用高温新风加热低温气体,以减少加热器升温低温气体的能耗及时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大幅度降低使用能耗和温湿调控时间。需要说明的是,任何可实现引入新风与制冷器2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2,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3的换热系统4均可替换本专利技术中的热交换器使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保证新风的纯净度及低温气体输送的顺畅性,本实施例中,换热系统4还连接有用于过滤引入新风的过滤组件5和用于输送低温气体的送风组件6。优选地,过滤组件5为与换热系统4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箱。过滤箱可避免杂质堵塞换热系统4影响后续使用,采用可拆连接利于后续维护。优选地,送风组件6为与换热系统4可拆卸连接的加压风机箱。加压风机箱可将换热系统4中的低温冷气牵引至加热器,保证输气的顺畅性。本实施例中,制热器3远离制冷器2的一侧设置有温度传感器7、扩散风机8和高效滤网9,温度传感器7、扩散风机8和高效滤网9沿送风方向内置于空调箱本体1。温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最终送风温度,扩散风机8增强出风效果,高效滤网9进一步保证了送风的纯净度。本实施例中,空调箱本体1的一侧沿送风方向设置有多个检修门11,方便后续对空调箱本体1内的各部件进行维护。此外,空调箱本体1的两端分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风口12与制冷器2之间设置有回风口14,以满足送风循环的要求。进一步地,为隔绝空调箱本体1内外的热交换,减少能耗,空调箱本体1的表面覆有隔热保温层。本实施例中,隔热保护层材料不做具体限制,如岩棉、聚氨酯、酚醛树脂等材料均可。优选的,制冷器2和制热器3分别为冷盘管和热盘管。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包括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本体(1)内的制冷器(2)和制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2)与制热器(3)之间设置有换热系统(4),所述换热系统(4)用于引入新风与制冷器(2)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2),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包括沿送风方向依次设置在空调箱本体(1)内的制冷器(2)和制热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器(2)与制热器(3)之间设置有换热系统(4),所述换热系统(4)用于引入新风与制冷器(2)产生的低温气体换能,使新风降温、除湿后回流至制冷器(2),同时使低温气体升温后输送至制热器(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4)为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内置有可进行热交换的新风管道(41)和冷气管道(42),所述制冷器(2)通过冷气管道(42)连接到制热器(3),制冷器(2)还通过新风管道(41)连接到外界大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4)还连接有用于过滤引入新风的过滤组件(5)和用于输送低温气体的送风组件(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箱恒温恒湿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5)为与换热系统(4)可拆卸连接的过滤箱。


5.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渊易德忠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铭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