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535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卡固装置,适合设置于一机壳上,包括多个连接于一第一壳体内侧的卡钩,及多个连接于一第二壳体内侧的凸伸物,其中,各该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且各该凸伸物可分别凸伸入各该卡钩的凹部内。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得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于一电脑壳体内侧的卡固装置。
技术介绍
参阅图1至图3,现有电脑机壳3包括一上壳体31、一可与上壳体31相配合形成容室的下壳体32、多个设置于上壳体31内侧的上卡合件33,及多个与上卡合件33相对应地形成于下壳体32上表面321的下卡合件34。上卡合件33具有一连接该上壳体31内侧且凸伸至容室内的第一本体331,及一自该第一本体331远离上壳体31的一侧往下壳体32方向延伸的凸板332,其中,第一本体331连接上壳体31一侧的长度比连接凸板332一侧的长度长,故第一本体331与凸板332界定出一第一凹陷部333。下卡合件34具有一自下壳体32上表面321往外延伸的第二本体341,而第二本体341上形成有一自下壳体32后方往前方延伸,且可供上卡合件33凸板332凸伸入的第二凹陷部342。当上壳体31往下壳体32方向移动,使上卡合件33的凸板332凸伸入下卡合件34的第二凹陷部342内时,再将上壳体31自后方往前方移动,可使部分的凸板332凸伸入下卡合件34的第二凹陷部342内,且部分的第二本体341凸伸入第一凹陷部333内,使凸板332与第二凹陷部342、第二本体341与第一凹陷部333彼此紧配合,通过凸板332与第二凹陷部342、第二本体341与第一凹陷部333彼此间的干涉作用,将上壳体31卡固在下壳体32上。由于下卡合件34的第二本体341是自下壳体32上表面321往外延伸,使下壳体32上表面321产生许多不平滑的切割面,不仅防锈处理不易,待使用次数一多易生锈,更容易在组装时,刮伤使用者的手,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平滑、组装时不刮手且不易生锈的卡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卡固装置,适合设置于一壳体内,该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卡固装置包括多个卡钩,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内侧,且各该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及多个凸伸物,连接于一第二壳体的内侧,可分别凸伸入各该卡钩的该凹部内;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一可活动地与该第一壳体相接合的第二壳体;以及一卡固装置,包含多个卡钩,形成于该第一壳体的内侧,各该卡钩具有一凹部;及多个凸伸物,形成于该第二壳体的内侧,各该凸伸物可凸伸入相对应的该卡钩的该凹部内;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卡固装置包括多个连接于一第一壳体内侧的卡钩,及多个连接于一第二壳体内侧的凸伸物,其中该第一壳体形成有一可供该上壳体相接合的肩部。各该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而各该凸伸物可分别凸伸入各该卡钩的凹部内。当该上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使该上壳体靠抵于该下壳体的肩部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凸伸物凸伸入各该卡钩的凹部,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得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附图说明图1为多个下卡合件分别设置在一下壳体的上表面且多个上卡合件分别设置在一上机壳的内侧的立体图;图2为上卡合件与下卡合件彼此卡合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卡固装置分别连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内侧的立体图;图5为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的示意图;图6为凸伸物的示意图;图7为凸伸物凸伸入卡钩的凹部内且彼此卡合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4,本专利技术卡固装置1的较佳实施例,本专利技术适合设置于机壳2内侧。该机壳具有第一壳体21,及可活动地与第一壳体21相接合而形成容室的第二壳体22。为简化说明,以一电脑机壳2作一说明,且其中第一壳体21为一上壳体,第二壳体22为一下壳体,此仅为举例,当然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具有上下壳体的电脑机壳,不应成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卡固装置1包括多个分别连接于上壳体21两内侧的卡钩11,及多个形成于下壳体22两内侧的凸伸物12。参阅图5、图6,卡钩11上形成有一自机壳2前方往机壳2后方延伸的凹部111,而凸伸物12由冲压所形成,其为仅一侧与下壳体21相连的凸板。参阅图7,下壳体21形成一可供上壳体21相接合的肩部221。当上壳体21沿一第一方向即A方向移动,使上壳体21靠抵于下壳体22的肩部221时,即完成了上下壳体21、22的接合动作。接着将上壳体21沿一第二方向即B方向移动,使凸板12与卡钩11的凹部111彼此卡合,且使凸板12凸伸入容室内部,通过凹部111与凸板12间的干涉作用,使得上壳体21与下壳体22在A方向上稳固地卡合。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推知,卡钩11与凸板12的位置可以互相调换,且该机壳2并不仅局限于该上壳体21与该下壳体22,而可为一左机壳与一右机壳,或是一ㄇ字形机壳与一板状机壳等,故在本实施例中卡钩11、凸板12的位置,及机壳2的形式不应作为本专利技术限制之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多个卡钩11与多个凸板12,且卡钩11与凸板12分别连接于该上、下壳体21、22的内侧,不像现有下卡合件34形成于下壳体32的上表面321且往外延伸,故本专利技术不会在下壳体22的上表面形成许多不平滑的切割面,可确实达到表面平滑、组装时不刮手且不易生锈的专利技术目的。以上所述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其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卡固装置,适合设置于一壳体内,该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卡固装置包括多个卡钩,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内侧,且各该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及多个凸伸物,连接于一第二壳体的内侧,可分别凸伸入各该卡钩的该凹部内;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装置,其中,各该卡钩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两内侧,各该凸伸物设置于相对各该凸伸物位置的该第二壳体内侧。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固装置,其中,各该凸伸物由冲压所形成,为仅一侧与该第一壳体相连的凸板。4.依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卡固装置,其中,各该凸伸物由冲压所形成,为仅一侧与该第一壳体相连的凸板。5.依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卡固装置,其中,该机壳为一电脑机壳。6.一种电脑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一可活动地与该第一壳体相接合的第二壳体;以及一卡固装置,包含多个卡钩,形成于该第一壳体的内侧,各该卡钩具有一凹部;及多个凸伸物,形成于该第二壳体的内侧,各该凸伸物可凸伸入相对应的该卡钩的该凹部内;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固装置,适合设置于一壳体内,该机壳包括一第一壳体,及一第二壳体,该卡固装置包括: 多个卡钩,连接于该第一壳体内侧,且各该卡钩上形成有一凹部;及 多个凸伸物,连接于一第二壳体的内侧,可分别凸伸入各该卡钩的该凹部内; 当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一方向移动至与该第二壳体接合后,再将该第一壳体沿一第二方向移动,使各该卡钩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卡合,通过各该凹部与各该凸伸物间的干涉作用,使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在该第一方向上稳固地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安利兆康
申请(专利权)人: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