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762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包括基架;铣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铣磨盘及第一驱动部件;抛光机构包括抛光盘机构和行星机构,行星机构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抛光零件的抛光孔,在抛光盘机构转动时,行星机构带动待抛光零件绕抛光盘机构公转及自转;控制机构与铣磨机构、抛光机构电连接,适于控制铣磨机构与抛光机构的启闭并在铣磨机构开启时控制铣磨盘与水平地面间的倾斜夹角。控制机构根据所需加工零件的曲率来控制铣磨盘与水平地面的角度,调节方便,效率高。采用行星法抛光,效率高。适用于加工各种曲率半径尤其是超半球透镜。将铣磨机构和抛光机构整合在一起,减少设备使用成本和占地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
本技术涉及光学冷加工
,具体为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光学零件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元件,可广泛应用于安防、车载、数码相机、激光、光学仪器等各个领域。光学零件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制成的折射镜,有的光学零件的折射面是两个球面,有的是一个球面、一个平面。也就是说光学零件的外表面为球面的一部分。光学冷加工的最基本的三个工序为铣磨、精磨和抛光。其中铣磨是为了使得加工零件粗成型,抛光是为了使得光学零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以及具有较高的透明性,还可以去除加工操作期间的表面缺陷,另一方面有助于获得精确的曲率半径。抛光是光学冷加工最主要的工序。现有的光学冷加工设备铣磨装置、精磨装置和抛光装置通常为分开设计。需要多台设备,造成使用成本和占用厂房空间大。而且,传统的铣磨装置通常采用几何形状不确定的刀刃完成加工,刀刃由许多不规则分布的磨粒黏结在一起形成,磨粒刀刃轨迹包络面成球面,这种铣磨装置加工不同曲率半径的零件还需要更换相应的磨粒刀刃,导致铣磨效率低,且刀刃的摆角调节不方便,无法完成超半球透镜等小曲率零件的铣磨。此外,现有的抛光装置采用准球心弧线摆动成型法,虽然加工零件受力均匀,但是存在抛光效率低且也无法完成超半球透镜的抛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铣磨机构和抛光机构效率低无法完成超半球透镜等小曲率半径零件的加工的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铣磨盘摆角可调且调节方便、同时兼备铣磨和抛光的可以加工超半球透镜等小曲率半径零件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抛光机构,包括:基架;铣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之随动的铣磨盘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铣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受驱动转动的抛光盘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内的受驱动可相对于所述抛光盘机构转动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抛光零件的抛光孔,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受驱动转动时,所述行星机构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绕所述抛光盘机构公转及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自转;控制机构,与所述铣磨机构、抛光机构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铣磨机构与所述抛光机构的启闭并在所述铣磨机构开启时控制所述铣磨盘与水平地面间的倾斜夹角。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铣磨盘为磨耗度600目的铣磨盘。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盘机构包括:第二转轴;第一抛光盘,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抛光盘背向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转轴方向凹陷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行星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第二抛光盘,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一抛光盘的一端连接。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第一抛光盘和所述第二抛光盘相互面对的端面上设有抛光部件。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部件为聚氨酯抛光皮。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第二转轴为空心轴,所述行星机构包括:内齿轮,其中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间隙套接于所述第二转轴内;至少两个行星轮,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内齿轮的外周,分别与所述内齿轮及所述第一抛光盘的内壁啮合,所述抛光孔开设在所述行星轮上;第三驱动部件,适于与所述第三转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内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行星轮绕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公转。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孔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抛光孔沿所述行星轮的周向间隔设置。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孔的孔径大小一致或至少一个抛光孔的孔径与其余抛光孔的孔径不一致。可选的,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光学零件为半球透镜或超半球透镜。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包括:基架;铣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之随动的铣磨盘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铣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受驱动转动的抛光盘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内的受驱动可相对于所述抛光盘机构转动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抛光零件的抛光孔,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受驱动转动时,所述行星机构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绕所述抛光盘机构公转及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自转;控制机构,与所述铣磨机构、抛光机构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铣磨机构与所述抛光机构的启闭并在所述铣磨机构开启时控制所述铣磨盘与水平地面间的倾斜夹角。上述结构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通过控制机构根据所需加工零件的曲率来控制铣磨盘与水平地面的角度,铣磨盘摆角可调且调节方便,铣磨盘与零件的接触面积大,效率高,适用于各种曲率半径的零件铣磨。通过抛光机构采用行星法抛光,抛光效率高,适用于小曲率半径的零件抛光。将铣磨机构和抛光机构整合在一起,可以减少设备的使用成本和占地面积。本设备适用于加工各种曲率半径尤其是小曲率半径的超半球透镜。2.本技术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孔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抛光孔沿所述行星轮的周向间隔设置。设置多个抛光孔,可以一次性完成多个零件的抛光加工,大大提高了抛光效率。3.本技术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所述抛光孔的孔径大小一致或至少一个抛光孔的孔径与其余抛光孔的孔径不一致。可以同时进行不同尺寸的零件的抛光,实用性强,抛光效率高。4.本技术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将铣磨机构和抛光机构整合成一体机构,省却了传统冷加工设备中的精磨工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的铣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的抛光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抛光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待抛光零件与抛光盘机构接触的轨迹图。附图标记说明:1-基架;2-铣磨机构;21-第一转轴;22-铣磨盘;3-抛光机构;31-抛光盘机构;311-第一抛光盘;312-第二抛光盘;313-第二转轴;32-行星机构;321-内齿轮;322-行星轮;323-第三转轴;33-抛光孔;4-控制机构;5-零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架;/n铣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之随动的铣磨盘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铣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n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受驱动转动的抛光盘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内的受驱动可相对于所述抛光盘机构转动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抛光零件的抛光孔,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受驱动转动时,所述行星机构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绕所述抛光盘机构公转及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自转;/n控制机构,与所述铣磨机构、抛光机构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铣磨机构与所述抛光机构的启闭并在所述铣磨机构开启时控制所述铣磨盘与水平地面间的倾斜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架;
铣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与之随动的铣磨盘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所述铣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部件;
抛光机构,所述抛光机构包括可受驱动转动的抛光盘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内的受驱动可相对于所述抛光盘机构转动的行星机构,所述行星机构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待抛光零件的抛光孔,在所述抛光盘机构受驱动转动时,所述行星机构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绕所述抛光盘机构公转及带动所述待抛光零件自转;
控制机构,与所述铣磨机构、抛光机构电连接,适于控制所述铣磨机构与所述抛光机构的启闭并在所述铣磨机构开启时控制所述铣磨盘与水平地面间的倾斜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铣磨盘为磨耗度600目的铣磨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学零件冷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盘机构包括:
第二转轴;
第一抛光盘,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抛光盘背向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面具有朝向所述第二转轴方向凹陷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远离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开口,所述行星机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第二抛光盘,盖设在所述开口处;
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岩马朝雨刘道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