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冲击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254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击钻,包括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连接座远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内转动安装有钻头,圆形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滑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钻头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滑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相卡装,两个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滑动杆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槽滑动连接。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钻头进行进行拆装,方便对钻头进行维护或更换,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冲击钻
本技术涉及冲击钻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冲击钻。
技术介绍
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主要适用于对混凝土地板、墙壁、砖块,石料,木板和多层材料上进行冲击打孔;另外还可以在木材、金属、陶瓷和塑料上进行钻孔和攻牙而配备有电子调速装备作顺或者逆转等功能;申请号为:201911129581.8公开了一种石材加工钻孔冲击钻,装置主体上设置有粉屑吸收机构,通过粉屑吸收机构将冲击钻打孔时产生的粉屑吸收,还设置有距离测量机构,粉屑吸收机构包括粉屑阻挡件,还包括粉屑吸收装置,粉屑吸收装置包括动力装置,进行钻孔作业的时候,随着钻头的深入带动粉屑阻挡件向内侧挤压,软质件一直套设与钻头的外侧,保证粉屑不会掉落,与此同时,动力装置将粉屑吸收到收集箱中。上述专利在使用时,因钻头不具备拆装的功能,钻头一旦损坏,难以对其进行更换,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冲击钻;其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钻头进行进行拆装,方便对钻头进行维护或更换,满足了使用的需要。本技术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钻,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连接座远离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圆形槽内转动安装有钻头,圆形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两个滑动槽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钻头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两个滑动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相卡装,两个滑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两个滑动杆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且两个连接板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槽滑动连接。进一步,两个连接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槽,固定槽内滑动安装有固定座。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倾斜对称设置的转动板,两个转动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板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与固定槽相连通,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槽内并与固定座的底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移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弹簧,两个限位弹簧远离移动杆的一端均与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移动杆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进一步,两个滑动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滑动杆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相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更进一步,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卡槽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钻头的外侧。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先按动移动杆,移动杆压缩两个限位弹簧,两个限位弹簧吸能,同时,定位杆对移动杆进行限位,定位杆对移动杆进行定位,同时,移动杆带动固定座进行移动,固定座带动转动板进行移动,转动板带动两个连接板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板带动两个滑动杆进行移动,两个滑动杆带动两个限位块在两个限位槽内进行滑动,两个限位块对两个滑动杆进行移动,使两个滑动杆移出两个卡槽内,解除了对钻头的固定,然后取出钻头,方便对钻头进行更换或维护即可;2.通过钻头更换好或维护好时,将钻头卡入圆形槽内,然后保持钻头不动,松开移动杆,通过两个限位弹簧的弹簧回弹作用力下,使两个滑动杆卡入两个卡槽内,对钻头进行固定,方便对钻头进行安装;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快速方便的对钻头进行进行拆装,方便对钻头进行维护或更换,满足了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冲击钻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图中:1壳体、2连接座、3手柄、4圆形槽、5钻头、6滑动槽、7滑动杆、8卡槽、9连接槽、10连接板、11固定槽、12固定座、13转动板、14移动槽、15移动杆、16限位弹簧、17定位孔、18定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参照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钻,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3,连接座2远离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圆形槽4内转动安装有钻头5,圆形槽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钻头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8,两个滑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8相卡装,两个滑动槽6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9,两个滑动杆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且两个连接板10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槽9滑动连接。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先按动移动杆15,移动杆15压缩两个限位弹簧16,两个限位弹簧16吸能,同时,定位杆18对移动杆15进行限位,定位杆18对移动杆15进行定位,同时,移动杆15带动固定座12进行移动,固定座12带动转动板13进行移动,转动板13带动两个连接板10进行移动,两个连接板10带动两个滑动杆7进行移动,两个滑动杆7带动两个限位块在两个限位槽内进行滑动,两个限位块对两个滑动杆7进行移动,使两个滑动杆7移出两个卡槽8内,解除了对钻头5的固定,然后取出钻头5,方便对钻头5进行更换或维护即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两个连接槽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滑动安装有固定座12,固定槽11对固定座12进行限位。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座12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倾斜对称设置的转动板13,两个转动板1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板10转动连接,固定座12通过转动板13带动连接板10进行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2的底部开设有移动槽14,移动槽14与固定槽11相连通,移动槽14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杆15,移动杆15的顶端延伸至固定槽11内并与固定座12的底端固定连接,移动杆15的移动带动固定座12进行移动。在该实施例中,移动杆1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限位弹簧16,两个限位弹簧16远离移动杆15的一端均与移动槽14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两个限位弹簧16起到限位和复位的作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移动杆15上开设有定位孔17,定位孔17内滑动安装有定位杆18,且定位杆18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移动槽14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定位杆18对移动杆15进行限位。在该实施例中,两个滑动槽6的另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滑动杆7的另一侧均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与相对应的限位槽滑动连接,两个限位块对两个滑动杆7进行限位。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卡槽8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卡槽8呈环形等距离分布在钻头5的外侧,多个卡槽8对钻头5进行多位置固定。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技术。值得说明的是,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3),连接座(2)远离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圆形槽(4)内转动安装有钻头(5),圆形槽(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钻头(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8),两个滑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8)相卡装,两个滑动槽(6)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9),两个滑动杆(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且两个连接板(10)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槽(9)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钻,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连接座(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手柄(3),连接座(2)远离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圆形槽(4),圆形槽(4)内转动安装有钻头(5),圆形槽(4)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滑动槽(6),两个滑动槽(6)内均滑动安装有滑动杆(7),钻头(5)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卡槽(8),两个滑动杆(7)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卡槽(8)相卡装,两个滑动槽(6)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连接槽(9),两个滑动杆(7)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0),且两个连接板(10)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槽(9)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槽(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滑动安装有固定座(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2)上转动安装有两个倾斜对称设置的转动板(13),两个转动板(13)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板(10)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沥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建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