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032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该方法基于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进行板栗、谷子的立体套种;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采用全新的多通道协同融合选育方法,基于包括性状指标、分子指标、杂交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进行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体系化精准选育。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板栗、谷子的互利共生,使栗、谷两种植物都能发挥其最大的增产、增值潜力,为开展栗谷立体套种,和板栗提质、谷子增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培育
,尤其涉及栗谷立体套种种植模式下,耐荫型谷子新品种选育及板栗、谷子关键生育阶段耦合及关键管理措施吻合一致的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板栗种植面积约1000万亩左右,总产150万吨左右,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24个省市均有种植,其中年产量超100万公斤的县市20个,其中京津冀地区占9个,占全国的45%,板栗产业已经成为这些区域的主导特色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板栗种植地区均为山区县,土地资源紧缺是这些区域的共同特点,且由于缺乏适宜的套种作物,板栗树下大量的土地常年撂荒,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尤其是红蜘蛛危害逐年加重,不但造成板栗等果品减产,而且坏果率逐年上升,品质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且对京东板栗等品牌产生了较大影响;急需能在树下正常生长,还能降低红蜘蛛等病虫对果品危害的作物新品种,进行立体种植,以提升果品及树下作物品质,实现树下土地的高效利用,解决这些地区土地紧张、涉农产业发展较难的难题,提高农民的收益,加快农民奔小康的进程。为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进行板栗、谷子的立体套种;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采用全新的多通道协同融合选育方法,基于包括性状指标、分子指标、杂交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进行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体系化精准选育。/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进行板栗、谷子的立体套种;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采用全新的多通道协同融合选育方法,基于包括性状指标、分子指标、杂交指标在内的综合指标进行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体系化精准选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至少包括如下步骤:A-1耐荫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A-2耐荫基因的挖掘及实用分子标记的开发;A-3耐荫型育种材料的创制;A-4耐荫型新品种的选育;多步骤综合操作实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1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基于现有技术选取种质资源,分别种植于大田和板栗树下,通过两种种植条件下关键发育阶段的比较,筛选得到耐荫型种质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2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以A-1筛选的耐荫种质资源和不耐阴种质资源为材料,以孕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RNA-Seq获取转录组信息;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取系列耐荫标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3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以A-1筛选的耐荫资源为材料,配制系列杂交组合;利用A-2开发的系列耐荫分子标记创新耐荫型不育系、恢复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4的具体操作方法为:以A-3创制的系列耐荫型恢复系为基础,得到耐荫型新品种或恢复系;以A-3创制的耐荫不育后代为基础,得到耐荫型不育系;以耐荫型不育系、恢复系为材料,得到耐荫型杂交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A-1、耐荫种质资源的筛选和鉴定:基于现有技术选取具有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分别种植于大田和10年龄以上板栗树下,通过两种种植条件下、连续至少两年关键发育阶段即孕穗期光合效率、株高、结实性及附加性状的比较,筛选其中光合效率、株高、结实性差异小的种质资源,得到耐荫型种质资源;
A-2、耐荫基因的挖掘及实用分子标记开发:以A-1筛选的2-3份耐荫种质资源和2-3份不耐阴种质资源为材料,以孕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RNA-Seq获取转录组信息;通过两种类型材料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获取差异表达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进化分析进行基因功能分析;克隆其中功能突出的基因;通过基因测序,探明其基因序列,得到系列耐荫标记;
A-3、耐荫育种材料不育系、恢复系的创制:以A-1筛选的耐荫资源为材料,配制系列杂交组合;利用A-2开发的系列耐荫分子标记,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新耐荫型不育系、恢复系
A-4、耐荫型谷子新品种/杂交种的选育:以A-3创制的系列耐荫型恢复系为基础,通过连续定向选择,从中选育出稳定的优质、高产耐荫型后代,即为育成的耐荫型新品种或恢复系;以A-3创制的耐荫不育后代为基础,通过连续定向选择,从中选育出稳定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突出的优质耐荫型后代,即为育成的耐荫型不育系;以耐荫型不育系、恢复系为材料,配制系列新杂交组合,通过系列中间试验,鉴定其耐荫型、丰产性、抗逆性和品质,表现突出的即为选遇的耐荫型杂交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耐荫型谷子的栗谷立体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荫型谷子新品种的选育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1)耐荫型谷子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在迁西采取供试材料同时在大田和10年龄板栗树下种植,通过测定153份种质资源的株高、结实性、光合效率和产量的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筛选出“冀谷32、56229、34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丹李素英崔燕娇李承宗赵子龙刘正理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师范学院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