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电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27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30
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外壳、驱动机构、齿轮箱、工作头部及换挡推钮,所述外壳包括后壳体及容纳腔,所述驱动机构收容于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箱包括前箱体及后箱体,所述前箱体连接在后壳体的前端并显露出来作为外壳的一部分,所述后箱体容纳于容纳腔内且连接至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头部连接至前箱体的前端且由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换挡推钮安装于外壳的顶部。所述前箱体包括自后端面向前凹陷的约束腔及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通孔,所述约束腔用于容纳换挡推钮的前部,所述通孔连通约束腔。藉此,所述齿轮箱的前箱体内形成位于约束腔处的风道,防止长期使用时粉尘积累在约束腔内;同时,所述风道的形成可进而对齿轮箱进行散热,从而减低齿轮箱处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击电钻[
]本技术涉及双速电钻
,特别涉及一种双速冲击电钻。[
技术介绍
]电钻是电动工具行业销量最大的产品,广泛用于建筑、装修、家具等行业,电钻可在物件上钻孔或洞穿物体;并且在钻孔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粉尘与碎屑。具有高低档位调节的双速电钻通常包括外壳、电机、齿轮箱及工作头部,电机容纳于外壳内且经由齿轮箱驱动工作头部作动。同时,双速电钻具有安装至外壳上的换挡拨钮,用来调节双速电钻的高低档位;并且,齿轮箱对应于换挡拨钮的位置通常设置有约束腔,以对换挡拨钮调节时进行让位。然而,由于电钻的使用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与碎屑,长期使用会使约束腔内部的粉尘积累,换挡拨钮与约束腔内的粉尘发生干涉,而导致换挡拨钮不能回调到位,从而导致电钻整机的换速失效。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冲击电钻,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齿轮箱的冲击电钻,所述齿轮箱的约束腔处形成风道,从而防止粉尘积累。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外壳、驱动机构、齿轮箱、工作头部及换挡推钮,所述外壳包括后壳体及由所述后壳体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驱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箱包括前箱体及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可脱卸地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端并显露出来作为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所述后箱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头部连接至所述前箱体的前端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换挡推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换挡推钮位于所述后箱体的上方且通过钢丝拨叉连接至所述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包括自后端面向前凹陷的约束腔及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通孔,所述约束腔用于容纳所述换挡推钮的前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约束腔。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前箱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后箱体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约束腔位于所述后箱体的前端上方。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前箱体具有径向延伸的多个凸耳,所述凸耳沿所述前箱体的周向排列,且所述前箱体通过所述凸耳与所述后壳体以插配方式连接或螺纹方式连接。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外壳设有位于顶部且邻近所述前箱体的开口,所述换挡推钮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滑动部及自所述滑动部的顶部向上凸伸的推钮部,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前后滑动且前部突伸入所述约束腔,所述推钮部向上穿过所述开口且突伸出所述外壳外侧。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换挡推钮在轴向上前后滑动且具有滑动至前方的第一位置及滑动至后方的第二位置,所述换挡推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动部的前部完全填充所述约束腔。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工作头部包括连接至所述齿轮箱前端的传动轴,所述冲击电钻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内的传动齿轮组,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且所述传动齿轮组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后端。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齿轮箱包括位于前箱体前部且轴向向前延伸的延伸段,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延伸段且连接至所述传动齿轮组。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延伸段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所述延伸段沿传动轴的周向排列。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工作头部包括前后方向上依次套设于所述延伸段上的扭矩套与档位切换套,所述扭矩套、所述档位切换套及所述前箱体共同形成所述外壳的前壳体。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工作头部还包括位于所述扭矩套前方的钻夹头,所述钻夹头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前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换挡推钮位于后箱体的上方且通过钢丝拨叉连接至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包括自后端面向前凹陷的约束腔及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通孔,所述约束腔用于容纳换挡推钮的前部,所述通孔连通约束腔。藉此,所述齿轮箱的前箱体内形成位于约束腔处的风道,防止长期使用时粉尘积累在约束腔内;同时,所述风道的形成可进而对齿轮箱进行散热,从而减低齿轮箱处的温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冲击电钻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冲击电钻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冲击电钻中齿轮箱与换挡推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齿轮箱与换挡推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的齿轮箱与换挡推钮组件的剖视图。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00、冲击电钻10、外壳11、后壳体110、容纳腔15、开口20、驱动机构30、齿轮箱31、前箱体32、后箱体33、延伸段34、约束腔35、通孔36、凸耳40、工作头部41、传动轴42、扭矩套43、档位切换套44、钻夹头50、换挡推钮51、钢丝拨叉52、滑动部53、推钮部60、传动齿轮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冲击电钻100,包括外壳10、驱动机构20、齿轮箱30、工作头部40及换挡推钮5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20可以为无刷电机。所述外壳10包括前后相连的前壳体与后壳体11,所述后壳体11包括相互配合固定的左壳体与右壳体,所述后壳体11的左壳体与右壳体相互配合形成容纳腔110,所述驱动机构20收容于容纳腔110内。所述后壳体11的下部用作握持部,以供使用者操作时握持该冲击电钻100。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齿轮箱30包括彼此连接的前箱体31及后箱体32,所述前箱体31的径向尺寸大于后箱体32的径向尺寸。所述前箱体31可脱卸地连接在后壳体11的前端并显露出来作为外壳10的一部分,而所述后箱体32则容纳于容纳腔110内且连接至驱动机构2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箱体31具有径向延伸的多个凸耳36,所述凸耳36沿前箱体31的周向排列,且所述前箱体31通过上述凸耳36与后壳体11以插配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箱体31与后壳体11也可以是螺纹方式连接在一起。同时,所述齿轮箱30还包括位于前箱体31前部且轴向向前延伸的延伸段33,所述延伸段33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所述延伸段33沿前箱体31的周向排列。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所述工作头部40连接至前箱体31的前端且由驱动机构20驱动。所述工作头部40包括连接至齿轮箱30前端的传动轴41、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套设于延伸段33上的扭矩套42与档位切换套43及位于扭矩套42前方的钻夹头44,所述钻夹头44传动连接于传动轴41的前端。所述齿轮箱30的延伸段33沿传动轴41的周向排列,且所述传动轴41穿过延伸段33而延伸至前箱体31内。所述冲击电钻100还包括设置于齿轮箱30内的传动齿轮组60,所述传动齿轮组60的输入端连接于驱动机构20的输出端,且所述传动齿轮组60的输出端连接于传动轴41的后端。即所述传动轴41穿过延伸段33且连接至齿轮箱30内的传动齿轮组60。所述档位切换套43套设于延伸段33上且连接至前箱体31的前端面,所述扭矩套42也套设于延伸段33上且连接至档位切换套的前端,所述扭矩套42、档位切换套43及前箱体31共同形成外壳10的前壳体。所述扭矩套42与档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外壳、驱动机构、齿轮箱、工作头部及换挡推钮,所述外壳包括后壳体及由所述后壳体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驱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箱包括前箱体及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可脱卸地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端并显露出来作为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所述后箱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头部连接至所述前箱体的前端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换挡推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沿前后方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推钮位于所述后箱体的上方且通过钢丝拨叉连接至所述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包括自后端面向前凹陷的约束腔及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通孔,所述约束腔用于容纳所述换挡推钮的前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约束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击电钻,包括外壳、驱动机构、齿轮箱、工作头部及换挡推钮,所述外壳包括后壳体及由所述后壳体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驱动机构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齿轮箱包括前箱体及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可脱卸地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端并显露出来作为所述外壳的一部分,所述后箱体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且连接至所述驱动机构,所述工作头部连接至所述前箱体的前端且由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换挡推钮安装于所述外壳的顶部且沿前后方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推钮位于所述后箱体的上方且通过钢丝拨叉连接至所述后箱体,所述前箱体包括自后端面向前凹陷的约束腔及贯穿前端面与后端面的通孔,所述约束腔用于容纳所述换挡推钮的前部,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约束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后箱体的径向尺寸,且所述约束腔位于所述后箱体的前端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具有径向延伸的多个凸耳,所述凸耳沿所述前箱体的周向排列,且所述前箱体通过所述凸耳与所述后壳体以插配方式连接或螺纹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电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位于顶部且邻近所述前箱体的开口,所述换挡推钮包括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滑动部及自所述滑动部的顶部向上凸伸的推钮部,所述滑动部相对于所述外壳的内壁前后滑动且前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超庄榜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成工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