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装盒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915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包括:操作台;X向输送模组,其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且所述X向输送模组沿X轴方向设置;以及笔记本承托模组,其与所述X向输送模组的活动部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笔记本承托模组包括:承托座;笔记本夹持单元,其设于所述承托座的上方;以及笔记本推料单元,其设于所述承托座上方,且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位于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的旁侧;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对笔记本模组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驱动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夹持固定的笔记本模组沿X轴方向运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笔记本装盒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标自动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非标自动化领域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笔记本装盒装置来实现笔记本的高效装盒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笔记本的高效装盒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笔记本装盒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3]传统方法都是人工操作,操作员将单个笔记本放入包装盒内部,使得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增大,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下,同时由于笔记本装盒时采用了泡棉,由于泡棉的蓬松性,导致笔记本不易放入包装盒内部,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
[0004]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其通过笔记本夹持单元对笔记本模组进行夹持,通过笔记本压料单元对笔记本进行压合,以缩小笔记本模组的体积,便于笔记本模组放入包装盒内部,通过X向输送模将笔记本模组初步放入包装盒内部,通过笔记本推料单元将笔记本模组推送入包装盒内部,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0006]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包括:操作台;
[0007]X向输送模组,其设于所述操作台的上方,且所述X向输送模组沿X轴方向设置;以及
[0008]笔记本承托模组,其与所述X向输送模组的活动部传动连接;
[0009]其中,所述笔记本承托模组包括:承托座;
[0010]笔记本夹持单元,其设于所述承托座的上方;以及
[0011]笔记本推料单元,其设于所述承托座上方,且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位于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的旁侧;
[0012]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对笔记本模组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驱动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夹持固定的笔记本模组沿X轴方向运动。
[0013]优选的是,所述承托座包括:承载部;
[0014]连接部,其固接于所述承载部的底端;以及
[0015]至少两个上裙部,每个所述上裙部均一体式的结合在所述承载部外侧边缘且在所述承载部的外侧边缘沿Z轴方向延伸;
[0016]其中,所述承载部与每个所述上裙部之间限定出放置空间。
[0017]优选的是,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包括:第一夹持座,其固接于所述承载部的上方;
[0018]第二夹持座,其与所述第一夹持座镜像设置;以及
[0019]夹持驱动器,其沿Y轴方向设置,且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座传动连接;
[0020]所述夹持驱动器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座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
[0021]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夹持座包括:第一承托部,其沿X轴方向延伸;以及
[0022]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在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外侧边缘一体的结合所述第一承托部且从所述第一承托部的外侧边缘沿Z轴方向延伸;
[0023]所述第二夹持座包括:第二承托部,其沿X轴方向延伸;以及
[0024]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在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外侧边缘一体的结合所述第二承托部且从所述第二承托部的外侧边缘沿Z轴方向延伸;
[0025]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所述第二夹持部之间限定出笔记本模组的推料通道。
[002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承托部及所述第二承托部沿X轴方向延伸出所述承载部的外侧边缘。
[0027]优选的是,所述笔记本推料模组设于所述放置空间内部,且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包括:推料驱动器,其固接于所述承载部上方,且所述推料驱动器沿X轴方向设置;以及
[0028]推料板,其与所述推料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0029]其中,所述推料驱动器驱动所述推料板沿X轴方向往复运动。
[0030]优选的是,所述笔记本承托模组还包括:笔记本压料单元,其设于所述承托座的正上方;
[0031]所述笔记本压料单元包括:驱动模组,其沿X轴方向设置,且所述驱动模组固接于所述上裙部的表面;
[0032]活动板,其与所述驱动模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0033]压料驱动器,其沿Z轴方向设置,且所述压料驱动器固接于所述活动板的上方;以及
[0034]压料板,其设于所述活动板的下方,且所述压料板与所述压料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0035]所述驱动模组驱动所述压料板沿X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压料驱动器驱动所述压料板沿Z轴方向往复运动。
[0036]优选的是,所述压料板包括:压料部,其与所述压料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以及
[0037]避让部,所述避让部在所述压料部的外侧边缘一体的结合所述压料部且从所述压料的外侧边缘沿X轴方向延伸;
[0038]所述避让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压料部的厚度。
[003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笔记本夹持单元对笔记本模组进行夹持,通过笔记本压料单元对笔记本进行压合,以缩小笔记本模组的体积,便于笔记本模组放入包装盒内部,通过X向输送模将笔记本模组初步放入包装盒内部,通过笔记本推料单元将笔记本模组推送入包装盒内部,无需人工进行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本专利技术布局合理,结构简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价值。
[0040]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
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其中:
[0042]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笔记本装盒组件的三维结构视图;
[0043]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笔记本装盒组件中笔记本承托模组的三维结构视图;
[0044]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笔记本装盒组件中笔记本承托模组的爆炸视图;
[0045]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笔记本装盒组件中笔记本压料单元的三维结构视图;
[0046]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笔记本装盒组件中笔记本夹持单元的三维结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8]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0049]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笔记本装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台(411);X向输送模组(412),其设于所述操作台(411)的上方,且所述X向输送模组(412)沿X轴方向设置;以及笔记本承托模组(413),其与所述X向输送模组(412)的活动部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笔记本承托模组(413)包括:承托座(4131);笔记本夹持单元(4132),其设于所述承托座(4131)的上方;以及笔记本推料单元(4134),其设于所述承托座(4131)上方,且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4134)位于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4132)的旁侧;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4132)对笔记本模组进行夹持固定,所述笔记本推料单元(4134)驱动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4132)夹持固定的笔记本模组沿X轴方向运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笔记本装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座(4131)包括:承载部(41311);连接部(41312),其固接于所述承载部(41311)的底端;以及至少两个上裙部(41313),每个所述上裙部(41313)均一体式的结合在所述承载部(41311)外侧边缘且在所述承载部(41311)的外侧边缘沿Z轴方向延伸;其中,所述承载部(41311)与每个所述上裙部(41313)之间限定出放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笔记本装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笔记本夹持单元(4132)包括:第一夹持座(41321),其固接于所述承载部(41311)的上方;第二夹持座(41322),其与所述第一夹持座(41321)镜像设置;以及夹持驱动器(41323),其沿Y轴方向设置,且所述夹持驱动器(41323)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持座(41322)传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器(41323)驱动所述第二夹持座(41322)沿Y轴方向往复运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笔记本装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座(41321)包括:第一承托部(413211),其沿X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一夹持部(413212),第一夹持部(413212)在所述第一承托部(413211)的外侧边缘一体的结合所述第一承托部(413211)且从所述第一承托部(413211)的外侧边缘沿Z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夹持座(41322)包括:第二承托部(413221),其沿X轴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夹持部(413222),所述第二夹持部(413222)在所述第二承托部(413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缪磊徐振光袁文卿王宇丁海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