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865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属于汽车零件装配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机架,其上设置一工作区域,且在该工作区域的两侧各设置一安装平台,其中,在固定机架内安装有若干振动盘和一机械手;移动机架,通过插销结构与固定机架之间形成可拆卸配合,且在移动机架上设置一操作平台,并沿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台,若干定位机构、一压紧机构、两压铆机构以及一冲孔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一次性完成饰条产品的冲孔与组立,加快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另外,固定机架与移动机架之间的可拆卸配合方式,能够实现不同汽车零部件的装配,扩大集成设备的使用领域。用领域。用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件装配机械
,涉及一种集成设备,特别是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汽车顶盖装饰条是汽车外饰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情况下车顶饰条需要复押、弯曲成型,之后需要端部冲切、组立ENDCAP和CLIP,但有的车顶饰条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车顶饰条本体冲孔。但是由于车顶饰条的长度较长,现有的车床无法对其进行冲孔处理,需要单独的冲切专机进行冲孔处理,并且要配置单独的作业人员,当饰条在冲孔完成之后,通过物流车等工具输送组立设备处,对冲孔完成后的饰条进行ENDCAP和CLIP的组立,而这样的加工模式,形成了冲孔和组立两道工序,造成搬运的浪费,并且需要两个作业人员完成对应操作,导致人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另外,两道工序产品要重复定位,加之人员操作,可能会导致定位偏差,导致产品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一次性完成冲孔与组立,加快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的集成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包括:
[0005]固定机架,其上设置有一个开放式的工作区域,且在该工作区域的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平台,其中,在固定机架内安装有若干振动盘和一机械手;
[0006]移动机架,通过插销结构与固定机架之间形成可拆卸配合,且在移动机架上设置有一操作平台,并沿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台,若干定位机构、一压紧机构、两压铆机构以及一冲孔机构,其中,
[0007]每一支撑台上设置有一支撑面,且若干支撑面拼接形成装配平台;
[0008]每一定位机构包括一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定位气缸,和与定位气缸输出端相连的定位板;
[0009]压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装配平台两端的抵靠部和压紧部,其中,抵靠部与压紧部均安装于操作平台上;
[0010]每一压铆机构包括通过压铆座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压铆气缸,和与压铆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压铆件;
[0011]冲孔机构包括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冲孔座,和与冲孔座相连的冲孔结构。
[0012]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在移动机架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行走轮,其中,在每一安装平台上设置有滚珠。
[0013]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移动机架上设置有若干快插接头。
[0014]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在移动机架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叉车脚。
[0015]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在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放件支架,其中,放件支架与移动机架之间为旋转连接。
[0016]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放件支架与移动机架之间为水平面内的左右旋转连接,或者放件支架与移动机架之间在竖直平面内的上下旋转连接,其中,放件支架的旋转角度为0

90
°

[0017]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定位机构还包括与定位气缸相连的第一定位连接板,和与第一定位连接板相连的第二定位连接板,以及和第二定位连接板旋转连接的第三定位连接板,其中,定位板的一端与定位气缸输出端旋转连接,定位板的中部与第三定位连接板旋转连接。
[0018]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抵靠部包括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抵靠块,且面向装配平台一侧的抵靠块呈阶梯状设置;压紧部包括通过连接件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压紧气缸,和与压紧气缸输出端相连的压紧块,其中,面向装配平台一侧的压紧块呈阶梯状设置。
[0019]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冲孔结构包括安装于冲孔座上的立柱;冲孔油缸,安装于立柱上,其中,在冲孔油缸的一端连接有一个冲孔件;U型导向块,安装于立柱上,其中,冲孔件与U型导向块嵌套滑移配合。
[0020]在上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中,在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光电传感器,其中,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快插头中的电快插接头电连接;与每一个振动盘位置相对应的固定机架上设置有第三光电传感器,其中,第三光电传感器与安装在固定机架上的控制箱电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通过固定机架上的振动盘和机械手,和移动机架上的压紧机构、压铆机构以及冲孔机构,一次性完成饰条产品的冲孔与组立,加快工作效率以及提高产品合格率,另外,固定机架与移动机架之间的可拆卸配合方式,能够实现不同汽车零部件的装配,扩大集成设备的使用领域。
[0023](2)、在移动机架上设置行走轮,一方面便于移动机架的搬运,另一方面,通过行走轮,使得移动机架推入工作区域内后,便于调整移动机架上的第二插孔与安装平台上的第一插孔的相对位置,方便插销的插入,完成移动机架与固定机架的锁定。另外,通过滚珠的设置,减少操作人员在调整移动机架与固定机架之间的相对位置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提高移动机架与固定机架装配的效率。
[0024](3)、通过在移动机架上设置叉车脚,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叉车,将叉车上的叉脚伸入叉车脚内,而后整体抬起移动机架,并推入工作区域内,较为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在移动机架的底部设置叉车脚,还能提高移动机架的整体强度,增加移动机架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饰条产品在装配过程中的可靠性。
[0025](4)、通过设置放件支架,实现饰条产品的交替装配,提高饰条产品生产的工作效率。另外,将放件支架与移动机架之间采用旋转连接,减小移动机架在收纳时的体积,避免操作人员与其发生碰撞,提高移动机架使用的安全性。
[0026](5)、第二定位连接板与第三定位连接板之间,第三定位连接板与定位板之间,以及定位板与定位气缸的输出端之间均为旋转连接,从而缩小定位机构在未使用状态下的收纳体积,另外,第二定位连接板、第三定位连接板、定位板以及定位气缸的输出端之间构成“四连杆机构”,随着定位气缸输出端的不断伸出,定位板与装配平台上的饰条之间的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进一步提高饰条定位的可靠性。
[0027](6)、通过第一光电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检测饰条的端部是否连接有端盖,从而提高饰条产品装配的可靠性以及饰条产品的合格率。通过第三光电传感器用以检测振动盘中卡扣的数量,用以提醒操作人员对振动盘中的卡扣数量进行及时的补充。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3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架,其上设置有一工作区域,且在该工作区域的两侧各设置有一安装平台,其中,在固定机架内安装有若干振动盘和一机械手;移动机架,通过插销结构与固定机架之间形成可拆卸配合,且在移动机架上设置一操作平台,并沿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支撑台,若干定位机构、一压紧机构、两压铆机构以及一冲孔机构,其中,每一支撑台上设置有一支撑面,且若干支撑面拼接形成装配平台;每一定位机构包括一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定位气缸,和与定位气缸输出端相连的定位板;压紧机构包括分别位于装配平台两端的抵靠部和压紧部,其中,抵靠部与压紧部均安装于操作平台上;每一压铆机构包括通过压铆座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压铆气缸,和与压铆气缸的输出端相连的压铆件;冲孔机构包括安装于操作平台上的冲孔座,和与冲孔座相连的冲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机架的各个部角上设置有行走轮,其中,在每一安装平台上设置有滚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移动机架上设置有若干快插接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机架的下方还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叉车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机架上还设置有两个放件支架,其中,放件支架与移动机架之间为旋转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顶饰条冲切、组立的柔性化集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雷坤洪杰杨永鲁国超季春耀龚文哲汪爱平朱树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蓝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