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颜源生专利>正文

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2276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适用于电动自行车领域。为了解决专利201822077001.2公开的一种电动三轮车存在的不足:由于没有设置汽车中的差速器调节,当转弯时,由于两个后轮的转速仍然相等,很难顺利转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后轮电机分别控制两个后轮运转,在电动三轮车的前叉、首管上固定受感器和感应器,感应器感受到车把转动后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开关,由控制开关断开其所控制的后轮电机断电,使得转弯内侧轮恢复到自然状态,实现差速转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变速器,可使得电动三轮车安全转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领域,具体而言为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专利201822077001.2公开的一种电动三轮车存在如下不足:由于没有设置汽车中的差速器调节,当由直线运动转为转弯时,由于两个后轮的转速仍然相等,很难顺利转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在转弯时使得内侧的后轮停止运转,实现内外侧后轮差速,便于顺利转弯。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在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将其中的电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设置为分别由一个后轮电机驱动。电动三轮车的前叉包括立管(顶端与车把相连)、叉肩和两根支柱(底端与前轮车轴相连),所述立管和两根支柱通过叉肩相连,所述立管外有首管,首管是车架的一部分,固定不动,而前叉可以随着车把的转动而转动。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前叉和首管上的感应装置、与感应装置电路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后轮电机电源开闭。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器和受感器,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器甲和感应器乙,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开关甲和控制开关乙,所述后轮电机包括后轮电机甲和后轮电机乙。所述控制开关甲控制所述后轮电机甲电源开闭,所述控制开关乙控制所述后轮电机乙电源开闭。所述感应器甲连接两个控制开关中之一,所述感应器乙控制所述两个控制开关中之另一;所述感应器和受感器二者中之一与首管相对固定连接,二者中之另一与所述前叉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所述首管相对旋转时,所述受感器能够被所述感应器所感应。可选的,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首管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受感器与所述立管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受感器与所述首管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分别与所述两根支柱固定连接或与所述叉肩的两端固定连接。两种方案本质上相同,都是使得感受器和受感器之间随着前叉的转动而发生相对位移。优选的,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在所述首管两边对称分布,车头摆正时,所述受感器位于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的连线的中线上;优选的,车头摆正时,所述感应器甲和感应器乙对称分布,所述受感器位于所述感应器甲和感应器乙的连线的中线上。左右对称,同时使两个感应器与受感器的距离相等,这种分布可以保证车向两边转向时的效果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甲连接控制开关乙,所述感应器乙连接控制开关甲。车头摆正时,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都能感受到所述受感器,车头向一边转动时,另一边的感受器不能感受到所述受感器,然后所述另一边的感受器向其后相连的异侧的控制开关发出信号,该控制开关使得其所控制的后轮电机断电,该轮(转弯内侧轮)恢复自然状态,而另一个后轮仍是原速,实现差速转向;或者,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甲连接控制开关甲,所述感应器乙连接控制开关乙。车头摆正时,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都不能感受到所述受感器,车头向一边转动时,这一边的感受器可感受到所述受感器,然后该侧的感应器向其后相连的同侧的控制开关发出信号,控制开关使得其所控制的后轮电机断电,该轮(转弯内侧轮)恢复自然状态,而另一个后轮仍是原速,实现差速转向。这两种方案实质上是感应装置常开和常闭的区别。优选的,所述感应器可沿着所述首管表面的圆周移动,或者,所述受感器可沿着所述首管表面的母线移动,即所谓相对固定连接,可采用弹性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呈“8”形,一个圈内固定有感应器,另一个圈内套有所述首管。这一设计可允许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差速转弯的灵敏度。将初始时感受器与受感器的距离调制得越远,则转弯时需要转过更大的角度才能触发本系统。可选的,所述受感器为磁铁,所述感应器为磁感应器。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无需差速器,实现转弯时内外侧后轮差速,便于顺利转弯。附图说明图1是方案一中的电动三轮车整体示意图。图2是方案一中的前叉上的感应装置示意图。图3是方案一中的前叉上的感应装置左视图。图4是方案二中的电动三轮车整体示意图。图5是方案二中的前叉上的感应装置示意图。图6是方案二中的前叉上的感应装置左视图。前叉1、立管11、叉肩12、支柱13、受感器20、受感器橡胶圈201、感应器甲21、感应器甲橡胶圈211、感应器乙22、感应器乙橡胶圈221、后轮电机甲31、后轮电机乙32、首管4。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的简化示意图,其前叉包括立管11、叉肩12、支柱13,立管11外有首管4;两个后轮各自由一个电机驱动,分别为后轮电机甲31、后轮电机乙32。如图2-3,立管11正前方焊接有受感器20,此例中为磁铁,相应的感应器为磁感应器;首管4上在受感器20两端对称固定有两个感应器,分别为感应器甲21、和感应器乙22,感应器甲21在受感器20所在车体中轴线的左侧30度方向上,感应器乙22在受感器20所在车体中轴线的右侧30度方向上,两个感应器分别通过一个“8”形橡胶圈与首管4相连——感应器甲21与感应器甲橡胶圈211连接,感应器乙22与感应器乙橡胶圈221相连——即感应器套在一个橡胶圈中,首管4套在另一个橡胶圈中,可通过移动橡胶圈使得感受器沿着首管4上的圆周移动,若欲使得本系统更加灵敏,可将所述30度减小,反之,增大。有控制开关甲连接感应器甲21,控制开关甲控制后轮电机甲31电源开闭,有控制开关乙连接感应器乙22,控制开关乙控制后轮电机乙32电源开闭。感应器甲21电路连接控制开关甲,感应器乙22电路连接控制开关乙。当驾驶者向左转动车头,电动车的立管11随之向左旋转,带动其上的受感器20左转,直至左侧的感应器甲21感应到受感器20,向控制开关甲发送信号,控制开关甲接收到之后,断开后轮电机甲31(此时为转弯内侧轮)的电源,而后轮电机乙32仍然以原速度运转,实现差速转弯。待转弯完成后,立管11复位,其上的受感器20远离感应器甲21直至超出感应器甲21的感应范围,感应器甲21停止向控制开关甲发送信号,后轮电机甲31恢复供电,电动车继续直线行驶。向右转弯原理同上。实施例二:感应器甲21电路连接控制开关乙,感应器乙22电路连接控制开关甲,车头摆正时,感应器甲21和感应器乙22都能感受到受感器20,当车头旋转一定角度时,某一感应器与受感器20距离增大,不能够感受到受感器20,从而停止向与其相连的控制开关发送信号。除上述不同外,与实施例一相比,其余条件相同。当驾驶者向左转动车头,电动车的立管11随之向左旋转,带动其上的受感器20左转,直至右侧的感应器乙22感应不到受感器20,停止向控制开关甲发送信号,控制开关甲接收不到之后,断开后轮电机甲31(此时为转弯内侧轮)的电源,而后轮电机乙32仍然以原速度运转,实现差速转弯。待转弯完成后,立管11复位,其上的受感器20靠近感应器乙22直至进入感应器乙22的感应范围,感应器乙22继续向控制开关甲发送信号,后轮电机甲31恢复供电,电动车继续直线行驶。向右转弯原理同上。实施例三:如图4,为一种电动三轮车的简化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电动三轮车的前叉包括立管、叉肩和两根支柱,所述立管和两根支柱通过叉肩相连,所述立管外有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分别由一个后轮电机驱动,所述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包括固定于前叉和首管上的感应装置、与感应装置电路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后轮电机电源开闭;/n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器和受感器,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器甲和感应器乙,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开关甲和控制开关乙,所述后轮电机包括后轮电机甲和后轮电机乙;/n所述控制开关甲控制所述后轮电机甲电源开闭,所述控制开关乙控制所述后轮电机乙电源开闭;/n所述感应器甲连接两个控制开关中之一,所述感应器乙控制所述两个控制开关中之另一;/n所述感应器和受感器二者中之一与首管相对固定连接,二者中之另一与所述前叉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所述首管相对旋转时,所述受感器能够被所述感应器所感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电动三轮车的前叉包括立管、叉肩和两根支柱,所述立管和两根支柱通过叉肩相连,所述立管外有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三轮车的两个后轮分别由一个后轮电机驱动,所述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包括固定于前叉和首管上的感应装置、与感应装置电路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控制后轮电机电源开闭;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器和受感器,所述感应器包括感应器甲和感应器乙,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控制开关甲和控制开关乙,所述后轮电机包括后轮电机甲和后轮电机乙;
所述控制开关甲控制所述后轮电机甲电源开闭,所述控制开关乙控制所述后轮电机乙电源开闭;
所述感应器甲连接两个控制开关中之一,所述感应器乙控制所述两个控制开关中之另一;
所述感应器和受感器二者中之一与首管相对固定连接,二者中之另一与所述前叉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所述首管相对旋转时,所述受感器能够被所述感应器所感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与所述首管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受感器与所述立管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感器与所述首管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感应器甲和所述感应器乙分别与所述两根支柱固定连接或与所述叉肩的两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三轮车转向辅助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源生
申请(专利权)人:颜源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