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14432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包括模具组件和料斗,模具组件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上下模具分别具有上下模腔,上模腔上部向外贯通有通气浇注流道,还包括有真空腔室和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荡器设置于上模具中并靠近上模腔设置,上下模具的周边设置有锁定机构,真空腔室包括环形固定壁和设置于环形固定壁两侧的可活动的左侧壁、右侧壁,料斗设置于左侧壁上,模具组件设置于右侧壁上,当左侧壁、右侧壁相对环形固定壁合拢时围成封闭的腔室,且料斗位置与通气浇注流道上下对应,真空腔室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抽气的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真空腔室和超声波振荡器的设置,塑件更容易进入到铝合金的微小孔洞中,令结构结合后强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粘接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嵌件注塑工艺主要是将金属嵌件作为注塑嵌件预先放置在模具中,然后在模具中注入塑胶并固化冷却,从而使得金属嵌件与塑胶形成一个整体,得到金属嵌件注塑品。金属件与塑料件的传统注塑粘接工艺中,模具型腔中存在气体,表面经过处理并且已形成微观孔洞的金属件中也存在着气体,气压的存在令熔融态的塑件进入模具型腔后难以完全填充到金属件表面的微观孔洞中,导致塑件与金属件的结合强度不高。申请人先前的一篇专利号为201910752348.9,名称为一种铝合金-PP注塑粘接装置及工艺的专利技术专利,采用新的模具结构以及在注入熔融态的塑件前对模具型腔抽真空的方式来提高塑件的填充效果,但是在进行浇注时,要解除密封状态,气体的进入还是会使空间中产生气压,不利于塑件进入金属件表面的微观孔洞中,并且塑件的流动性在进行微小空间后大幅下降,虽然保持着高温状态但是不能保证塑件和金属件更充分的结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其通过设置真空腔室创造持续的真空环境令塑件在进入铝合金的微观孔洞时不再存在气压,结合效果更好,通过设置超声波振荡器更好的保持塑件的流动状态,也进一步提高结合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粘接铝合金和塑件的模具组件和用于承载塑件的料斗,模具组件包括呈上下设置相互配合的上模具和下模具,上模具和下模具上相对应的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塑件的上模腔和用于容纳铝合金的下模腔,上模腔上部向外贯通有通气浇注流道,上模具和下模具中分别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上电磁感应线圈和下电磁感应线圈,还包括有真空腔室和超声波振荡器,超声波振荡器设置于上模具中并靠近上模腔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周边设置有相互配合锁定的锁定机构,真空腔室包括环形固定壁和设置于环形固定壁两侧的可活动的左侧壁、右侧壁,料斗设置于左侧壁上,模具组件设置于右侧壁上,当左侧壁、右侧壁相对环形固定壁合拢时围成封闭的腔室,且料斗位置与通气浇注流道上下对应,真空腔室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抽气的阀口。作为一种改进,左环形固定壁处设置有左滑轨和右滑轨,左滑轨与左侧壁上的左滑座进行滑动连接,左滑座连接左驱动机构,并由左驱动机构在工作时带动左侧壁进行平移;右滑轨与右侧壁上的右滑座进行滑动连接,右滑座连接右驱动机构,并由右驱动机构在工作时带动右侧壁进行平移。作为一种改进,环形固定壁的两侧周边边缘设置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倒角壁,左侧壁和右侧壁两者与环形固定壁相配合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向内倾斜的第二倒角壁,第一倒角壁或第二倒角壁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橡胶密封条从内到外厚度逐渐增加。作为一种改进,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布置架,布置架上设置注塑机,注塑机向上延伸形成支架,支架的上方设置料斗,支架为在外周布置的多根柱状结构,其在中部形成供模具组件容置的空间,注塑机在反馈信号至料斗时控制料斗进行落料。作为一种改进,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布置架,布置架上可旋转的设置料斗,布置架上还设置有一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气缸轴连接料斗,并在工作时驱动料斗翻转进行倒料。作为一种改进,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放置架,放置架上具有一放置槽,放置槽的槽底向下贯通形成若干第一通孔,放置槽的尺寸与下模具相适配而用于下模具的放置,若干第一通孔穿设紧固件并定位于下模具上进行下模具的安装固定。作为一种改进,锁定机构包括固定设置于上模具上的竖直套杆和滑移设置于下模具上的水平套杆,竖直套杆上设置有供水平套杆穿设的锁定孔,水平套杆连接有平移气缸,平移气缸在工作时带动水平套杆平移,当水平套杆插入锁定孔时与竖直套杆完成锁定。作为一种改进,真空腔室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真空腔室内的机构进行信号连接,进而进行启停控制。作为一种改进,上模具和下模具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贯通的冷却水道,冷却水道用于涌入液体以冷却上模具和下模具,若干个冷却水道分别位于上电磁感应线圈与上模腔之间和下电磁感应线圈与下模腔之间。作为一种改进,上模具包括上模仁座和上模仁衬块,上模仁座远离上模腔的一侧设置有上安装槽,上安装槽包括位于上模腔正上方的主槽和延伸至上模腔侧边的副槽,上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主槽的槽底,超声波振荡器设置于副槽中,超声波振荡器的上方设置一块弹性缓冲垫,上模仁衬块通过紧固件填充于上安装槽中,对上电磁感应线圈和超声波振荡器进行限位;下模具包括下模仁座和下模仁衬块,下模仁座远离下模腔的一侧设置有下安装槽,下电磁感应线圈设置于下安装槽的槽底,下模仁衬块通过紧固件填充于下安装槽中,对下电磁感应线圈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真空腔室的设置,将模具组件和料斗完全容纳于其中,在抽真空之后使塑件浇注的过程完全处于真空状态之下,令塑件在进入上模腔以及铝合金的表面微观孔洞时不受气压的影响,令铝合金和塑件的结合更加紧密;并且通过进一步设置超声波振荡器,通过振动提高分子的活动频率,令高温状态下的塑件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塑件更容易挤到铝合金的微小孔洞中,最终得到的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件具有更高的结构强度,满足更高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真空腔室封闭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真空腔室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真空腔室封闭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真空腔室开启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左滑轨和左滑座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右滑轨和右滑座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环形固定壁与左侧壁、右侧壁处的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组件的纵向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组件的纵向侧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2、3、4、5、6、7、8、9、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用于放置待粘接铝合金和塑件的模具组件1和用于承载塑件的料斗2,模具组件1包括呈上下设置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相对应的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塑件的上模腔111和用于容纳铝合金的下模腔121,上模腔111上部向外贯通有通气浇注流道110,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中分别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上电磁感应线圈112和下电磁感应线圈122,还包括有真空腔室3和超声波振荡器4,超声波振荡器4设置于上模具11中并靠近上模腔111设置,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的周边设置有相互配合锁定的锁定机构5,真空腔室3包括环形固定壁31和设置于环形固定壁31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粘接铝合金和塑件的模具组件(1)和用于承载塑件的料斗(2),所述模具组件(1)包括呈上下设置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相对应的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塑件的上模腔(111)和用于容纳铝合金的下模腔(121),所述上模腔(111)上部向外贯通有通气浇注流道(110),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中分别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上电磁感应线圈(112)和下电磁感应线圈(1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真空腔室(3)和超声波振荡器(4),所述超声波振荡器(4)设置于上模具(11)中并靠近上模腔(111)设置,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的周边设置有相互配合锁定的锁定机构(5),所述真空腔室(3)包括环形固定壁(31)和设置于环形固定壁(31)两侧的可活动的左侧壁(32)、右侧壁(33),所述料斗(2)设置于左侧壁(32)上,所述模具组件(1)设置于右侧壁(33)上,当左侧壁(32)、右侧壁(33)相对环形固定壁(31)合拢时围成封闭的腔室,且料斗(2)位置与通气浇注流道(110)上下对应,所述真空腔室(3)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抽气的阀口(34)。/n...

【技术特征摘要】
1.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包括用于放置待粘接铝合金和塑件的模具组件(1)和用于承载塑件的料斗(2),所述模具组件(1)包括呈上下设置相互配合的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上相对应的分别设置用于容纳塑件的上模腔(111)和用于容纳铝合金的下模腔(121),所述上模腔(111)上部向外贯通有通气浇注流道(110),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中分别设置有用于通电加热的上电磁感应线圈(112)和下电磁感应线圈(1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真空腔室(3)和超声波振荡器(4),所述超声波振荡器(4)设置于上模具(11)中并靠近上模腔(111)设置,所述上模具(11)和下模具(12)的周边设置有相互配合锁定的锁定机构(5),所述真空腔室(3)包括环形固定壁(31)和设置于环形固定壁(31)两侧的可活动的左侧壁(32)、右侧壁(33),所述料斗(2)设置于左侧壁(32)上,所述模具组件(1)设置于右侧壁(33)上,当左侧壁(32)、右侧壁(33)相对环形固定壁(31)合拢时围成封闭的腔室,且料斗(2)位置与通气浇注流道(110)上下对应,所述真空腔室(3)的侧壁上设置用于抽气的阀口(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环形固定壁(31)处设置有左滑轨(311)和右滑轨(312),所述左滑轨(311)与左侧壁(32)上的左滑座(321)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左滑座(321)连接左驱动机构(322),并由左驱动机构(322)在工作时带动左侧壁(32)进行平移;所述右滑轨(312)与右侧壁(33)上的右滑座(331)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右滑座(331)连接右驱动机构(332),并由右驱动机构(332)在工作时带动右侧壁(33)进行平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固定壁(31)的两侧周边边缘设置有向内倾斜的第一倒角壁(301),所述左侧壁(32)和右侧壁(33)两者与环形固定壁(31)相配合的周边边缘设置有向内倾斜的第二倒角壁(302),所述第一倒角壁(301)或第二倒角壁(302)上设置有橡胶密封条(303),所述橡胶密封条(303)从内到外厚度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32)上固定安装有布置架(323),所述布置架(323)上设置注塑机(21),所述注塑机(21)向上延伸形成支架(22),所述支架(22)的上方设置料斗(2),所述支架(22)为在外周布置的多根柱状结构,其在中部形成供模具组件(1)容置的空间(23),所述注塑机(21)在反馈信号至料斗(2)时控制料斗(2)进行落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与塑件注塑粘接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32)上固定安装有布置架(323),所述布置架(323)上可旋转的设置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