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519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数据交换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包括导向罩、主框架、尾翼板、尾挡板及尾保护板,作为安装基础的主框架一端与导向罩的一端相连,主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尾挡板,尾挡板与主框架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尾保护板,尾保护板与尾挡板相连,尾保护板及尾档板对在主框架内的水下移动载体进行限位,导向罩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水下移动载体自主入坞的远程导向装备;主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朝向的尾翼板,尾翼板两侧的主框架上对称安装有实现水下移动载体与潜标之间数据交换的无线传输装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机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布放方便、模块程度高、适用性广等特点。适用性广等特点。适用性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数据交换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潜标是系泊在海面以下的长期观测海洋环境要素的系统,其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军事应用方向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潜标上可以搭载多种声学载荷,在科学研究上能够不间断地监测海洋变化过程,在军事领域可以充当用不疲惫的海底卫兵。潜标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不能经常回传,常规应用的潜标其数据回传周期通常数以年计,这极大的制约了潜标的左右。如果潜标能够提高数据实时性,缩短其数据回传周期,其作用必将获得飞跃式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满足潜标的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该潜标数据交换装置能够实现水下移动载体与潜标之间数据交换功能,通过数据交换可以方便提取潜标工作过程中累计的数据,也可以更新潜标正在执行的任务程序,提升潜标数据的实时性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本专利技术包括导向罩、主框架、尾翼板、尾挡板及尾保护板,其中作为安装基础的主框架一端与导向罩的一端相连,该主框架的另一端连接有尾挡板,所述尾挡板与主框架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尾保护板,该尾保护板与所述尾挡板相连,所述尾保护板及尾档板对在主框架内的水下移动载体进行限位,所述导向罩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水下移动载体自主入坞的远程导向装备;所述主框架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朝向的尾翼板,该尾翼板两侧的主框架上对称安装有实现水下移动载体与潜标之间数据交换的无线传输装备。
[0006]其中:所述主框架加装有用于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悬浮于海水中的浮力块。
[0007]所述导向罩的一端为顶环,该顶环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安装法兰A,各所述安装法兰A分别与主框架的一端相连,所述导向罩的另一端为底环,该底环与顶环之间通过多根钢筋弧线连接;所述底环的外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安装远程导向装备的信标固定座。
[0008]所述主框架为圆周框架式结构,即主框架整体为中空圆柱,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法兰B,一端的安装法兰B与所述导向罩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的安装法兰B与所述尾挡板连接。
[0009]所述主框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弧形方孔,每个弧形方孔上均固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螺纹孔,各螺纹孔通过螺栓连接实现无线传输装备与主框架之间的固连。
[0010]所述主框架顶部两侧对称设有两块连接板,每块连接板上均开设有多个用于实现主框架与尾翼板之间固连的光孔A。
[0011]所述尾翼板的端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下底中部为开放结构,开放的两侧为与所述主框架连接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光孔B,通过螺栓连接与主框架实现固连。
[0012]所述尾翼板的端面为等腰梯形。
[0013]所述尾挡板呈圆环状,其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安装法兰C,该安装法兰C通过螺栓与所述主框架实现固连;所述安装法兰C的厚度小于尾挡板的厚度,且安装法兰C朝内一侧的表面与同侧尾挡板的表面共面;所述尾挡板朝向主框架内侧的环形平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尾保护板连接的光孔C。
[0014]所述尾保护板呈环状,其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用于与所述尾挡板连接的光孔D。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简单的组件实现潜标与水下移动载体间数据交换的功能,具有机构简单的特点。
[0017]2.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可悬浮于海水中潜标数据交换装置,通过海缆与潜标相连接,可实现潜标与水下移动载体之间数据交换的功能。
[0018]3.本专利技术未采用运动机构,在海水中长期应用的运动机构极易出现故障,且故障后难以维修,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高。
[0019]4.本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的特点,相较传统用大船来回收布放潜标,本专利技术成本较低,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应用。
[0020]5.本专利技术各模块设备互相间功能独立,便于维护和检测,具有模块化程度高的特点。
[0021]6.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零件均能承受大水深的压力,对不同水深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具有适应大范围水深的特点。
[0022]7.本专利技术通过海缆与潜标相连接,体积小,布放、回收以及维护方便,具有布放方便的特点。
[0023]8.本专利技术具有适用性广的特点,可以根据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潜标和水下移动载体进行应用,适用性广。
附图说明
[0024]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25]图1B为图1A的俯视图;
[0026]图1C为图1A的仰视图;
[0027]图1D为图1A的左视图;
[0028]图1E为图1A的右视图;
[0029]图2A为本专利技术导向罩的结构主视图;
[0030]图2B为图2A中的A—A剖视图;
[0031]图3A为本专利技术主框架的结构主视图;
[0032]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0033]图3C为图3A的侧视图;
[0034]图3D为本专利技术主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4A为本专利技术尾翼板的结构主视图;
[0036]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0037]图4C为图4A的仰视图;
[0038]图4D为图4A的侧视图;
[0039]图5A为本专利技术尾挡板的结构主视图;
[0040]图5B为图5A的俯视图;
[0041]图5C为图5A的左视图;
[0042]图5D为图5A的后视图;
[0043]图5E为本专利技术尾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0044]图5F为本专利技术尾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0045]图6A为本专利技术尾保护板的结构主视图;
[0046]图6B为图6A的俯视图;
[0047]图6C为图6A的侧视图;
[0048]其中:1为导向罩,101为安装法兰A,102为底环,103为钢筋弧线,104为信标固定座,105为顶环,2为主框架,201为安装法兰B,202为弧形方孔,203为螺纹孔,204为连接板,205为光孔A,206为安装板,3为尾翼板,301为连接部,302为光孔B,4为尾挡板,401为安装法兰C,402为环形平面,403为光孔C,5为尾保护板,501为光孔D。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50]如图1A~1E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导向罩1、主框架2、尾翼板3、尾挡板4及尾保护板5,其中主框架2作为安装基础,一端与导向罩1的一端相连,该主框架2的另一端连接有尾挡板4,尾挡板4与主框架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尾保护板5,该尾保护板5与尾挡板4相连,尾保护板5及尾档板4对在主框架2内的水下移动载体进行限位,导向罩1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水下移动载体自主入坞的远程导向装备,该远程导向装备可实现水下移动载体远程精确到位;主框架2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朝向的尾翼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罩(1)、主框架(2)、尾翼板(3)、尾挡板(4)及尾保护板(5),其中作为安装基础的主框架(2)一端与导向罩(1)的一端相连,该主框架(2)的另一端连接有尾挡板(4),所述尾挡板(4)与主框架(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尾保护板(5),该尾保护板(5)与所述尾挡板(4)相连,所述尾保护板(5)及尾档板(4)对在主框架(2)内的水下移动载体进行限位,所述导向罩(1)的另一端上安装有用于实现水下移动载体自主入坞的远程导向装备;所述主框架(2)的顶部安装有控制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朝向的尾翼板(3),该尾翼板(3)两侧的主框架(2)上对称安装有实现水下移动载体与潜标之间数据交换的无线传输装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2)加装有用于潜标数据交换装置悬浮于海水中的浮力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罩(1)的一端为顶环(105),该顶环(105)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安装法兰A(101),各所述安装法兰A(101)分别与主框架(2)的一端相连,所述导向罩(1)的另一端为底环(102),该底环(102)与顶环(105)之间通过多根钢筋弧线(103)连接;所述底环(102)的外边缘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用于安装远程导向装备的信标固定座(10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标数据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2)为圆周框架式结构,即主框架(2)整体为中空圆柱,两端分别设有安装法兰B(201),一端的安装法兰B(201)与所述导向罩(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的安装法兰B(201)与所述尾挡板(4)连接。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荣梁洪光于闯梁保强张吉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