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90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涉及物料输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座、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侧壁的一端贯穿开设有槽口,第一输送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面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并且在第一输送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面台,以及在隔板上贯穿开设有槽口,便于将竖直放置和平面放置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物料分开输送,避免竖直放置的物料再次被打回料箱内部重新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


[0001]本技术属于物料输送
,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轴承套圈由圆形的棒料经过一些的加工成型,在棒料的初始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切割呈段的棒料加热,加热后的棒料经过冲压模具冲压,镦造成圆饼,但是现有的轴承套送料机还存在以下缺陷:
[0003]1、送料机通过设置有限高杆,阻挡送料机构运送至输送带上竖直放置的物料通过,使用回落到料箱内重新运送,直至其为水平放置状态才可进入下一工序,造成了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料箱内侧的宽度大于送料板的宽度,导致料箱边角处的物料不能被运送到输送带上,需要工人手动拾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通过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并且在第一输送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面台,以及在隔板上贯穿开设有槽口,便于将竖直放置和平面放置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物料分开输送,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套送料机将竖直放置的物料再次被打回料箱内部重新输送,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技术为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包括基座、储存送料机构和输送分料机构,所述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隔板、异形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隔板侧壁的一端贯穿开设有槽口,所述异形板一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通过在隔板上贯穿开设有槽口,便于将竖直放置和平面放置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物料分开输送;/>[0008]所述储存送料机构包括料箱,且料箱外侧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板和异形板固定连接,所述料箱内部设置有第一上料板,且第一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第一气压杆,所述第一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一气筒,且第一气筒的底部与料箱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板背离料箱的一侧设置有料台,且料台的底部与料箱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料台背离第一上料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料板,且第二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第二气压杆,所述第二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气筒,且第二气筒的底部与料箱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板背离料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上料板,且第三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六个第三气压杆,所述第三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三气筒,且第三气筒的底部与料箱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上料板、料台、第二上料板和第三上料板,第一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杆,第一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一气筒,第二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杆,第二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气筒,第三上料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压杆,第三气压杆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三气筒,保证每次运送的物料
都不会超出第一输送带的承重力,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0009]所述输送分料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且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位于支撑板的上方和下方,其中第一电机与支撑板螺纹连接,第二电机与异形板的底部螺纹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一号转轴连接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面台,且斜面台的一侧壁依次与第一固定板、料箱的外侧壁和异形板贴合,所述第一输送带背离料箱的一侧与隔板的一侧壁贴合,所述第二电机通过二号转轴连接有第二输送带,且第二输送带背离第一输送带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板贴合,通过在第一输送带的外侧谷底连接有斜面台,便于竖直放置的物料会受到自身的重力穿过槽口,不需要额外施加外力,节约了成本。
[0010]进一步地,所述槽口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斜板,且斜板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避免物料输送过程中的滚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板的竖直截面为倒钩形,且第一上料板背离料台的一侧到第三上料板背离第二上料板一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一上料板的宽度、料台的宽度、第二上料板的宽度和第三上料板的宽度之和,保证料箱内的各部件之间没有间隙,避免物料卡住,影响整体装置的使用。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板的长度、料台的长度、第二上料板的长度、第三上料板的长度和料箱内侧的宽度均相等,保证料箱内部的物料完全都可以输送到下一工序,不会有残留。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料板底部到料箱内侧底部的距离等于料台的高度,所述第二气筒的长度小于第三气筒的长度,保证物料均匀完全的运送到斜面台上,避免超出第一输送带的承重力。
[0014]进一步地,所述槽口的宽度小于其自身的高度,且槽口的宽度和高度分别等于物料的厚度和直径,保证只有竖直放置的物料才可以通过槽口,避免平放的物料也会穿过。
[0015]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分别设置有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并且在第一输送带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斜面台,以及在隔板上贯穿开设有槽口,便于将竖直放置和平面放置的两种不同状态的物料分开输送,避免竖直放置的物料再次被打回料箱内部重新输送,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7]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上料板的长度、料台的长度、第二上料板的长度、第三上料板的长度和料箱内侧的宽度设计为相等,不需要工人手动将料箱边角处的物料放置到输送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8]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料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不同角度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输送带与斜面台的爆炸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00、基座;110、第一固定板;120、隔板;121、槽口;122、斜板;123、第一挡板;130、异形板;131、支撑板;140、第二固定板;200、储存送料机构;210、料箱;211、第一上料板;2111、第一气压杆;2112、第一气筒;212、料台;213、第二上料板;2131、第二气压杆;2132、第二气筒;214、第三上料板;2141、第三气压杆;2142、第三气筒;300、输送分料机构;310、第一电机;311、第一输送带;312、斜面台;320、第二电机;321、第二输送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送料机用分料机构,包括基座(100)、储存送料机构(200)和输送分料机构(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10)、隔板(120)、异形板(130)和第二固定板(140);所述隔板(120)侧壁的一端贯穿开设有槽口(121),所述异形板(130)一侧壁的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31);所述储存送料机构(200)包括料箱(210),且料箱(210)外侧的两侧壁分别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固定板(110)和异形板(130)固定连接,所述料箱(210)内部设置有第一上料板(211),且第一上料板(2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压杆(2111),所述第一气压杆(2111)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一气筒(2112),且第一气筒(2112)的底部与料箱(21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料板(211)背离料箱(210)的一侧设置有料台(212),且料台(212)的底部与料箱(21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料台(212)背离第一上料板(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上料板(213),且第二上料板(2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压杆(2131),所述第二气压杆(2131)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二气筒(2132),且第二气筒(2132)的底部与料箱(21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板(213)背离料台(2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上料板(214),且第三上料板(2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气压杆(2141),所述第三气压杆(2141)底部的外周面上滑动套接有第三气筒(2142),且第三气筒(2142)的底部与料箱(210)内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输送分料机构(300)包括第一电机(310)和第二电机(320),且第一电机(310)和第二电机(320)分别位于支撑板(131)的上方和下方,其中第一电机(310)与支撑板(1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新建严玉魁
申请(专利权)人:沈丘永达高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