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思静专利>正文

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530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原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0℃~40℃条件下搅拌30min~60min,得到体系A;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该方法包括硬化制备磷酸铵化合物、混合化反应后减压浓缩、搅拌得到的颜料无毒、成本低廉且着色后不影响穿着舒适度。成本低廉且着色后不影响穿着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颜料
,具体涉及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织物上浆用颜料是一种用来在织物上进行绘制的美术用品,通过绘制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案赋予织物一定的美感。传统织物上浆用颜料主要成分为丙烯酸树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画面不自然,作为粘结剂贴服在衣物上透气性差,而且经水之后变硬,影响穿着舒适度。
[0003]此外,向主要成分中添加金属铬酸盐来得到不同色泽的颜料同样存在很大的风险,临床已经证明铬酸锌是典型的具有潜伏性的致癌物质,且作为一种重金属,锌对人体也存在很大的危害。寻找一种无毒害作用、不影响人们穿着舒适度的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硬化制备磷酸铵化合物、混合化反应后减压浓缩、搅拌得到的颜料无毒、成本低廉且着色后不影响穿着舒适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06]乙醇胺10份~20份、磷酸10份~20份、氧化铁5份~15份、氢氧化钠10份~20份、亚硝酸钠20份~30份、柔软剂1份~3份、润湿剂1份~5份、丙烯酸钠盐40份~80份;
[0007]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
[0009]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0℃~40℃条件下搅拌30min~60min,得到体系A;
[0010]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
[0011]上述的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2]乙醇胺12份~18份、磷酸12份~18份、氧化铁8份~12份、氢氧化钠12份~18份、亚硝酸钠22份~28份、柔软剂1.5份~2.5份、润湿剂2份~4份、丙烯酸钠盐50份~70份。
[0013]上述的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14]乙醇胺15份、磷酸15份、氧化铁10份、氢氧化钠16份、亚硝酸钠25份、柔软剂2份、润湿剂3份、丙烯酸钠盐60份。
[0015]上述的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硬化反应的温度为30℃~40℃,时间为30min~60min。
[0016]上述的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所述搅拌的温度为40℃~60℃。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8]1、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硬化制备磷酸铵化合物、混合化反应后减压浓缩、搅拌得到的颜料无毒、成本低廉且着色后不影响穿着舒适度。
[0019]2、本专利技术的颜料以丙烯酸钠盐为基本物质,通过加入乙醇胺10份~20份、磷酸10份~20份、氧化铁5份~15份、氢氧化钠10份~20份、亚硝酸钠20份~30份、柔软剂1份~3份、润湿剂1份~5份,得到的颜料无毒、成本低廉且着色后不影响穿着舒适度。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0022]本实施例的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23]乙醇胺15份、磷酸15份、氧化铁10份、氢氧化钠16份、亚硝酸钠25份、柔软剂2份、润湿剂3份、丙烯酸钠盐60份;
[0024]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
[0026]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5℃条件下搅拌45min,得到体系A;所述硬化反应的温度为35℃,时间为45min;
[0027]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所述搅拌的温度为50℃。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的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30]乙醇胺12份、磷酸12份、氧化铁8份、氢氧化钠12份、亚硝酸钠28份、柔软剂2.5份、润湿剂4份、丙烯酸钠盐70份。
[0031]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经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类化合物;将磷酸铵类化合物、亚硝酸钠、柔顺剂、润湿剂和丙烯酸钠盐混合均匀,得到颜料。
[0032]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
[0034]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0℃条件下搅拌60min,得到体系A;所述硬化反应的温度为30℃,时间为60min;
[0035]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所述搅拌的温度为40℃。
[0036]实施例3
[0037]本实施例的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38]乙醇胺18份、磷酸18份、氧化铁12份、氢氧化钠18份、亚硝酸钠22份、柔软剂1.5份、润湿剂2份、丙烯酸钠盐50份。
[0039]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
[0041]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40℃条件下搅拌30min,得到体系A;所述硬化反应的温度为40℃,时间为30min;
[0042]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所述搅拌的温度为60℃。
[0043]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经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类化合物;将磷酸铵类化合物、亚硝酸钠、柔顺剂、润湿剂和丙烯酸钠盐混合均匀,得到颜料。
[0044]实施例4
[0045]本实施例的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0046]乙醇胺10份、磷酸20份、氧化铁15份、氢氧化钠20份、亚硝酸钠30份、柔软剂1份、润湿剂5份、丙烯酸钠盐80份。
[0047]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8]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
[0049]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0℃条件下搅拌60min,得到体系A;所述硬化反应的温度为30℃,时间为30min;
[0050]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乙醇胺10份~20份、磷酸10份~20份、氧化铁5份~15份、氢氧化钠10份~20份、亚硝酸钠20份~30份、柔软剂1份~3份、润湿剂1份~5份、丙烯酸钠盐40份~80份;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乙醇胺、磷酸、氧化铁和氢氧化钠混合后进行硬化反应,得到磷酸铵化合物;步骤二、将步骤一所述磷酸铵化合物、亚硝酸钠、柔软剂和润湿剂混合,在30℃~40℃条件下搅拌30min~60min,得到体系A;步骤三、将步骤二所述体系A于丙烯酸钠盐混合,减压浓缩后搅拌;得到织物上浆用颜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织物上浆用颜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贾思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