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小斌专利>正文

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11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包括穿刺筒、治疗管、引导丝、取样斗和刀片;治疗管下端呈外凸的半球状,且治疗管下端中心设有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孔;引导丝设于治疗管一侧,引导丝下端设有取样斗,引导丝上端伸出至穿刺筒上端以外并设有拉环;取样斗呈内凹的半球状并与治疗管下端配合,取样斗内底部中心设有与锥孔配合的锥形塞,取样斗上端设有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穿刺筒穿刺人体表皮,并利用引导丝引导治疗管到达肿瘤处,给药完成后,再利用刀片切割肿瘤样本并通过取样斗收集后取出样本;整个过程只需要穿刺一次即可实现治疗和取样,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提高了效率。了效率。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


[0001]本技术属于肿瘤微创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

技术介绍

[0002]肿瘤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肿瘤介入治疗包括治疗针输药和取样针取样;由于现有的治疗针和取样针没有很好的结合,导致需要穿刺至少两次,比如,先利用穿刺针将患者脂肪层刺破,再引入治疗针,将治疗针深入至肿瘤处,送药后,拔出治疗针,再在原有穿刺孔处插入取样针,刮取肿瘤样本进行化验。显然,现有的这种方式会增加患者痛苦,而且效率低,步骤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穿刺、输药治疗和取样于一体的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包括穿刺筒、治疗管、引导丝、取样斗和刀片;
[0005]所述穿刺筒的上端和下端导通,且其下端为尖刺端;
[0006]所述治疗管上端设有连接头,治疗管下端伸出至所述穿刺筒下端以外,所述治疗管下端呈外凸的半球状,且所述治疗管下端中心设有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孔,所述治疗管靠近所述锥孔的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
[0007]所述引导丝设于所述治疗管一侧,引导丝下端设有取样斗,引导丝上端伸出至所述穿刺筒上端以外并设有拉环;
[0008]所述取样斗呈内凹的半球状并与所述治疗管下端配合,所述取样斗内底部中心设有与所述锥孔配合的锥形塞,所述取样斗上端设有刀片。
[0009]进一步,所述治疗管为软管。
[0010]进一步,所述穿刺筒外壁还设有限位片。
[0011]进一步,所述引导丝和所述刀片分别位于所述取样斗的径向相对端。
[0012]进一步,所述刀片厚度小于等于所述取样斗上端壁厚。
[0013]进一步,所述取样斗上设有多个刀片。
[0014]进一步,所述引导丝贴壁设于所述治疗管外壁。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穿刺筒穿刺人体表皮,并利用引导丝引导治疗管到达肿瘤处,给药完成后,再利用刀片切割肿瘤样本并通过取样斗收集后取出样本;整个过程只需要穿刺一次即可实现治疗和取样,降低了患者的痛苦,且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取样斗和治疗管分解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穿刺筒1、治疗管2、引导丝3、取样斗4、刀片5、限位片6、连接头7、锥孔8、出药孔9、拉环10、锥形塞1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如图1~4所示的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包括穿刺筒、治疗管、引导丝、取样斗和刀片。
[0023]穿刺筒的上端和下端导通,且其下端为尖刺端;穿刺筒外壁还设有限位片。
[0024]本实施例中的治疗管为软管。治疗管上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用于与输药设备连接,比如储药囊,治疗管下端伸出至穿刺筒下端以外,治疗管下端呈外凸的半球状,且治疗管下端中心设有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孔,治疗管靠近锥孔的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
[0025]引导丝设于治疗管一侧,引导丝下端设有取样斗,引导丝上端伸出至穿刺筒上端以外并设有拉环;引导丝贴壁设于治疗管外壁。
[0026]取样斗呈内凹的半球状并与治疗管下端配合,取样斗内底部中心设有与锥孔配合的锥形塞,取样斗上端设有刀片。
[0027]取样斗上的刀片可以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仅设置一个刀片,且引导丝和刀片分别位于取样斗的径向相对端。
[0028]刀片厚度小于等于取样斗上端壁厚。即刀片在横向上不凸出取样斗的外壁和内壁,从而取样斗伸入或伸出的过程中,刀片不会划伤患者其他部位。
[0029]使用时,利用穿刺筒刺破患者皮肤,治疗管、引导丝和取样斗作为一体设于穿刺筒内;穿刺筒刺破患者表皮后,通过推动引导丝,使引导丝和治疗管及取样斗一同进入患者体内,并逐渐推至肿瘤处,此时,输药设备向治疗管内灌入药剂,药剂从治疗管的出药孔流出至肿瘤处,待输药完成后,保持引导丝不动,而朝外拉动治疗管,锥形塞与锥孔分离,即取样斗与治疗管分离一定距离,如图4所示,则通过转动引导丝利用刀片即可切割肿瘤样本,样本掉落至取样斗内,再将引导丝、治疗管拔出即可。
[0030]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微创手术介入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筒(1)、治疗管(2)、引导丝(3)、取样斗(4)和刀片(5);所述穿刺筒(1)的上端和下端导通,且其下端为尖刺端;所述治疗管(2)上端设有连接头(7),治疗管(2)下端伸出至所述穿刺筒(1)下端以外,所述治疗管(2)下端呈外凸的半球状,且所述治疗管(2)下端中心设有上端小下端大的锥孔(8),所述治疗管(2)靠近所述锥孔(8)的侧面设有多个出药孔(9);所述引导丝(3)设于所述治疗管(2)一侧,引导丝(3)下端设有取样斗(4),引导丝(3)上端伸出至所述穿刺筒(1)上端以外并设有拉环(10);所述取样斗(4)呈内凹的半球状并与所述治疗管(2)下端配合,所述取样斗(4)内底部中心设有与所述锥孔(8)配合的锥形塞(11),所述取样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范小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