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720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升降单元,升降单元与底板之间有自动定位单元,自动定位单元包括有相对应的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自动定位单元的第一定位端设置在升降单元的升降杆下端面,自动定位单元的第二定位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上端面并可放置管状金属工件;打磨单元包括内壁打磨件和外壁打磨件,内壁打磨件可转动设置在升降单元下方且与管状金属工件内壁相对应,外壁打磨件转动设置在底板上且与管状金属工件外壁相对应。本申请通过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夹持住待打磨的金属工件,通过动力单元带动内壁打磨件和外壁打磨件对金属工件的内外壁进行打磨,提升了打磨效率。提升了打磨效率。提升了打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电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机电加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管状的金属工件的内外壁进行打磨,现有技术中,在打磨的过程中,需要工人手持工件贴近打磨沙盘进行打磨,这种打磨方式,其一是比较危险,在工件与打磨沙盘接触的过程中,过大的摩擦力可能导致工件脱落,从而造成工人手部与打磨沙盘接触,从而造成手部的受伤,其次,在打磨的过程中,内外壁打磨分开,打磨效率较低,而且,现有的打磨设备通过完全夹紧待打磨零件的方式进行打磨,对待打磨的零件夹紧力过大容易造成零件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用于对金属工件的内外壁进行打磨。
[0004]本专利技术的该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底板、升降单元、可对管状金属工件进行自动定位的自动定位单元、可对管状金属工件的内外壁进行打磨的打磨单元、动力单元;
[0005]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升降单元,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包括有底板(1)、升降单元、可对管状金属工件(2)进行自动定位的自动定位单元、可对管状金属工件(2)的内外壁进行打磨的打磨单元、动力单元;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可上下升降的升降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与底板(1)之间有自动定位单元,所述自动定位单元包括有相对应的第一定位端和第二定位端,所述自动定位单元的第一定位端设置在升降单元的升降杆下端面,所述自动定位单元的第二定位端可转动的设置在底板(1)上端面并可放置管状金属工件(2);所述打磨单元包括内壁打磨件和外壁打磨件,所述内壁打磨件可转动设置在升降单元下方且与管状金属工件(2)内壁相对应,所述外壁打磨件转动设置在底板(1)上且与管状金属工件(2)外壁相对应;所述升降单元上设置有动力单元,所述动力单元带动升降单元升降,所述动力单元可带动打磨单元的内壁打磨件和外壁打磨件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有L形支撑板(3)、升降台(4)、丝杠(5)、第一弹簧(6)、滑杆(7);所述底板(1)上方有升降台(4),所述底板(1)与升降台(4)之间有L形支撑板(3),所述L形支撑板(3)的底板位于L形支撑板(3)的侧板上方,所述L形支撑板(3)的侧板连接在底板(1)上端面,所述丝杠(5)包括有转动段和螺纹端,所述丝杠(5)的转动段贯穿升降台(4)上下端面且上端面伸出升降台(4),所述丝杠(5)的转动段可转动的连接升降台(5),所述丝杠(5)的螺纹端贯穿L形支撑板(3)的底板(1)的上下端面并与L形支撑板(3)的底板(1)螺纹连接;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滑杆(7),所述滑杆(7)的轴线方向与丝杠(5)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滑杆(7)上端面可滑动的贯穿升降台(4)并伸出其上端面,所述滑杆(7)设置在升降台(4)上,所述升降台(4)与底板(1)之间的滑杆(7)上套设有第一弹簧(6),所述第一弹簧(6)连接底板(1)上端面和升降台(4)下端面;所述丝杠(5)的螺纹段下端面设置有自动定位单元的第一定位端,所述动力单元可带动丝杠(5)转动;所述丝杠(5)的螺纹段与L形支撑板(3)的底板(1)之间脱离啮合时的最大升降行程为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工件的内外壁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定位单元包括有第一锥形定位座(8)、第二锥形定位座(9)、转轴(10);所述第一锥形定位座(8)同轴线的设置在转轴(10)顶端面上,所述转轴(10)转动设置在底板(1)上且轴线与底板(1)上端面垂直,所述第二锥形定位座(9)设置在丝杠(5)的螺纹段下端面且位于管状金属工件(2)上方,所述第二锥形定位座(9)最小面直径小于管状金属工件(2)的内径,所述第二锥形定位座(9)最大面直径大于管状金属工件(2)的内径,所述第一锥形定位座(8)上部可放置管状金属工件(2);所述第二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北鑫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