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8802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23
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左钳口相对于右钳口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分离位置;驱动螺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与所述右钳口连接,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与所述左钳口连接;以及导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右钳口,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左钳口,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在所述驱动螺杆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杆相向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或相背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其中,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分别具有一连接部和一夹持部,所述左钳口的夹持部与右钳口的夹持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互相适配的插指和指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电缆线材外绝缘层的损伤,实现了对电缆线材的无损夹固。无损夹固。无损夹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加工设备,特别是一种适用于不同粗细线缆的临时固定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电缆的制作过程中,缆线端头处理、电缆插头的焊接和装配是主要的工序,在这几个工序中将线缆进行临时性快速固定是一个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
[0003]现有技术固定线缆的方法是用弹性夹子或类似台钳一类的工具进行临时固定,这两种工具虽然比较常见,使用上较为方便,但也存在如下问题:弹性夹子的夹持力随开距不同而变化且不易控制,同时弹性夹子与线缆的接触面小,夹持力小时不能有效固定线缆,夹持力大了又容易夹伤线缆的外层绝缘;而台钳类工具通常体积重量都较大,移动困难不说,同样也存在钳口与线缆的接触面小的问题。要有效固定线缆就需要较大的夹持力,这样一来通常会在线缆的外绝缘层上留下明显的夹痕,甚至使外绝缘层破损,影响线缆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中有将台钳钳口改进为圆弧型,虽然可以降低对线缆外层的损伤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夹伤线缆的外层绝缘,同时钳口适应性差,无法满足各种粗细的线缆,需要不同尺寸大小的多个钳口满足不同粗细的线缆固定要求。对台钳钳口增加软质保护层的方法也同样存在上述适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以用于不同粗细线缆的临时固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包括:
[0006]对称设置的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左钳口相对于所述右钳口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分离位置;
[0007]驱动螺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与所述右钳口连接,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与所述左钳口连接;以及
[0008]导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右钳口,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左钳口,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在所述驱动螺杆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杆相向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或相背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
[0009]其中,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分别具有一连接部和一夹持部,所述左钳口的夹持部与右钳口的夹持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互相适配的插指和指槽。
[0010]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左钳口的夹持部与右钳口的夹持部相对一侧的内表面分别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最小,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圆弧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圆弧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夹持部的对称中心线重合。
[0011]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5mm。
[0012]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之间设置有半径为3mm的过渡圆角,所述第二圆弧面与第三圆弧面之间设置有半径为3mm的过渡圆角。
[0013]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插指的宽度为2.8mm,所述指槽的槽宽为3.2mm,所述插指的圆弧面与侧面之间设置有半径为0.5mm的圆角。
[0014]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分别为铝合金材料件。
[0015]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螺杆的一端设置有驱动手轮,所述驱动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螺母。
[0016]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螺杆通过止推环安装在所述左钳口或右钳口上,所述驱动手轮与所述驱动螺杆的连接处设置有顶丝。
[0017]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导杆包括为对称设置在所述驱动螺杆两侧的两根导杆,所述两根导杆的轴线与所述驱动螺杆的轴线及所述夹持部的对称中心线平行,所述导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左钳口或右钳口上,所述导杆穿过所述右钳口或左钳口处设置有滑环。
[0018]上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左钳口及右钳口的钳口厚度均为20

30mm,所述夹持位置的线缆轴向接触长度等于所述钳口厚度。
[0019]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
[0020]本技术适用于电缆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直径线缆进行临时快速固定。通过设置结构、钳口形状、尺寸和材质,最大限度减少了对电缆线材外绝缘层的损伤,实现了对电缆线材的无损夹固,具体包括如下优点:
[0021]1、夹持部钳口采用多圆弧型结构,满足了电缆线材被夹固时,在不产生大的变形量的同时又能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0022]2、采用20

30mm厚度的厚钳口,通过在线缆轴向加大接触长度,有效增大了钳口与电缆线材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面的压强;
[0023]3、采用半径为两段25mm和一段半径为7.5mm的三段圆弧组合的形式,相邻两段圆弧之间用半径为3mm的圆角进行过渡,钳口可同时满足3到50毫米直径电缆线材的夹固要求;
[0024]4、钳口采用指插型结构,使两个钳口可以部分重合,使钳口中间部位的开距可以满足较细电缆线材的夹固;
[0025]5、插指宽度优选为2.8mm,两插指间的间隙为3.2mm,即可以确保钳口的插指不会因为太薄损伤线缆外皮,又能让两个钳口插合顺利;
[0026]6、插指前正面的圆弧段与侧面采用半径为0.5mm的圆角过渡,避免了插指上尖锐棱边损伤电缆外皮;
[0027]7、驱动钳口运动的驱动手轮直径优选为30mm,该尺寸的手轮可以在操作时既不费力又可将钳口的夹紧力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仅限手动操作),在保证钳口夹紧线缆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夹紧力过大将线缆夹伤。
[002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31]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32]图4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33]其中,附图标记
[0034]1ꢀꢀ
左钳口
[0035]2ꢀꢀ
右钳口
[0036]3ꢀꢀ
导杆
[0037]4ꢀꢀ
驱动螺杆
[0038]5ꢀꢀ
驱动手轮
[0039]6ꢀꢀ
连接部
[0040]7ꢀꢀ
夹持部
[0041]71
ꢀꢀ
插指
[0042]72
ꢀꢀ
指槽
[0043]73
ꢀꢀ
第一圆弧面
[0044]74
ꢀꢀ
第二圆弧面
[0045]75
ꢀꢀ
第三圆弧面
[0046]8ꢀꢀ
滑环
[0047]9ꢀꢀ
止推环
[0048]10
ꢀꢀ
顶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钳口和右钳口,所述左钳口相对于所述右钳口分别具有一夹持位置和一分离位置;驱动螺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与所述右钳口连接,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与所述左钳口连接;以及导杆,安装在所述左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右钳口,或安装在所述右钳口上并穿过所述左钳口,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在所述驱动螺杆的带动下沿所述导杆相向移动至所述夹持位置或相背移动至所述分离位置;其中,所述左钳口和右钳口分别具有一连接部和一夹持部,所述左钳口的夹持部与右钳口的夹持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有互相适配的插指和指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口的夹持部与右钳口的夹持部相对一侧的内表面分别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圆弧半径最小,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圆弧半径相等,所述第二圆弧面的中心线与所述夹持部的对称中心线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面和第三圆弧面的圆弧半径为25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快速无损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二圆弧面之间设置有半径为3mm的过渡圆角,所述第二圆弧面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毅祥张凌东杨征宇王慧李继先杨帅刘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征天民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