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亚芳专利>正文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52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至第四传动组件、发电传动组件、动力输出组件和同步器组件。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可具有提高的动力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措施越来越严格,混合动力车辆由于其节能、低排放以及兼顾动力性要求等优势成为汽车研究与开发的一个重点,并已经开始商业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提高的动力性和可靠性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具体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和电机,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第一轴,所述电机的动力传递到第三轴;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驱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辅驱齿轮,其中,所述第一主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辅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上;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驱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第二辅驱齿轮,其中,所述第二主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辅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主驱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上;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主驱齿轮和第三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第三主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上并且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上;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主驱齿轮和第四从动齿轮,其中,所述第四主驱齿轮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上并且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上;发电传动组件,包括发电主动链轮、发电从动链轮和链条,所述发电主动链轮通过电磁单向离合器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上并且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发电从动链轮传动连接;动力输出组件,包括主减主动齿轮、主减从动齿轮和差速器,其中,所述主减主动齿轮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上,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固定地连接到差速器,并且所述主减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所述第一同步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主驱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之间,以将所述第一主驱齿轮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所述第二同步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三主驱齿轮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之间,以将所述第三主驱齿轮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所述第三同步器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轴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辅驱齿轮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之间,以将所述第一辅驱齿轮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三轴。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所述第一同步器、所述第二同步器和所述第三同步器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使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现仅发电模式、发电驱动模式和仅驱动模式.在所述仅发电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结合,并且使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均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所述发电传动组件传递到所述电机,以使作为发电机运转的电机对电池进行充电。在所述发电驱动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结合,并且使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中的至少一者结合,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所述发电传动组件传递到所述电机,并且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至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传递到动力输出组件。在所述仅驱动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分离,并且使第一同步器、第二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中的至少一者结合,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的动力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至所述第四转动组件中的至少一者传递到动力输出组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选择性地”或“可选择地”等在一般情况下是指通过离合器或同步器等部件连接,由于离合器或同步器等部件具有连接和断开的特点,因此该处使用“选择性地”或“可选择地”进行表述。本专利技术的“可旋转”等记载中的“可”在常规情况下表示“能够”。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1,通过仅结合电磁单向离合器可实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仅发电模式,从而可停车时实现电力输出,从而可使混合动力车辆满足用户的特殊要求,例如举行车尾派对等。同时,通过使其他同步器分离,可减小车辆的其他传动组件导致的动力损耗,提高车辆经济性。2,通过结合电磁单向离合器和第一同步器至第三同步器中的一者或多者,可在对车辆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实现车辆不同档位或变速比的动力输出。从而可兼顾提高车辆的可靠性。3,通过同时结合第一同步器和第三同步器,并且通过优化的车辆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布置结构,可同时利用发动机和电机的动力实现增强的混合驱动模式,从而可提高车辆的动力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10-发动机,11-离合器,21-第一轴,22-第一主驱齿轮,23-第一同步器,24-第二主驱齿轮,25-第三主驱齿轮,26-第二同步器,27-第四主驱齿轮,31-第二轴,32-第一从动齿轮,33-第二从动齿轮,34-第三从动齿轮,35-主减主动齿轮,36-第四从动齿轮,40-差速器,41-主减从动齿轮,50-电机,51-第三轴,52-第一辅驱齿轮,53-第三同步器,54-第二辅驱齿轮,61-发电从动链轮,62-链条,63-发电主动链轮,64-电磁单向离合器,71-第二主减齿轮,72-第四同步器,73-第二主减从动齿轮,74-输出轴,75-支撑滚子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至第四传动组件、发电传动组件、动力输出组件和同步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10和电机50,发动机10的动力通过离合器11传递到第一轴21,从而可使发动机的动力选择性地输出到第一轴21。电机50的动力直接传递到第三轴51。第一轴21可与第三轴51平行布置,并且在第一轴21和第三轴51之间还可设置第二轴31。第一传动组件可包括第一主驱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一辅驱齿轮52。第一主驱齿轮2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第一辅驱齿轮5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轴51上并且与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第一从动齿轮32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例如,第一主驱齿轮22可通过轴承等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从而可使第一轴21传递的动力选择性地传递到第一主驱齿轮22。类似地,第一辅驱齿轮52也可通过轴承等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轴51上。第二传动组件可包括第二主驱齿轮24、第二从动齿轮33和第二辅驱齿轮54。第二主驱齿轮2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第二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第二辅驱齿轮5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三轴51上并且与第二主驱齿轮24啮合连接,第二从动齿轮33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类似地,第二主驱齿轮24和第二辅驱齿轮54也可通过轴承等可旋转地支撑在对应的轴上。第三传动组件可包括第三主驱齿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n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10)和电机(50),所述发动机(10)的动力通过离合器(11)传递到第一轴(21),所述电机(50)的动力传递到第三轴(51);/n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驱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一辅驱齿轮(52),其中,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n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驱齿轮(24)、第二从动齿轮(33)和第二辅驱齿轮(54),其中,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n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主驱齿轮(25)和第三从动齿轮(34),其中,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n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主驱齿轮(27)和第四从动齿轮(36),其中,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6)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6)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n发电传动组件,包括发电主动链轮(63)、发电从动链轮(61)和链条(62),所述发电主动链轮(63)通过电磁单向离合器(64)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通过所述链条(62)与所述发电从动链轮(61)传动连接;/n动力输出组件,包括主减主动齿轮(35)、主减从动齿轮(41)和差速器(40),其中,所述主减主动齿轮(35)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31)上,所述主减从动齿轮(41)固定地连接到差速器(40),并且所述主减主动齿轮(35)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41)啮合连接;/n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23)、第二同步器(26)和第三同步器(53),/n所述第一同步器(23)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21),/n所述第二同步器(26)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之间,以将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21),/n所述第三同步器(53)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三轴(51);/n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64)、所述第一同步器(23)、所述第二同步器(26)和所述第三同步器(53)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使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现仅发电模式、发电驱动模式和仅驱动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包括:
驱动组件,包括发动机(10)和电机(50),所述发动机(10)的动力通过离合器(11)传递到第一轴(21),所述电机(50)的动力传递到第三轴(51);
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驱齿轮(22)、第一从动齿轮(32)和第一辅驱齿轮(52),其中,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啮合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2)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
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主驱齿轮(24)、第二从动齿轮(33)和第二辅驱齿轮(54),其中,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与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齿轮(33)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
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三主驱齿轮(25)和第三从动齿轮(34),其中,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从动齿轮(34)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
第四传动组件,包括第四主驱齿轮(27)和第四从动齿轮(36),其中,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轴(21)上并且与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6)啮合连接,所述第四从动齿轮(36)固定地设置在第二轴(31)上;
发电传动组件,包括发电主动链轮(63)、发电从动链轮(61)和链条(62),所述发电主动链轮(63)通过电磁单向离合器(64)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通过所述链条(62)与所述发电从动链轮(61)传动连接;
动力输出组件,包括主减主动齿轮(35)、主减从动齿轮(41)和差速器(40),其中,所述主减主动齿轮(35)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轴(31)上,所述主减从动齿轮(41)固定地连接到差速器(40),并且所述主减主动齿轮(35)与所述主减从动齿轮(41)啮合连接;
同步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器(23)、第二同步器(26)和第三同步器(53),
所述第一同步器(23)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主驱齿轮(22)和所述第二主驱齿轮(2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21),
所述第二同步器(26)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轴(2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之间,以将所述第三主驱齿轮(25)和所述第四主驱齿轮(27)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一轴(21),
所述第三同步器(53)固定地设置在所述第三轴(51)上并且位于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之间,以将所述第一辅驱齿轮(52)和所述第二辅驱齿轮(54)中的一者固定连接到第三轴(51);
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64)、所述第一同步器(23)、所述第二同步器(26)和所述第三同步器(53)中的一个或多个而使所述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实现仅发电模式、发电驱动模式和仅驱动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仅发电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64)结合,并且使第一同步器(23)、第二同步器(26)和第三同步器(53)均分离,从而使得所述发动机(10)的动力通过所述发电传动组件传递到所述电机(50),以使作为发电机运转的电机对电池进行充电;
在所述发电驱动模式下,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使所述电磁单向离合器(64)结合,并且使第一同步器(23)、第二同步器(26)和第三同步器(53)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芳
申请(专利权)人:何亚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