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91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侧架,两个侧架通过握持横杆连接,握持横杆供老人握持;侧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脚轮;侧架还滑动连接有腋托杆,腋托杆水平设置,腋托杆与升降电机连接;老人在起身时,通过调整腋托杆的位置,可以使得腋托杆贴近老人的床沿,然后老人起身双手扶着腋托杆,腋托杆的升降电机运行,使得腋托杆水平上升从而帮助老人起身,老人用腋下家住腋托杆或者握住握持横杆进行走动,休息时可以依靠在腋托杆上,省力安全;并且还设置有带脚刹片的万向轮,可以由老人自己控制行进和刹车状态;协助老人从床上翻身、起身并站立起来;整个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安全性能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助行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助行器作为一种辅助人体支撑体重、保持平衡和行走的器具,在辅助老年人及重病患者的肢体康复训练中应用十分广泛。现有的助行器基本都是以“拐杖椅”的脚式结构实现,但现有的助行器的运动模式过于繁琐,需要不断抬举及放下助行器,而且在抬举过程中容易出现失去重心的可能性。
[000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面上出现了一种设置有万向轮的助行器,但是老人在使用这种助行器不能自如的控制速度,容易出现失衡的现象,并且,老人容易疲乏,但是现在的助行器根本没考虑到老人休息时手臂怎么放置,而且对于身高不一的老人来说,固定的助行器结构也不能满足更多的用户使用。
[0004]所以,现在需要一种能够方便用户调节抓握杆高度、方便依靠休息的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如:在现有的助行器中,不能协助老人起身、也不方便老人使用时休息依靠,无法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老人。所以开发出一种助行器帮助不同身高的老人、腿脚无力人士进行起身及行走。
[0006]具体为一种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包括:
[0007]两组结构相同的侧架,两个所述侧架通过握持横杆连接,所述握持横杆供老人握持;所述侧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脚轮;
[0008]所述侧架还滑动连接有腋托杆,所述腋托杆水平设置;
[0009]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腋托杆滑动。
>[0010]作为优选,两组所述侧架分别为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脚轮;所述第二侧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脚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横杆连接,形成“U”型底座结构。
[0011]作为优选,所述横杆的两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连接有所述握持横杆,所述握持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上方。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侧架还包括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所述第二侧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所述腋托杆包括有第一腋托杆和第二腋托杆,所述第一腋托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腋托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滑动连接。
[00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设置有
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容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有传动电机,所述传动电机与所述第一腋托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传动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控装置安装在所述握持横杆上,所述电控装置控制所述传动电机在所述容置腔中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腋托杆运动。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腋托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平行设置。
[0015]作为优选,所述侧架的首端连接有第一脚轮,尾端连接有第二脚轮;所述第一脚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脚轮的直径。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脚轮为万向轮,且所述第一脚轮设置有脚刹片。
[0017]作为优选,所述侧架与所述腋托杆均包裹有硅胶套。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出的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两组结构相同的侧架,两个侧架通过握持横杆连接,握持横杆供老人握持;侧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脚轮;侧架还滑动连接有腋托杆,腋托杆水平设置;老人在起身时,通过调整腋托杆的位置,可以使得腋托杆贴近老人的床沿,然后老人起身双手扶着腋托杆,腋托杆水平上升帮助老人起身,老人握住握持横杆进行走动,休息时可以依靠在腋托杆上,省力安全;并且还设置有带脚刹片的万向轮,可以由老人自己控制行进和刹车状态;协助老人从床上翻身、起身并站立起来;整个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杆与电机结构示意图。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3]1、侧架;11、脚轮;111、第一脚轮;1111、脚刹片;112、第二脚轮;12、第一侧架; 121、第一连接杆;122、第一竖杆;123、第一支撑杆;1231、容置腔;12311、伸缩杆; 12312、传动电机;13、第二侧架;131第二连接杆;132、第二竖杆;133、第二支撑杆;14、横杆;141、第一竖杆;151、第二竖杆;2、握持横杆;3、腋托杆;31、第一腋托杆; 32、第二腋托杆;4、电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
[0025]在现在的协助老人行走的助行器产品中,大致分为两种产品,一种是需要通过老人提起然后放下来协助行走的,大多作为支撑使用,对于协助老人行走这一点并未有多大助力;第二种是设置有轮子的助行器,但是这种助行器大多没法帮助老人起身,并且不好在行进中由老人自己进行刹车,还有就是在老人想要休息时没法依靠;所以基于此,需要设计一种更加优良的助行器结构。
[0026]具体为一种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请参阅图1

图3,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侧架1,两个侧架通过握持横杆2连接,握持横杆2供老人握持;侧架1的两端均设置有脚轮11;侧架1还滑动连接有腋托杆3,腋托杆3水平设置;电控装置4,电控装置4用于控制腋托杆滑动;因为腋托杆的滑动可以通过电机来实现,所以电控装置用来控制腋托杆的升降,且
电控装置可以安装在侧架上,也可以设置成遥控器的形式,由老人的家人或者老人自己进行控制。
[0027]在本实施例中,两组侧架1分别为第一侧架12和第二侧架13,第一侧架12包括第一连接杆121,第一连接杆121的两端连接有脚轮11;第二侧架13包括第二连接杆131,第二连接杆131的两端连接有脚轮11;第一连接杆121和第二连接杆131通过横杆14连接,形成“U”型底座结构;为了增加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所以形成了U型底座结构,并且横杆还可以供老人休息时放脚使用。
[0028]在本实施例中,横杆14的两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杆141和第二竖杆151,第一竖杆122和第二竖杆132之间连接有握持横杆2,握持横杆2位于横杆上方。在更加优选的一个方案中,第一侧架12还包括有第一支撑杆123,第一支撑杆123的一端连接第一竖杆122,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121形成三角稳定结构;第二侧架13还包括第二支撑杆 133;第二支撑杆133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132,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131形成三角稳定结构;腋托杆包括有第一腋托杆31和第二腋托杆32,第一腋托杆31与第一支撑杆123滑动连接,第二腋托杆32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33滑动连接;三角稳定结构是非常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结构相同的侧架,两个所述侧架通过握持横杆连接,所述握持横杆供老人握持;所述侧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脚轮;所述侧架还滑动连接有腋托杆,所述腋托杆水平设置;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腋托杆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侧架分别为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所述第一侧架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脚轮;所述第二侧架包括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有脚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横杆连接,形成“U”型底座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两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连接有所述握持横杆,所述握持横杆位于所述横杆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协助老人起身及行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架还包括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竖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形成三角稳定结构;所述第二侧架还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竖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形成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耘廷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湾飞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