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79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包括风筒主体,风筒主体内设置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在风筒主体内部转动,风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风冷机构,通过内置的冷却机构在满足对轴承座冷却的同时减少前期投入成本;所述转轴与风筒主体之间设置有碳环密封机构,并通过密封主体上的注入机构将密封油注入密封主体与转轴之间,提高密封效果;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可以调节角度的可调型叶片,可根据除尘风机的运行工况改变可调型叶片的角度;所述风筒主体上设置有对应可调型叶片的防爆结构,在对应可调型叶片的内壁上设置防爆铝板,从而防止叶片与风筒主体的内壁摩擦产生火花,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尘风机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
技术介绍
我国现有的转炉烟气净化方式有湿法与干法两种,已建成投产的多属湿法净化系统,干法净化系统是80年代德国鲁奇公司与蒂森公司协作开发的。在世界范围内,仅10%的运行转炉装备了干法除尘装置。干法较湿法净化系统具有:1.净化除尘效果好,其收集的粉尘与煤气质量高,可直接供用户再次利用;2.风机使用寿命长,维护工作量小;3.吨钢煤气回收量为湿法的1.4倍;4.系统耗电约为湿法系统的1/5;5.系统耗水量是湿法系统的1/3;6.系统粉尘回收利用率高,可使钢产量提高约1%。因此,转炉干法除尘技术被公认为是转炉炼钢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运用莱钢120T转炉上的干式除尘机有以下几个缺点:1.风筒主体内部设置有支撑转轴的轴承座,现有技术通过外置两台风冷设备对轴承座进行风冷,而风冷设备的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2.叶轮上的叶片固定焊接在叶轮上,不能根据工况进行调节;3.叶片与风筒主体摩擦产生火花,存在安全问题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解决现有技术中干式除尘风机中存在的许多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包括风筒主体,风筒主体内设置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在风筒主体内部转动,风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封闭的风冷筒,所述轴承座位于风冷筒内,转轴伸入风冷筒的一端上设置有风冷扇,所述风冷筒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入风冷筒,并延伸至风冷扇。进一步地,所述进气管与风冷扇之间设置有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风冷罩,其中靠近轴承座的为出气口,远离轴承座的为进气口,所述出气口朝向轴承座,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管。进一步地,所述风筒主体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碳环密封结构,所述碳环密封结构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上设置有转轴孔,转轴孔上设置有若干密封槽,密封槽内设置有碳密封环,所述转轴孔上设置有油封槽,所述油封槽的两侧均至少有一个密封槽,所述密封主体上设置有连通油封槽的油封孔,所述油封孔上连接有可注入密封油的注入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叶轮上设置有若干可调型叶片,所述叶轮上设置有调节面和螺栓面,调节面和螺栓面之间设置有通透的调节孔,所述可调型叶片包括叶身和叶根,所述叶根伸入调节孔内,所述螺栓面上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伸入叶根并与叶根螺纹连接,且固定螺栓的头部与螺栓面相抵触。进一步地,所述风筒主体上设置有防爆结构,所述防爆结构包括位于风筒主体内壁上与可调型叶片相对应的环状安装槽,所述环状安装槽上设置有若干防爆铝板,所述防爆铝板与环状安装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防爆铝板与风筒主体的内壁相齐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内置的冷却机构在满足对轴承座冷却的同时减少前期投入成本;2.所述转轴与风筒主体之间设置有碳环密封机构,并通过密封主体上的注入机构将密封油注入密封主体与转轴之间,提高密封效果;3.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可以调节角度的可调型叶片,可根据除尘风机的运行工况改变可调型叶片的角度;4.所述风筒主体上设置有对应可调型叶片的防爆结构,在对应可调型叶片的内壁上设置防爆铝板,从而防止叶片与风筒主体的内壁摩擦产生火花,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放大图;图4为碳密封环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图1中C部放大图;图6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可调型叶片安装在叶轮上时的俯视图;图8为图1中D部放大图;图9为防爆结构的侧视截面图;图10为图9中E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风筒主体;2.叶轮;201.可调型叶片;202.调节面;203.螺栓面;204.调节孔;205.固定螺栓;206.调节槽;207.固定块;208.垫片槽;209.摩擦垫片;210.角度指示线;211.角度指针;3.轴承座;4.风冷机构;401.风冷筒;402.风冷扇;4021.涡流扇叶;4022.排风腔;403.进气管;404.出气管;405.风冷罩;406.隔热层;5.碳环密封结构;501.密封主体;502.转轴孔;503.密封槽;504.碳密封环;5041.第一密封环;5042.第二密封环;505.油封槽;506.油封孔;507.注入机构;5071.注入筒;5072.注入腔;5073.注入螺杆;5074.注入活塞;508.环形弹簧;6.防爆结构;601.环状安装槽;602.防爆铝板;603.第一固定螺栓;604.橡胶垫板;605.T型铝板;6051.盖板;6052.连接板;606.第二固定螺栓;607.伸缩弹簧;608.定位柱;609.定位孔;7.驱动电机;8.转轴。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参照图1至图10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包括风筒主体1,风筒主体1内设置有叶轮2,叶轮2通过转轴8在风筒主体1内部转动,风筒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3,转轴8与轴承座3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3上设置有风冷机构4,所述风冷机构4封闭的风冷筒401,所述轴承座3位于风冷筒401内,转轴8伸入风冷筒401的一端上设置有风冷扇402,所述风冷筒401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403和出气管404。如图1所示,风筒主体1的外部设置有驱动电机7,驱动电机7连接转轴8并驱动转轴8转动。启动驱动电机7,通过转轴8带动叶轮2转动,使转炉炼钢产生的高温粉尘气体进入风筒主体1的腔体,此时转轴8也会同步带动风冷扇402转动,风冷扇402转动后,进气管403在风冷筒401内部的管口处会形成负压,即可使常温空气从进气管403进入风冷筒401内,当高温的粉尘气体将热量传递至轴承座3时,即可与风冷筒401内部的常温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对轴承座3进行降温,而吸收热量后的热空气则会从出气管404排出,从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包括风筒主体,风筒主体内设置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在风筒主体内部转动,风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封闭的风冷筒,所述轴承座位于风冷筒内,转轴伸入风冷筒的一端上设置有风冷扇,所述风冷筒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入风冷筒,并延伸至风冷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包括风筒主体,风筒主体内设置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在风筒主体内部转动,风筒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座,转轴与轴承座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上设置有风冷机构,所述风冷机构封闭的风冷筒,所述轴承座位于风冷筒内,转轴伸入风冷筒的一端上设置有风冷扇,所述风冷筒上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入风冷筒,并延伸至风冷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风冷扇之间设置有轴向两端均为开口的风冷罩,其中靠近轴承座的为出气口,远离轴承座的为进气口,所述出气口朝向轴承座,所述进气口连接进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煤气干式除尘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主体与转轴之间设置有碳环密封结构,所述碳环密封结构包括套设在转轴上的密封主体,所述密封主体上设置有转轴孔,转轴孔上设置有若干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健龙海宁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