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9507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33
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调节装置、固定夹及角度测量装置;底座下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台面上的连接部A和用于与万向调节装置连接的连接部B;万向调节装置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C和连接部D,万向调节装置通过连接部B与底座连接;万向调节装置可变形,以使连接部D相对于连接部C的位置和角度发生改变;固定夹固定连接在万向调节装置的连接部D上;角度测量装置可拆卸的被夹持在固定夹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医生在CT引导穿刺时,CT操作员可通过透视量角器直接看到穿刺针的角度和位置,当穿刺针与预设的角度发生偏移时可及时提醒医生矫正,进而确保进针角度与预设进针角度一致,提升了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升了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提升了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刺角度定位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学检查辅助用具,特别是一种穿刺角度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穿刺活检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诊断方法,穿刺活检过程是在CT引导下,将穿刺针刺入病变组织,取出部分活组织用于病理检查。
[0003]目前,穿刺活检操作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医师仅凭经验进行角度预估穿刺,进针的实际角度与预设的穿刺进针角度(预设的穿刺进针角度基于CT扫描显示影像)可能存在较大偏移,进而导致穿刺针不能精准的到达病变部位。这时就需要对穿刺针的角度进行多次调整,造成穿刺针在病人体内反复进出穿刺,这不仅会增加病人组织、脏器受到损伤的面积,甚至会引起气胸、大出血等不良并发症。
[0004]因此,为了保证实际穿刺角度与预设穿刺角度一致,设计一款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对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它解决了目前穿刺活检时,无法确保实际穿刺角度与预设的穿刺进针角度一致,进而造成穿刺活检过程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调节装置、固定夹及角度测量装置;
[0007]底座下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台面上的连接部A和用于与万向调节装置连接的连接部B;
[0008]万向调节装置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C和连接部D,万向调节装置通过连接部B与底座连接;万向调节装置可变形,以使连接部D相对于连接部C的位置和角度发生改变;
[0009]固定夹固定连接在万向调节装置的连接部D上;
[0010]角度测量装置可拆卸的被夹持在固定夹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角度测量装置为带有后置摄像头和陀螺仪的智能手机。
[0012]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底座包括横杆、套管件、真空吸盘及锁定螺钉;横杆中部设有安装孔和与安装孔垂直并连通至安装孔的螺钉孔,套管件连接在横杆两端,真空吸盘连接在两个套管件上,锁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钉孔中,其端头伸入安装孔中;所述连接部A为真空吸盘;所述连接部B包括锁定螺钉、横杆的安装孔和横杆的螺钉孔。
[0013]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万向调节装置包括前臂、中臂、后臂、活动关节A活动关节B及活动关节C;前臂下端插装在横杆的安装孔内,并被锁定螺钉锁紧,中臂在两端分别通过活动关节A和活动关节B与前臂上端和后臂前端连接,后臂后端通过活动关节C与固定夹连接;所述连接部C为前臂下端头,所述连接部D为活动关节C。
[0014]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活动关节A和活动关节B的结构为铰链结构,活动关节C的结构为万向球头结构。
[0015]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万向调节装置包括万向变形管和活动关节D;万向变形管下端头插装在横杆的安装孔内,并被锁定螺钉锁紧,万向变形管上端通过活动关节D与固定夹连接;所述连接部C为万向变形管下端头,所述连接部D为活动关节D。
[0016]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活动关节D的结构为万向球头结构。
[0017]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固定夹内嵌水准泡。
[001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1、医生在CT引导穿刺时,CT操作员可通过尺子量角器app显示界面直接看到穿刺针的角度和位置,当穿刺针与预设的角度发生偏移时可及时提醒医生矫正,进而确保进针角度与预设进针角度一致,提升了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0020]2、采用双吸盘式底座设计,可稳固的吸附在CT床板上,并且能随CT床进出移动,便于根据实际进针情况重复CT扫描,而不会卡坏CT床板。
[0021]3、固定夹上设有水准泡,该设计便于检查并调整智能手机至水平状态,使智能手机不自带倾角。
[0022]4、角度定位准确快捷,易于操作。只需在智能手机内置入尺子量角器APP,通过调节万向调节装置的姿态及固定夹的方向,使尺子量角器app的圆中心与穿刺位置重合,再通过尺子量角器app设置好预设进针角度后,便可通过手机屏幕很直观的看到进针位置和进针角度,以便于指导医生进行穿刺。
[0023]5、提高了穿刺安全性。避免了因穿刺针进针角度偏差导致穿刺针到不了活检穿刺部位,进而反复进出穿刺针和反复对病人CT扫描。缩小病人创伤面、减少病人的射线曝光时间、降低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了穿刺效率。
[0024]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图1的P向视图;
[0028]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

3所示,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包括底座1、万向调节装置2、固定夹3及角度测量装置4。
[0031]底座1包括横杆11、套管件12、真空吸盘13及锁定螺钉14。横杆11中部设有安装孔111和与安装孔111垂直并连通至安装孔111的螺钉孔112,套管件12连接在横杆11两端,真空吸盘13连接在两个套管件12上,锁定螺钉14螺纹连接在螺钉孔112中,其端头伸入安装孔111中。底座1通过真空吸盘13吸附安装在平整台面上。
[0032]万向调节装置包括前臂21、中臂22、后臂23、活动关节A24、活动关节B25及活动关
节C26。前臂21下端插装在横杆11的安装孔111内,并被锁定螺钉14锁紧,中臂22在两端分别通过活动关节A24和活动关节B25与前臂21上端和后臂23前端连接,后臂23后端通过活动关节C26与固定夹3连接。
[0033]角度测量装置4可拆卸的被夹持在固定夹3上。
[0034]优选,活动关节A24和活动关节B25为铰链,活动关节A24和活动关节B25的铰链装配紧密,具有一定的转动阻力,可实现即转动即固定。活动关节C26为万向球形连接头。
[0035]优选,固定夹3内嵌水准泡31。
[0036]优选,角度测量装置4为带有后置摄像头和陀螺仪的智能手机,所述智能手机内置尺子量角器app。所述app在启动后,调用后置摄像头拍摄实时画面并通过手机屏幕进行显示,并且在画面中叠加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角度刻度。在该app内预设角度后,会通过手机屏幕显示预设角度的线条。
[0037]实施例2:
[0038]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万向调节装置2包括万向变形管27和活动关节D28。万向变形管27下端插装在横杆11的安装孔111内,并被锁定螺钉14锁紧,万向变形管27上端通过活动关节D28与固定夹3连接。
[0039]优选,活动关节D28为万向球形连接头。
[0040]简述本技术的使用:
[0041]1、CT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时,首先通过真空吸盘13将底座1吸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底座、万向调节装置、固定夹及角度测量装置;底座下端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台面上的连接部A和用于与万向调节装置连接的连接部B;万向调节装置两端分别设有连接部C和连接部D,万向调节装置通过连接部B与底座连接;万向调节装置可变形,以使连接部D相对于连接部C的位置和角度发生改变;固定夹固定连接在万向调节装置的连接部D上;角度测量装置可拆卸的被夹持在固定夹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角度测量装置为带有后置摄像头和陀螺仪的智能手机。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其特征是:底座包括横杆、套管件、真空吸盘、锁定螺钉;横杆中部设有安装孔和与安装孔垂直并连通至安装孔的螺钉孔,套管件连接在横杆两端,真空吸盘连接在两个套管件上,锁定螺钉螺纹连接在螺钉孔中,其端头伸入安装孔中;所述连接部A为真空吸盘;所述连接部B包括锁定螺钉、横杆的安装孔和横杆的螺钉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角度定位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凯军申婷伍海彪谭德容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