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逆流型浮选柱及余能消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096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逆流型浮选柱及余能消减装置,该余能消减装置,安装在浮选柱柱体内且位于充气喷枪的上方,包括第一消能板,呈倒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消能板,呈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消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消能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消能板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一消能板与所述第二消能板之间存在落料间隙。该消减装置不仅能够消减充气喷枪的余能,而且矿浆的固体粒子不易在其上堆积,也可剪切大气泡再次生成微细气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逆流型浮选柱及余能消减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物浮选
,尤其涉及一种逆流型浮选柱及余能消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矿物加工领域中,有一种逆流型浮选柱的设备,通常使用的是充气喷枪,其需要采用大于5kg的压缩气体通过喷枪高速注入浮选柱内,才能产生微细气泡。喷枪的优点是:充气量大、工作稳定、成本低、维修简单(可载流维修),设备的作业率高。但充气喷枪的使用也有一些缺点:一是喷枪是点发泡,气泡在容器中分散需要有一定的高度;二是喷枪充气会产生较大的余能。由于喷枪充气余能较大,整个浮选柱内矿浆喘流严重,影响选矿的回收率,特别是粗粒级的回收率。因此,怎么尽可能减少矿浆湍流对选矿指标的影响,柱内的喷枪余能的消减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外的生产浮选柱都没有考虑喷枪余能的消能装置,有设计人员通过在生产浮选柱中安装水平孔板来作为喷枪余能的消能装置,消能效果很明显,但生产一段时间后,效果就变差了,检查发现原因是由于固体粒子堆积在孔板上造成的,后来做了不同孔径的消能板的试验,结果都不理想,孔板的孔大了效能效果不好,孔小了又容易被矿浆固体粒子堵塞。因此要解决的关键就是矿浆的固体粒子在消能板的表面堆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逆流型浮选柱及余能消减装置,该消减装置不仅能够消减充气喷枪的余能,而且矿浆的固体粒子不易在其上堆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安装在浮选柱柱体内且位于充气喷枪的上方,包括:第一消能板,呈倒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二消能板,呈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消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消能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消能板的底部设有落料口,所述第一消能板与所述第二消能板之间存在落料间隙。具体的,所述第二消能板覆盖所述落料口。具体的,所述第一消能板的上端与所述浮选柱柱体的内壁密封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消能板和第二消能板呈凌锥形。具体的,所述第一消能板和第二消能板呈圆锥形。具体的,所述第一消能板和第二消能板的中心轴线相重合。具体的,所述第一消能板的内锥面坡度控制在15°~75°,所述第二消能板的外锥面坡度控制在15°~75°。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控制在0.5mm~100mm,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控制在0.5mm~100mm。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逆流型浮选柱,该逆流型浮选柱采用上述结构的余能消减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浮选柱柱体内设有第一消能板和第二消能板,当气泡通过消能板后,有效地抑制了充气喷枪所产生的余能,同时也有利于微细气泡的快速分散,能够使气泡与下流矿浆充分均匀的接触,提高矿物矿化的几率,提高浮选柱的回收率,同时,因消能板设计为锥形,板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使消能板表面不会有固体粒子堆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余能消减装置结构示意图;其中:1、浮选柱柱体;2、充气喷枪;3、第一消能板;4、第二消能板;5、落料口;6、落料间隙;7、精矿出口;8、尾矿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一种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安装在浮选柱柱体1内且位于充气喷枪2的上方,包括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第一消能板3呈倒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第一消能板3的上端与浮选柱柱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消能板4呈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通孔,第二消能板4设置在第一消能板3的正上方,第一消能板3的底部设有落料口5,第一消能板3与第二消能板4之间存在落料间隙6。本实施例中,在浮选柱柱体1内设有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当气泡通过消能板后,有效地抑制了充气喷枪2所产生的余能,同时也有利于微细气泡的快速均匀分散,能够使气泡与下流矿浆充分均匀的接触,提高矿物矿化的几率,提高浮选柱柱体1的回收率,同时,因消能板设计为锥形,板面具有一定的坡度,使消能板表面不会有固体粒子堆积。本实施好了中,矿浆从第一消能板3滑落经落料间隙6进入第二消能板4中后,最终从落料口5流出,矿浆流经过多次改变方向,增加了和泡沫碰撞的机会,有利于金属回收率的提高,气泡得到多次切割,有利于气泡的微细化,可以减少浮选柱柱体1的几何高度。具体的,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之间通过几根圆钢连接,以支撑和固定第二消能板4。在一些可能实施的方案中,第二消能板4设计为将第一消能板3底部的落料口5整体覆盖,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保证充气喷枪2所产生的所有气泡均会通过消能板进行消能,气泡分散效果更好。在实际设计中,当浮选柱柱体1的形状为圆柱体时,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的形状设计为圆锥形,当浮选柱柱体1的形状为凌柱体时,对应的,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的形状设计为凌锥形。具体的,为获得更好的余能抑制效果,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的中心轴线设计为相重合。此外,第一消能板3的内锥面坡度和第二消能板4的外锥面坡度,可根据矿浆固体粒子的沉降堆积角来进行适应性设计。本实施例中,第一消能板3的内锥面坡度控制在15°~75°,第二消能板4的外锥面坡度控制在15°~75°。为获得较好的气泡分散及细化效果,第一通孔的孔径控制在0.5mm~100mm,第二通孔的孔径控制在0.5mm~100mm。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实施例余能消减装置的逆流型浮选柱,在浮选柱柱体1的顶部设有精矿出口7,底部设有尾矿出口8,充气喷枪2喷出的气泡经过消能板消能后,与下沉的矿浆对流碰撞,捕收矿浆中的上浮矿物,并从精矿出口7排出,非上浮物矿浆穿过上浮泡沫从浮选柱柱体1底部的尾矿出口8排出。由于本实施例逆流型浮选柱采用了上述结构的余能消减装置,因此自然具备对应的技术优点,在此不再赘述。在实际应用中,浮选柱柱体1的底端面可以设计为倾斜面,尾矿出口8设置在倾斜面的最低端处,这样的设计方式,利于尾矿的排出。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也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例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安装在浮选柱柱体(1)内且位于充气喷枪(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消能板(3),呈倒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n第二消能板(4),呈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通孔;/n所述第二消能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消能板(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消能板(3)的底部设有落料口(5),所述第一消能板(3)与所述第二消能板(4)之间存在落料间隙(6)。/n

【技术特征摘要】
1.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安装在浮选柱柱体(1)内且位于充气喷枪(2)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消能板(3),呈倒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一通孔;
第二消能板(4),呈锥形且其上均布有若干个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消能板(4)设置在所述第一消能板(3)的正上方,所述第一消能板(3)的底部设有落料口(5),所述第一消能板(3)与所述第二消能板(4)之间存在落料间隙(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能板(4)覆盖所述落料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能板(3)的上端与所述浮选柱柱体(1)的内壁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能板(3)和第二消能板(4)呈凌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流型浮选柱余能消减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驰宇孙伟胡岳华马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马士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