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113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钻。冲击钻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主轴,主轴在机壳内具有沿轴向移动的自由度,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主轴上,第二齿轮设置在机壳内;弹性件,被配置为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弹性力;动转换环,套设于主轴上;拔销,插设于机壳上,机壳上围绕主轴的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拔销设于通孔中,拔销能抵靠在动转换环的后端或与动转换环分离,以使主轴在机壳内沿轴向定位或沿轴向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拔销来实现功能切换,控制主轴只输出转矩或同时输出转矩和冲击力,拔销结构简单,且始终插设于通孔中,可防止机壳漏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钻
本专利技术涉及打钻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
技术介绍
冲击钻是打钻设备的一种,由于其功能的需要,一般会有钻档和冲击档两个档位。钻档是冲击钻的主轴只输出转矩,冲击档是主轴在输出转矩的同时还有沿其轴向的一个往复运动,实现冲击功能。现有的冲击钻中,要实现两个档位的转换,一般需要一个转换结构来实现,而现有的转换结构较为复杂,整个转换结构分布在冲击钻机壳的内外,导致冲击钻机壳容易漏油。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实现冲击钻的钻档和冲击档切换的转换结构较为复杂,转换结构分布在冲击钻机壳内外,导致机壳容易漏油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以及设置于机壳内的主轴,主轴在机壳内具有沿轴向移动的自由度,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主轴上,第二齿轮设置在机壳内;弹性件,被配置为使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弹性力;动转换环,套设于主轴上上;拔销,插设于机壳上,机壳上围绕主轴的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拔销设于通孔中,拔销能抵靠在动转换环的后端或与动转换环分离,以使主轴在机壳内沿轴向移动或沿轴向定位。可选的,冲击钻还包括:定转换环,设置在机壳内,定转换环上设置有沿主轴缘在滑槽内滑动。可选的,弹性件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在动转换环上,另一端抵靠在定转换环上。可选的,凸缘沿主轴周向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滑槽沿主轴周向的宽度。可选的,冲击钻还包括:拔销状态切换环,套设于机壳表面,拔销状态切换环与拔销配合,且能围绕机壳转动,其内壁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凸起和凹槽,凸起与拔销相对时将拔销压下,拔销抵靠在动转换环的后端,凹槽与拔销相对时将拔销释放,拔销远离动转换环;第二弹簧,套设于拔销上,第二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机壳表面,另一端抵靠在拔销的顶部,凸起与拔销相对时,第二弹簧被压紧。可选的,拔销顶部设置有限位头,限位头的最大外径大于拔销的主体的最大外径,第二弹簧抵靠在限位头上。可选的,凸起和凹槽的连接处设置有圆弧过渡面。可选的,通孔的直径大于拔销的最大外径。可选的,通孔的直径等于拔销的最大外径。可选的,第二齿轮与定转换环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机壳上设置一个拔销来实现钻档和冲击档的切换,拔销被压下时,拔销顶在动转换环的后端,此时主轴无法轴向移动,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离,主轴无法输出冲击力,只能输出转矩,只实现钻档的功能;拔销被拔起时,拔销与动转换环分离,主轴可以轴向移动,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可以啮合,使主轴在转动过程中,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作用下,具有沿轴向的往复运动,输出冲击力,实现冲击档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转换冲击转功能的转换结构简单,漏油风险较小,成本较低,且仅通过一根拔销即可实现冲击钻功能的转换,拔销始终都插设在通孔中,进一步防止机壳漏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冲击钻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冲击钻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冲击钻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4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5中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动转换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拔销状态切换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拔销实施例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冲击钻;1-空隙;10-机壳;20-主轴;30-第一齿轮;40-第二齿轮;50-弹性件;60-拔销;70-动转换环;80-定转换环;90-拔销状态切换环;102-第二弹簧;31-第一齿面;41-第二齿面;61-限位头;71-凸缘;81-滑槽;91-凸起;92-凹槽;101-第一轴线;71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冲击钻100,如图1和图2所示,冲击钻100包括机壳10以及设置于机壳10内的主轴20,主轴20在机壳10内具有沿平行于主轴20的第一轴线101方向移动的自由度。如图3所示,机壳10内具有一个用于容纳主轴10的容纳空间,主轴20后端具有一端空隙1,并没有被完全顶死,使主轴20具有轴向移动空间。可以理解,主轴20可在冲击钻100的电机及其它传动设备的驱动下,实现转动和/或往复运动,输出转矩。请结合图3、图4、图5及图6,冲击钻10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齿轮30和第二齿轮40,第一齿轮30固定连接于主轴20上,也就是说第一齿轮30可跟随主轴20一起转动,第一齿轮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齿面31。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齿轮40设置在机壳10内,第二齿轮40与第一齿轮30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齿面41。请参考图3,当第一齿轮30和第二齿轮40靠近并接触时,随着第一齿轮30的转动,会使第一齿轮30和第二齿轮40不断的靠近或远离,产生沿主轴20轴向的往复力,推动主轴20沿其轴向往复运动,实现冲击功能。当不需要冲击功能时,只需将第一齿轮30和第二齿轮40分开,且限制主轴20不能轴向移动即可。如图3,冲击钻100还包括弹性件50,弹性件50在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之间具有一个预设的弹性力,该弹性力能使得第一齿轮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的主轴(20),所述主轴(20)在所述机壳(10)内具有沿轴向移动的自由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相对设置的第一齿轮(30)及第二齿轮(40),所述第一齿轮(30)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20)上,所述第二齿轮(4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n弹性件(50),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弹性力;/n动转换环(70),套设于所述主轴(20)上;/n拔销(60),插设于所述机壳(10)上,所述机壳(10)上围绕所述主轴(20)的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拔销(60)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拔销(60)能抵靠在所述动转换环(70)的后端或与所述动转换环(70)分离,以使所述主轴(20)在所述机壳(10)内沿轴向定位或沿轴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包括机壳(10)以及设置于所述机壳(10)内的主轴(20),所述主轴(20)在所述机壳(10)内具有沿轴向移动的自由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齿轮(30)及第二齿轮(40),所述第一齿轮(30)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20)上,所述第二齿轮(4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
弹性件(50),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之间具有相互分离的弹性力;
动转换环(70),套设于所述主轴(20)上;
拔销(60),插设于所述机壳(10)上,所述机壳(10)上围绕所述主轴(20)的径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拔销(60)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拔销(60)能抵靠在所述动转换环(70)的后端或与所述动转换环(70)分离,以使所述主轴(20)在所述机壳(10)内沿轴向定位或沿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转换环(80),设置在所述机壳(10)内,所述定转换环(80)上设置有沿所述主轴(20)轴向延伸的滑槽(81),所述动转换环(70)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81)配合的凸缘(71),所述凸缘(71)在所述滑槽(81)内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0)为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动转换环(70)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定转换环(80)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71)沿所述主轴(20)周向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滑槽(81)沿所述主轴(20)周向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伟吹拔正敏陈亚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