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155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多位采集盒、挂载组件、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接收器、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通讯接收模块、信号发送器、双目深度相机、红外线循迹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单线激光雷达;该发明专利技术用智能网联交互数据和环境干制采集数据构建构建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在驾驶员手动启用后能根据采集到的车身周围的环境数据自动进行停车入库操作,省时省力,精准度高,无人为失误,避免了车位空间较小时汽车的磕碰问题,降低了人员受伤和财物受损的风险,提高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方便人员对采集部件进行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网联汽车
,具体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
技术介绍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车联网与智能车的有机联合,是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人、车、路、后台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安全、舒适、节能、高效行驶,并最终可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然而,现有的智能网联汽车大多未配置有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只能借助车载环境感知系统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支持人工进行停车入库,费时费力,精准度低,车位空间越小操作难度越大,汽车容易因人为失误而发生磕碰,导致人员受伤和财物受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采集部件安装后不便拆卸,不仅增加了采集部件的维护难度,拆装过程中还容易对采集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影响了采集的精度,同时采集部件裸露在外,防护性能不足,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外力损伤,不可避免的缩短了采集部件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自动停车入库系统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多位采集盒、挂载组件、启动键、触摸显示屏、中央处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信号接收器、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通讯接收模块、信号发送器、双目深度相机、红外线循迹传感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和单线激光雷达,所述车载控制台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网络系统与多位采集盒的输出端无线连接,所述多位采集盒通过挂载组件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四侧,所述挂载组件由固定槽、固定座、透光防护板、防护罩、压紧螺孔、压紧螺钉、压紧框、U型挂载条、橡胶垫片、U型夹紧条、锁紧栓孔、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组成,所述多位采集盒的背面通过固定槽嵌装在固定座正面的中心,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外缘与透光防护板背面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透光防护板固定嵌装在防护罩正面的中心,所述防护罩正面和背面的外缘通过压紧螺孔和压紧螺钉分别与压紧框的背面和固定座正面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背面的两侧均与U型挂载条正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U型挂载条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橡胶垫片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垫片的背面与U型夹紧条正面的顶端和底端相接触,且U型夹紧条正面的顶端和底端通过锁紧栓孔、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分别与橡胶垫片的背面、U型挂载条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车载控制台正面的一侧设置有启动键,且车载控制台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的中心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且触摸显示屏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数据分析模块和信号接收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触摸显示屏背面的四角分别设置有策略规划模块、策略执行模块、通讯传输模块和通讯接收模块。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位采集盒正面的中心和顶端分别设置有信号发送器和双目深度相机,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循迹传感器。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多位采集盒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且多位采集盒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单线激光雷达。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压紧螺孔均匀开设在防护罩、压紧框和固定座的正面外缘,且压紧螺孔的内部嵌装有压紧螺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栓孔分别开设在U型挂载条背面的顶端和底端、橡胶垫片背面中心的一侧、U型夹紧条正面的顶端和底端,且锁紧栓孔的内部嵌装有锁紧螺栓的中段,所述锁紧螺栓的一端固定套接有锁紧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用智能网联交互数据和环境干制采集数据构建构建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在驾驶员手动启用后能根据采集到的车身周围的环境数据自动进行停车入库操作,省时省力,精准度高,无人为失误,避免了车位空间较小时汽车的磕碰问题,降低了人员受伤和财物受损的风险,提高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安全性能;增设挂载组件,方便人员对采集部件进行安装和拆卸,降低了采集部件的维护难度,减少了拆装过程中采集部件的不必要损伤,确保了采集的精度;增设防护结构,提高了采集部件的防护性能,避免了采集部件使用过程中的外力损伤,延长了采集部件的使用寿命,节省了自动停车入库系统的运行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和图2均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分解图;图4和图5均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左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后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触摸显示屏的后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系统流程图;图中:1、车载控制台;2、多位采集盒;3、挂载组件;301、固定槽;302、固定座;303、透光防护板;304、防护罩;305、压紧螺孔;306、压紧螺钉;307、压紧框;308、U型挂载条;309、橡胶垫片;310、U型夹紧条;311、锁紧栓孔;312、锁紧螺栓;313、锁紧螺母;4、启动键;5、触摸显示屏;6、中央处理模块;7、数据分析模块;8、信号接收器;9、策略规划模块;10、策略执行模块;11、通讯传输模块;12、通讯接收模块;13、信号发送器;14、双目深度相机;15、红外线循迹传感器;16、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7、单线激光雷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1、多位采集盒2、挂载组件3、启动键4、触摸显示屏5、中央处理模块6、数据分析模块7、信号接收器8、策略规划模块9、策略执行模块10、通讯传输模块11、通讯接收模块12、信号发送器13、双目深度相机14、红外线循迹传感器15、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6和单线激光雷达17,车载控制台1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网络系统与多位采集盒2的输出端无线连接,车载控制台1正面的一侧设置有启动键4,且车载控制台1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触摸显示屏5,触摸显示屏5背面的中心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6,且触摸显示屏5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置有数据分析模块7和信号接收器8,触摸显示屏5背面的四角分别设置有策略规划模块9、策略执行模块10、通讯传输模块11和通讯接收模块12,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中心和顶端分别设置有信号发送器13和双目深度相机14,且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红外线循迹传感器15,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一侧设置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6,且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另一侧设置有单线激光雷达17,用智能网联交互数据和环境干制采集数据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1)、多位采集盒(2)、挂载组件(3)、启动键(4)、触摸显示屏(5)、中央处理模块(6)、数据分析模块(7)、信号接收器(8)、策略规划模块(9)、策略执行模块(10)、通讯传输模块(11)、通讯接收模块(12)、信号发送器(13)、双目深度相机(14)、红外线循迹传感器(15)、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6)和单线激光雷达(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台(1)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网络系统与多位采集盒(2)的输出端无线连接,所述多位采集盒(2)通过挂载组件(3)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四侧,所述挂载组件(3)由固定槽(301)、固定座(302)、透光防护板(303)、防护罩(304)、压紧螺孔(305)、压紧螺钉(306)、压紧框(307)、U型挂载条(308)、橡胶垫片(309)、U型夹紧条(310)、锁紧栓孔(311)、锁紧螺栓(312)和锁紧螺母(313)组成,所述多位采集盒(2)的背面通过固定槽(301)嵌装在固定座(302)正面的中心,且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外缘与透光防护板(303)背面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透光防护板(303)固定嵌装在防护罩(304)正面的中心,所述防护罩(304)正面和背面的外缘通过压紧螺孔(305)和压紧螺钉(306)分别与压紧框(307)的背面和固定座(302)正面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02)背面的两侧均与U型挂载条(308)正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U型挂载条(308)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橡胶垫片(309)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垫片(309)的背面与U型夹紧条(310)正面的顶端和底端相接触,且U型夹紧条(310)正面的顶端和底端通过锁紧栓孔(311)、锁紧螺栓(312)和锁紧螺母(313)分别与橡胶垫片(309)的背面、U型挂载条(308)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库系统,包括车载控制台(1)、多位采集盒(2)、挂载组件(3)、启动键(4)、触摸显示屏(5)、中央处理模块(6)、数据分析模块(7)、信号接收器(8)、策略规划模块(9)、策略执行模块(10)、通讯传输模块(11)、通讯接收模块(12)、信号发送器(13)、双目深度相机(14)、红外线循迹传感器(15)、超声波测距传感器(16)和单线激光雷达(17),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控制台(1)的输入端通过车载网络系统与多位采集盒(2)的输出端无线连接,所述多位采集盒(2)通过挂载组件(3)分别固定安装在汽车车身的四侧,所述挂载组件(3)由固定槽(301)、固定座(302)、透光防护板(303)、防护罩(304)、压紧螺孔(305)、压紧螺钉(306)、压紧框(307)、U型挂载条(308)、橡胶垫片(309)、U型夹紧条(310)、锁紧栓孔(311)、锁紧螺栓(312)和锁紧螺母(313)组成,所述多位采集盒(2)的背面通过固定槽(301)嵌装在固定座(302)正面的中心,且多位采集盒(2)正面的外缘与透光防护板(303)背面的外缘相接触,所述透光防护板(303)固定嵌装在防护罩(304)正面的中心,所述防护罩(304)正面和背面的外缘通过压紧螺孔(305)和压紧螺钉(306)分别与压紧框(307)的背面和固定座(302)正面的外缘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02)背面的两侧均与U型挂载条(308)正面的中心固定连接,所述U型挂载条(308)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均与橡胶垫片(309)的正面相接触,所述橡胶垫片(309)的背面与U型夹紧条(310)正面的顶端和底端相接触,且U型夹紧条(310)正面的顶端和底端通过锁紧栓孔(311)、锁紧螺栓(312)和锁紧螺母(313)分别与橡胶垫片(309)的背面、U型挂载条(308)背面的顶端和底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网联的汽车自动停车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艳玲张家宇崔平修玲玲李晗朱尚功詹德凯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