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2299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包括:船体、主推进器、一级加速管;所述主推进器由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渐缩管、进水管、进水电动球阀、出水电动球阀、尾喷管、支架、抱轴式电动机、叶轮、管道组成,且主推进器安装在船体内侧的底部;所述一级加速管与二级加速管通过渐缩管连接,且进水电动球阀安装在一级加速管的前端;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进水电动球阀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减小进水管道损失,提高推进动力,能够应对更多更复杂的环境,日常保养及维护较为容易、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
本技术涉及船舶推进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
技术介绍
喷水推进器作为现代船舶的前沿推进技术,是如今被公认的一种传统螺旋桨的替代品。其和船舶动力装置连接在一起,推进机构的喷射部分浸在水中,是利用喷射水流产生的反作用力驱动船舶前进的一种推进器。由于喷水推进船舶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和导航性能,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逐渐成为高速船和浅水船不可替代的推进装置。随着20世纪后期TSL(TechnoSuperLiner)船、SES(SurfaceEffectShip)船、水翼艇以及高速渡轮等高性能船舶为代表的水上输运高速化的发展,由于喷水推进系统优越的抗空泡特性等水力性能以及结构特性的优势(机动性和操纵性好、适合浅水航行、振动噪声小、水声信号低、高航速时效率高、抗空泡能力强等)使其适用及需求范围越来越广,发展势头迅猛。我国当前正处于从以传统船舶工业为基础的造船大国到以新型船舶工业为基础的造船强国转变的机遇期,因此对喷水推进器的深入研究是我国造船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课题。自1661年英国人专利技术喷水推进装置以来,船舶喷水推进技术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是在个别水翼艇、滑行艇等内河浅水船舶或者水陆两用战车上采用。按时间顺序,喷水推进技术大致经历了液泵喷水推进、间歇喷水推进、底板式喷水推进、艉板式喷水推进和舷外喷水推进5个阶段。从在船舶上的应用情况看,艉板式喷水推进已成为喷水推进的首选形式。虽然喷水推进和螺旋桨推进的历史同样长久,但是喷水推进技术的发展相当缓慢,直到近年来才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下述这3个关键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即高推进效率实现,转弯力保证以及倒车装置控制。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包括:船体、主推进器、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渐缩管、进水管、进水电动球阀、出水电动球阀、尾喷管、后转向喷管、阀门、支架、抱轴式电动机、叶轮、管道、前转向推进器、前转向喷管;所述主推进器由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渐缩管、进水管、进水电动球阀、出水电动球阀、尾喷管、支架、抱轴式电动机、叶轮、管道组成,且主推进器安装在船体内侧的底部;所述一级加速管与二级加速管通过渐缩管连接,且进水电动球阀安装在一级加速管的前端;所述进水管固定安装在进水电动球阀的前端;所述出水电动球阀固定安装在二级加速管的后端,且尾喷管固定安装在出水电动球阀的后端;所述后转向喷管焊接安装在二级加速管一侧的外壁上,且阀门固定安装在后转向喷管上;所述前转向推进器安装在船体内侧的底部,且前转向推进器位于主推进器的前侧;所述前转向喷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转向推进器的两端;所述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前转向推进器由支架、抱轴式电动机、叶轮、管道组成;所述抱轴式电动机插接安装在叶轮的内侧;所述支架安装在抱轴式电动机的两端,且支架与抱轴式电动机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管道套入安装在叶轮的外部,且管道的两端与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底部与船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所述船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的圆孔,且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通过所述圆孔贯穿船体,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与船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所述叶轮的整体外观呈流线型螺旋状,且叶轮套入安装在抱轴式电动机的外部设置为旋转装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所述叶轮在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内均安装有多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船体的下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的圆孔,且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通过所述圆孔贯穿船体,进水管、尾喷管、前转向喷管与船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的设置,减小进水管道损失,提高推进动力,防止漏水。2、本技术渐缩管为锥形管状结构,且一级加速管的直径大于二级加速管的直径,尾喷管为锥形管状结构的设置,缩小直径从而获得更大的压力,提高推进动力,提高加速效果。3、本技术叶轮的整体外观呈流线型螺旋状,且叶轮套入安装在抱轴式电动机的外部设置为旋转装置,叶轮在一级加速管、二级加速管内均安装有多处的设置,提高加速效果,增强推进力,并且由于叶轮为流线型,水草等海洋植物不易缠结,相比其他动力装置发生故障几率更低。4、本技术通过对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减小进水管道损失,提高推进动力,能够应对更多更复杂的环境,日常保养及维护较为容易、安全性高,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推进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叶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抱轴式电动机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前转向推进器结构示意图。图中:船体1、主推进器2、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渐缩管5、进水管6、进水电动球阀7、出水电动球阀8、尾喷管9、后转向喷管10、阀门11、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前转向推进器16、前转向喷管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包括:船体(1)、主推进器(2)、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渐缩管(5)、进水管(6)、进水电动球阀(7)、出水电动球阀(8)、尾喷管(9)、后转向喷管(10)、阀门(11)、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前转向推进器(16)、前转向喷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推进器(2)由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渐缩管(5)、进水管(6)、进水电动球阀(7)、出水电动球阀(8)、尾喷管(9)、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组成,且主推进器(2)安装在船体(1)内侧的底部;所述一级加速管(3)与二级加速管(4)通过渐缩管(5)连接,且进水电动球阀(7)安装在一级加速管(3)的前端;所述进水管(6)固定安装在进水电动球阀(7)的前端;所述出水电动球阀(8)固定安装在二级加速管(4)的后端,且尾喷管(9)固定安装在出水电动球阀(8)的后端;所述后转向喷管(10)焊接安装在二级加速管(4)一侧的外壁上,且阀门(11)固定安装在后转向喷管(10)上;所述前转向推进器(16)安装在船体(1)内侧的底部,且前转向推进器(16)位于主推进器(2)的前侧;所述前转向喷管(1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转向推进器(16)的两端;所述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前转向推进器(16)由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组成;所述抱轴式电动机(13)插接安装在叶轮(14)的内侧;所述支架(12)安装在抱轴式电动机(13)的两端,且支架(12)与抱轴式电动机(13)通过轴承连接;所述管道(15)套入安装在叶轮(14)的外部,且管道(15)的两端与支架(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2)的底部与船体(1)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大型船舶的喷水推进系统,包括:船体(1)、主推进器(2)、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渐缩管(5)、进水管(6)、进水电动球阀(7)、出水电动球阀(8)、尾喷管(9)、后转向喷管(10)、阀门(11)、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前转向推进器(16)、前转向喷管(17);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推进器(2)由一级加速管(3)、二级加速管(4)、渐缩管(5)、进水管(6)、进水电动球阀(7)、出水电动球阀(8)、尾喷管(9)、支架(12)、抱轴式电动机(13)、叶轮(14)、管道(15)组成,且主推进器(2)安装在船体(1)内侧的底部;所述一级加速管(3)与二级加速管(4)通过渐缩管(5)连接,且进水电动球阀(7)安装在一级加速管(3)的前端;所述进水管(6)固定安装在进水电动球阀(7)的前端;所述出水电动球阀(8)固定安装在二级加速管(4)的后端,且尾喷管(9)固定安装在出水电动球阀(8)的后端;所述后转向喷管(10)焊接安装在二级加速管(4)一侧的外壁上,且阀门(11)固定安装在后转向喷管(10)上;所述前转向推进器(16)安装在船体(1)内侧的底部,且前转向推进器(16)位于主推进器(2)的前侧;所述前转向喷管(1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前转向推进器(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子清唐正文陈武飞张天文刘文钊马学忠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沈子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