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849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背包,包括包体、背带,背带包括肩带、调节扣与调节带,在背包背面的上部设有一支撑部,支撑部设有两个斜边,即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第一斜边与背包背面的横向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包


[0001]本技术涉及背包的
,具体涉及背包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休闲背包在日差旅、生活游玩中都会用到的必须品,往往在高端人士的衣服当中,高档衣服面料大多都是采用天然纤维组采用不同的组织织法,体现不同的面料肌理,从而做成各种款式的衣服,而传统休闲背包肩带通常采用与包身同样的材料做为肩带,传统肩带材料通常为尼龙、涤沦等化学纤维材料,其表面较为粗糙、耐磨性好但弹力欠佳,且通常肩带的立体贴合性不够,衣服在与肩带摩擦的过程当中在贴合性不稳定、肩带面料组织不合理的情况下,常常会出现把衣服的天然纤维磨断、割断等情况,从而导致衣服出现起毛、起球等现象对衣服带来极大损伤,严重影响消费者的穿着体验感及其个人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背包,结构简单,充分让肩带受力平均分布在人体冈上肌、冈下肌的部位,背包上的肩带达到最舒适的背负契合度,最大程度的贴合人体肩部,使肩带背负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背包,包括包体、背带,背带包括肩带、调节扣与调节带,肩带通过调节扣与调节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背面的上部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两个斜边,即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与背包背面的横向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5
°
~30
°
,背包底面与背面的缝制线为参考线,所述横向直线与所述参考线平行,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关于背包背面的竖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支撑部还设有第三边、第四边与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四边,第二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分别固定连接一条肩带,所述肩带包括与人体冈上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一肩带段、与人体肩部斜方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二肩带段、与人体大胸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三肩带段、与人体外斜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四肩带段,所述第一肩带段的一端与第二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二肩带段的另一端与第三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三肩带段的另一端与第四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四肩带段的另一端与连接扣连接,所述第一肩带段的另一端与包体相连,该相连的部位接触在人体冈下肌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肩部斜方肌的折弯,第三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大胸肌的折弯;所述肩带的横截面由面料层、填充层与接触层构成,填充层位于面料层与接触层之间,填充层包括第一棉料层、第二棉料层。
[0006]所述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直接相连接;所述第三边、第四边与第五边均为直线段,所述支撑部构成一个五边形。
[0007]所述第一斜边与第四边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交点,第二斜边与第五边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交点,所述第三边的长度大于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边的长度为130mm~180mm,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的连接点到第三边的距离为50mm~90mm,第一交
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20mm~170mm。
[0008]所述第三边的长度为170mm,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的连接点到第三边的距离为70mm,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60mm。
[0009]所述第二肩带段为顶部承重位宽度6.5cm~8.5cm,沿着第三肩带段与第四肩带段渐细,第四肩带段末端位的宽度为4.5cm~5.5cm。
[0010]所述第一棉料层为珍珠棉料层,厚度为1.0~1.3cm,第二棉料层的厚度为1.0~1.3cm。
[0011]本技术提供的背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由于背包背面的上部设有固定肩带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在背包背面的上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两个斜边,即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与背包背面的横向直线所成的角度为25
°
~30
°
,背包底面与背面的缝制线为参考线,所述横向直线与所述参考线平行,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关于背包背面的竖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支撑部还设有第三边、第四边与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四边,第二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分别固定连接一肩带,可见支撑部近似力学五边形或完全为力学五边形,近似力学五边形或力学五边形受力稳定。该支撑部可以通过采用加厚超纤材料制作。由于肩带包括与人体冈上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一肩带段、与人体肩部斜方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二肩带段、与人体大胸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三肩带段、与人体外斜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四肩带段,所述第二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肩部斜方肌的折弯,第三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大胸肌的折弯,可见,肩带呈现S型,即S型肩带从背部冈下肌、冈上肌到肩部斜方肌,再到前胸大胸肌、外腹斜肌等部分达到完成贴合的效果,因此S型肩带使肩带完全吻合人体身形,并具有强烈的设计美感。本技术由于第二肩带段为顶部承重位宽度6.5cm~8.5cm,沿着第三肩带段与第四肩带段渐细,第四肩带段末端位为4.5cm~5.5cm,因此可以在相应部位采用合理的宽度来控制肩部的平均受力分布,又由于肩带的横截面由面料层、填充层与接触层构成,填充层位于面料层与接触层之间,填充层包括第一棉料层、第二棉料层,这样可以保持整个背部的柔软性。
[0013]本技术基于支撑部的第一斜边与背包背面的横向直线所成的角度为25
°
~30
°
,即固定肩带的位置呈25
°
~30
°
斜面,此斜面为最佳标准范围,另外肩带呈现S型,即S型肩带从背部冈下肌、冈上肌到肩部斜方肌,再到前胸大胸肌、外腹斜肌等部分达到完成贴合的效果,因此S型肩带使肩带完全吻合人体身形,在支撑部的作用下,刚好支撑起肩带与人体上身背负的契合度,从而充分让肩带受力平均分布在冈上肌、冈下肌的部位,背包上的肩带达到最舒适的背负契合度,最大程度的贴合人体肩部,使肩带背负时不会产生过多的摩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本技术背包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背包的支撑部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背包的肩带示意图(一);
[0018]图4是本技术背包的肩带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20]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包,包括包体、背带,背带包括肩带、调节扣与调节带,肩带通过调节扣与调节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包背面的上部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有两个斜边,即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所述第一斜边与背包背面的横向直线的方向所成的角度为25
°
~30
°
,背包底面与背面的缝制线为参考线,所述横向直线与所述参考线平行,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关于背包背面的竖直中线左右对称,所述支撑部还设有第三边、第四边与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四边,第二斜边与第三边之间连接第五边,第一斜边与第二斜边分别固定连接一条肩带,所述肩带包括与人体冈上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一肩带段、与人体肩部斜方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二肩带段、与人体大胸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三肩带段、与人体外斜肌的位置处相接触的第四肩带段,所述第一肩带段的一端与第二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二肩带段的另一端与第三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三肩带段的另一端与第四肩带段的一端相连,第四肩带段的另一端与连接扣连接,所述第一肩带段的另一端与包体相连,该相连的部位接触在人体冈下肌的位置处,所述第二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肩部斜方肌的折弯,第三肩带段设有适应人体大胸肌的折弯;所述肩带的横截面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焘裴登峰凌瑶瑶江亚丽胡敏
申请(专利权)人:比音勒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