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702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与传输装置,所述吸台上具有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设有工件吸槽,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贴着所述吸附表面运行的皮带,所述皮带避开所述工件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与皮带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本吸附传输带在倒吊安装运行时,所述工件吸槽可以产生吸附力,将工件吸附紧贴在皮带上,皮带吸槽能够吸住皮带,避免皮带下垂,使薄片工件在传输中能够始终贴近工件吸槽,可以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不会从皮带上掉落。不会从皮带上掉落。不会从皮带上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子和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

技术介绍

[0002]吸附传输带在光伏行业、电子行业、3C数码行业、印刷或包材行业、物流分选以及其他行业的薄片工件生产制造中有光泛的应用。
[0003]现有的吸附传输带都是在皮带上开一定数量的小孔,在皮带托板或支撑板内部也开若干气孔,用真空泵提供负压气体,使薄片工件物料通过皮带上气孔内的负压吸力吸附在皮带上,随着皮带运转,达到吸附传输的目的。
[0004]这种吸附传输带存在以下的缺陷:
[0005]用户车间内必须有负压气源。自动化设备在安装时,设备要排布两路气路,一路是设备本身的气缸/电磁阀需要的压缩气体,另一路是给吸附传输器件用的负压气体;
[0006]如果用户车间没有负压气源,或负压气源不稳定,自动化设备必须要在设备本身内部装真空泵。
[0007]无论是真空泵,还是集中负压气体源,都是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很高的装置。
[0008]此种设计的负压传递系统设计复杂,传递效率低下。
[0009]另外,此类吸附传输机构还存在一个最致命缺点:不能倒吊安装,当倒吊安装时皮带会下垂,无论是平皮带,还是弹性带,或者齿形同步带都会下垂,导致薄片工件远离吸孔,无法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而从皮带上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能够在倒吊安装使用时维持可靠的吸附传输。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方式解决该技术问题:
[0012]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与传输装置,所述吸台上具有吸附表面,所述吸附表面上设有工件吸槽,所述传输装置包括贴着所述吸附表面运行的皮带,所述皮带避开所述工件吸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与所述皮带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
[0013]本吸附传输带在倒吊安装运行时,工件吸槽可以产生吸附力,将工件吸附紧贴在皮带上。皮带吸槽能够吸住皮带,避免皮带下垂,使薄片工件在传输中能够始终贴近工件吸槽,可以获得足够的负压吸力,不会从皮带上掉落。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台中形成有封闭的气腔以及连通所述气腔和外界的喷射流道,所述气腔连通正压气源,所述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连通所述喷射流道。使用时,往气腔内通入正压气体,正压气体经喷射流道高速向外界喷出,在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处产生负压吸力。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腔包括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分别连通正压气源,所述喷射流道包括连通第一气腔和外界的第一喷射流
道以及连通第二气腔和外界的第二喷射流道,所述工件吸槽连通所述第一喷射流道,所述皮带吸槽连通所述第二喷射流道。
[0016]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对皮带吸槽和工件吸槽分别进行负压控制。工件吸槽在取/放薄片工件时产生的负压吸力波动不会波及皮带吸槽,使皮带吸槽在整个吸附传输过程中均能够保持对皮带的稳定吸附。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台呈长条形,多根所述皮带平行间隔布置且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件吸槽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布置。采用多根皮带来承载薄片工件能够提高吸附传输的稳定性。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彼此分隔且均有多个,沿所述吸台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第一气腔、第二气腔因局部漏气导致整体失压,提升可靠性与维修的便利性。同时也实现了模组化,便于进行生产与组装。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附表面对应每个所述第一气腔的位置处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第一电磁阀相连,所述第一气腔经由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正压气源相连,所述传感器能够在感应到薄片工件经过时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断开所述正压气源与第一气管接头的连通,使薄片工件失去负压吸附,实现薄片工件的下料。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位于所述传感器旁的吸附表面上还设有吹气孔,所述吹气孔连通气阀,所述气阀经由第二电磁阀与正压气源连通,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传感器能够感应到薄片工件经时根据需要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将正压气源和气阀导通,吹气孔朝着薄片工件吹气将其吹落,辅助下料,由此提升了薄片工件下料时的可靠性与精度。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传输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吸台上的驱动机构和设于所述吸台两端的从动轴,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台、设于所述固定台上的电机和主动轮组,所述主动轮组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皮带张紧绕设于所述主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轴上。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固定台上的弹性杆以及连接所述弹性杆的张紧轮,所述张紧轮能够在所述弹性杆的作用下连续不间断地抵持所述皮带。使皮带能够始终维持张紧的状态,减少维修调试的频率。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动轮组的主动轮外周面上以及所述从动轴的外周面上设有滚花。能够增加和皮带间的摩擦力,减少皮带与传动装置间的相对滑动,提高传动效率。
[0024]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皮带吸孔对皮带进行吸附,避免皮带在倒吊安装使用时出现下垂,避免薄片工件从吸附传输带上掉落,提升了运行可靠性;通过正压气体产生负压吸力,将工件和皮带同时吸附紧贴在吸附传输带上,设计简洁、成本低、反应速度快,控制简单;采用多个主动轮对皮带进行传动,加大与皮带的接触面积、加大了与皮带间的摩擦力,提高了传动效率;通过张紧轮连续不间断地抵持皮带,使皮带始终维持张紧,减少维修调试的频率。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图;
[0028]图3为负压发生板的立体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截面图;
[0030]其中:100

吸台,110

基板,111

第一凹腔,112

气管接头,113

三通接头,114

突出部,115

导流面,120

负压发生板,121

吸附表面,123

工件吸槽,124

皮带吸槽,125

第二凹腔,126

第三凹腔,130

气腔,131

第一气腔,132

第二气腔,140

喷射流道,141

第一喷射流道,142

第二喷射流道,150

传感器,160

第一电磁阀,170

吹气孔,17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包括吸台(100)与传输装置(200),所述吸台(100)上具有吸附表面(121),所述吸附表面(121)上设有工件吸槽(123),所述传输装置(200)包括贴近所述吸台(100)运行的皮带(240),所述皮带(240)避开所述工件吸槽(123),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121)与所述皮带(240)相贴的位置处设有皮带吸槽(124)。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台(100)中形成有封闭的气腔(130)以及连通所述气腔(130)和外界的喷射流道(140),所述气腔(130)连通正压气源,所述皮带吸槽(124)和工件吸槽(123)连通所述喷射流道(140)。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腔(130)包括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所述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分别连通正压气源,所述喷射流道(140)包括连通第一气腔(131)和外界的第一喷射流道(141)以及连通第二气腔(132)和外界的第二喷射流道(142),所述工件吸槽(123)连通所述第一喷射流道(141),所述皮带吸槽(124)连通所述第二喷射流道(142)。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台(100)呈长条形,多根所述皮带(240)平行间隔布置且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工件吸槽(123)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布置。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腔(131)和第二气腔(132)彼此分隔且均有多个,沿所述吸台(1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皮带下垂的吸附传输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表面(121)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熙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