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96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包括搅拌箱,搅拌箱左侧固定有搅拌电机,搅拌箱内设有转筒,转筒两端中部均固定有连接轴,搅拌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位置连接轴连接;转筒侧面线性均匀分布多排且每排数目为六个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底端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转筒内部空腔中设置有调整电机,调整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轴,转轴侧面环形均匀分布有蜗杆,转轴两端的第二齿轮与蜗杆两端的第三齿轮啮合传动,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转动,进而调整搅拌叶片的角度,使搅拌电机输出轴旋转方向不变,即实现搅拌过程中,对铁沟浇注料的左右翻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
本技术属于铁沟浇注料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
技术介绍
铁沟浇注料主要由矾土、棕刚玉、SiC、改良性纳米碳粉,Si02微粉、铝酸钙水泥、防爆纤维、金属硅粉、三聚磷酸纳等组成,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加工的质量,需要将各种原材料混合均匀,现有的混合方式主要是搅拌,因此搅拌机在铁沟浇注料生产的过程中尤其重要。现有的搅拌装置,为了搅拌均匀,需要将搅拌叶片设置成螺旋形,通过反复调整搅拌电机的转向实现原料在搅拌装置内的翻滚,反复调整电机的转向虽然操作方便,但是在搅拌电机转向的过程中,搅拌装置内原料以及搅拌电机输出轴自身的惯性会阻碍旋转方向的改变,造成搅拌电机耗电量增加,使用成本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包括水平放置的搅拌箱,搅拌箱上侧左部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箱下侧右部设置有出料口,搅拌箱内水平设有空心转筒,空心转筒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连接轴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搅拌箱侧壁上且其中一连接轴伸出搅拌箱并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转筒侧面线性均匀分布有多排且每排数目为六个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底端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一端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与转筒侧面转动套接,第二搅拌轴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转筒内部空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通过两个隔板可将转筒内部空腔分隔成三部分,且转筒内部空腔的左侧部分上固设有调整电机,且调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两个隔板并与两个隔板转动连接,转轴两端固定有第二齿轮,转轴的周侧环形均匀分布有六个蜗杆,蜗杆两端贯穿两隔板且该两端上均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使转轴可带动六个蜗杆同步转动,蜗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啮合,利用蜗杆和第一齿轮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转动,进而调整搅拌叶片的角度。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上均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端盖。优选的,所述搅拌箱下侧固定有四根矩形分布的支腿,支腿下端设置有方便移动的车轮。优选的,所述调整电机上设置有编码器,用于控制调整电机的转动角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调整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蜗杆转动,通过蜗杆与第一齿轮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转动,调整搅拌叶片的角度,使搅拌电机输出轴旋转方向不变,通过不断调整搅拌叶片的角度,即实现搅拌过程中,对铁沟浇注料的左右翻滚,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同时也避免反复调整搅拌电机的转向,减小了不必要能源消耗;另外搅拌箱的支腿上设置有车轮,方便移动,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场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一;图2为本技术结构图二;图3为本技术转筒内部结构图。图中标号:1搅拌箱;101进料口;102出料口;2支腿;3搅拌电机;4转筒;401隔板;5连接轴;6搅拌叶片;7第一搅拌轴;8第二搅拌轴;9第一齿轮;10调整电机;11转轴;12蜗杆;13第二齿轮;14第三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3,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包括水平放置的搅拌箱1,搅拌箱1上侧左部设置有进料口101,搅拌箱1下侧右部设置有出料口102,进料口101和出料口102上均设置有用于密封的端盖,搅拌箱1下侧固定有四根矩形分布的支腿2,支腿2下端设置有方便移动的车轮,搅拌箱1内水平设有空心转筒4,空心转筒4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5,两连接轴5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搅拌箱1侧壁上且其中一连接轴5伸出搅拌箱1并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3,转筒4侧面线性均匀分布有多排且每排数目为六个的搅拌叶片6,搅拌叶片6底端设有第一搅拌轴7和第二搅拌轴8,第一搅拌轴7一端与搅拌叶片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8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7与转筒4侧面转动套接,第二搅拌轴8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9;转筒4内部空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401,通过两个隔板401可将转筒4内部空腔分隔成三部分,且转筒4内部空腔的左侧部分上固设有调整电机10,调整电机10上设置有编码器,用于控制调整电机10的转动角度,且调整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贯穿两个隔板401并与两个隔板401转动连接,转轴11两端固定有第二齿轮13,转轴11的周侧环形均匀分布有六个蜗杆12,蜗杆12两端贯穿两隔板401且该两端上均固定有第三齿轮14,第三齿轮14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13啮合连接,使转轴11可带动六个蜗杆12同步转动,蜗杆12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9啮合,利用蜗杆12和第一齿轮9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一搅拌轴7和第二搅拌轴8转动,进而调整搅拌叶片6的角度。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将待搅的铁沟浇注料从进料口101投放到搅拌箱1之后,开启搅拌电机3对铁沟浇注料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利用调整电机10带动转轴11转动,在第二齿轮13和第三齿轮14的作用下带动蜗杆12转动,通过蜗杆12与第一齿轮9的传动作用,带动第一搅拌轴7和第二搅拌轴8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片6转动,调整搅拌叶片6的角度。如图1-2,当电机3输出轴逆时针转动,且搅拌叶片6向右上方倾斜时,搅拌叶片6在对铁沟浇注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片6作用给铁沟浇注料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右,搅拌叶片6在搅拌的过程中,将铁沟浇注料推向搅拌箱1右侧,在调整电机10的带动下,将搅拌叶片6调整至向左上方倾斜时,搅拌叶片6在对铁沟浇注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片6作用给铁沟浇注料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左,搅拌叶片6在搅拌的过程中,将铁沟浇注料推向搅拌箱1左侧;同理,当电机3输出轴顺时针转动,且搅拌叶片6向右上方倾斜时,搅拌叶片6在对铁沟浇注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片6作用给铁沟浇注料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左,搅拌叶片6在搅拌的过程中,将铁沟浇注料推向搅拌箱1左侧,在调整电机10的带动下,将搅拌叶片6调整至向左上方倾斜时,搅拌叶片6在对铁沟浇注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搅拌叶片6作用给铁沟浇注料水平方向的分力方向向右,搅拌叶片6在搅拌的过程中,将铁沟浇注料推向搅拌箱1右侧;因此,在保持搅拌电机3输出轴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调整搅拌叶片6的角度,即实现搅拌过程中,对铁沟浇注料的左右翻滚,使得搅拌更加均匀,另外搅拌箱1的支腿2上设置有车轮,方便移动,使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场地。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包括水平放置的搅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上侧左部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箱下侧右部设置有出料口,搅拌箱内水平设有空心转筒,空心转筒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连接轴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搅拌箱侧壁上且其中一连接轴伸出搅拌箱并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转筒侧面线性均匀分布有多排且每排数目为六个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底端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一端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与转筒侧面转动套接,第二搅拌轴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转筒内部空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通过两个隔板可将转筒内部空腔分隔成三部分,且转筒内部空腔的左侧部分上固设有调整电机,且调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轴,转轴贯穿两个隔板并与两个隔板转动连接,转轴两端固定有第二齿轮,转轴的周侧环形均匀分布有六个蜗杆,蜗杆两端贯穿两隔板且该两端上均固定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二齿轮啮合连接,使转轴可带动六个蜗杆同步转动,蜗杆与对应位置的第一齿轮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用的卧式可移动搅拌车,包括水平放置的搅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箱上侧左部设置有进料口,搅拌箱下侧右部设置有出料口,搅拌箱内水平设有空心转筒,空心转筒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两连接轴均转动连接在对应的搅拌箱侧壁上且其中一连接轴伸出搅拌箱并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转筒侧面线性均匀分布有多排且每排数目为六个的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底端设有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一端与搅拌叶片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搅拌轴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搅拌轴与转筒侧面转动套接,第二搅拌轴另一端固定有第一齿轮;转筒内部空腔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隔板,通过两个隔板可将转筒内部空腔分隔成三部分,且转筒内部空腔的左侧部分上固设有调整电机,且调整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铁栓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新型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