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407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及装置,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超细旦纤维2~4份、聚丙烯10~20份、涤纶FDY丝5~8份、超细涤纶POY丝5~8份、聚酯10~20份、助溶剂1~3份,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出的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具有吸水性、透气性和导湿性好的特点,可替代纯棉纤维,减少了纺织业对天然棉花的使用,缓解了棉花资源短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尤其涉及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及装置。
技术介绍
棉纤维是传统纺纱中的天然原料,具有很强的吸湿性、透气性,是一种优秀的天然纤维,与人体肌肤接触无任何刺激,较为舒适。但由于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使棉花的种植土地也在不断减少,同时,由于棉花生长的季节性、地域性等条件的制约及全球人口不断增加,棉花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穿衣及各种棉质用品的消费要求。吸水性、透气性和导湿性好的特点,可替代纯棉纤维,减少了纺织业对天然棉花的使用,缓解了棉花资源短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棉花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穿衣及各种棉质用品的消费要求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超细旦纤维2~4份、聚丙烯10~20份、涤纶FDY丝5~8份、超细涤纶POY丝5~8份、聚酯10~20份、助溶剂1~3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其中,在所述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的步骤中,加热温度为200~300℃。其中,在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的步骤中,加入所述助溶剂后,加热温度为200~300℃,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搅拌时间为1~2h,充分搅拌后,得到所述混合物。其中,在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的步骤中,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30~60min,得到所述纺织丝。其中,在所述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步骤中,风速为5~7m/s,收卷速度为200200~300m/min。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制备装置,包括加热箱、搅拌组件、纺织箱、阀门、操作台、第一转动组件、第二转动组件、冷风机、辊柱和收卷辊,所述纺织箱上具有喷丝孔,所述加热箱与所述纺织箱连通,并位于所述纺织箱的上方,所述搅拌组件与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并贯穿所述加热箱的外侧壁,所述阀门与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箱与所述纺织箱的连接处,所述操作台与所述纺织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所述冷风机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所述辊柱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所述收卷辊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所述第一减速机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辊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机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与所述操作台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所述第二减速机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减速机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第三转动电机、第三减速机、转动柱和搅拌块,所述第三转动电机与所述加热箱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箱的外侧壁,且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加热箱的外侧壁,所述第三减速机与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加热箱内,所述转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减速机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块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搅拌块分别与所述转动柱固定连接,并均位于所述转动柱的外侧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纺织人员先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再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然后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最后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出的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具有吸水性、透气性和导湿性好的特点,可替代纯棉纤维,减少了纺织业对天然棉花的使用,缓解了棉花资源短缺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步骤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步骤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步骤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制备装置的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加热箱、2-搅拌组件、3-纺织箱、4-阀门、5-操作台、6-第一转动组件、7-第二转动组件、8-冷风机、9-辊柱、10-收卷辊、11-推动组件、12-连接杆、13-软布、14-喷丝孔、21-第三转动电机、22-第三减速机、23-转动柱、24-搅拌块、61-第一转动电机、62-第一减速机、71-第二转动电机、72-第二减速机、111-气缸、112-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超细旦纤维2~4份、聚丙烯10~20份、涤纶FDY丝5~8份、超细涤纶POY丝5~8份、聚酯10~20份、助溶剂1~3份。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2份、所述聚丙烯10份、所述涤纶FDY丝5份、所述超细涤纶POY丝5份和所述聚酯10份,进行加热,加热温度为200℃;S2:加入所述助溶剂1份,持续加热并搅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n超细旦纤维2~4份、聚丙烯10~20份、涤纶FDY丝5~8份、超细涤纶POY丝5~8份、聚酯10~20份、助溶剂1~3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
超细旦纤维2~4份、聚丙烯10~20份、涤纶FDY丝5~8份、超细涤纶POY丝5~8份、聚酯10~20份、助溶剂1~3份。


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
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
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
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质量份计,将所述超细旦纤维、所述聚丙烯、所述涤纶FDY丝、所述超细涤纶POY丝和所述聚酯,进行加热的步骤中:
加热温度为200~30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加入所述助溶剂,持续加热并搅拌,得到混合物的步骤中:
加入所述助溶剂后,加热温度为200~300℃,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搅拌时间为1~2h,充分搅拌后,得到所述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得到纺织丝的步骤中:
对所述混合物进行纺织30~60min,得到所述纺织丝。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干所述纺织丝,并对所述纺织丝进行收卷,得到所述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的步骤中:
风速为5~7m/s,收卷速度为200~300m/min。


7.采用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超细旦毛感超仿棉聚酯长丝制备工艺的制备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喜解骢浩金海霞蒋雨婷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逸枫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