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8172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8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通过结合风冷、液冷、相变三种方式组成控温部,并设置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在温度未达到第一限值时,通过相变散热组件本身的性能为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在温度处于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之间时,启动风冷散热组件,而在温度达到第二限值时启动液冷散热组件,能够在尽可能节约能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精准、自动地对电池进行降温散热,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都能保证电池处于工作的最佳温度,降低电池损坏风险,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通过传统散热方式与新型散热科技的结合,不仅解决了之前热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更是提高了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电池的散热功能,在安全性能方面更加可靠。能方面更加可靠。能方面更加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


[0001]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新能源电池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能源与环境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电动汽车的发展获得了新的热潮。由于不同的电动汽车对冷却的需求有所不同,故其冷却方式也不同。依据电池组的冷却系统是否需要考虑周围环境条件,分为主动及被动冷却。被动冷却仅能某种程度上起到散热作用;主动冷却能够在各种工况下给电池组提供相对合理的工作温度。依据冷却时所需的冷却介质,散热方式又可分为风冷散热、液体冷却及相变材料冷却几种方式。在气温较低的地区,汽车启动时电池温度过低,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启动效果和导致新能源汽车续航缩减。在行车过程中,如果电池温度持续升高,极易引发电池和汽车以及人员的安全问题。
[0003]现有的电池箱对于工作温度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现有电池箱的内部会设有不同种类的控温系统,但现在市场上的智能控温系统大多过于单一,一旦电池工作外部环境过于苛刻就会导致电池箱工作不稳,影响电池的使用效率。新能源电池的温度过低或者过高不仅仅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可能还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电池控温系统效果不佳的问题。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包括检测部和控温部,检测部包括安装在新能源电池上的温度检测单元,控温部包括相变散热组件、风冷散热组件和液冷散热组件;
[0007]风冷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新能源电池一侧的风冷风扇,和安装在新能源电池另一侧的出风口;
[0008]液冷散热组件包括液冷管道、液冷储存罐、泵体和吸热装置,液冷管道自液冷储存罐中接出,经泵体后围绕新能源电池设置,并经吸热装置后接回液冷储存罐;
[0009]相变散热组件包括包裹着液冷管道的相变材料;
[0010]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一限值时,启动风冷散热组件,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二限值时,启动液冷散热组件。
[0011]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加热部,加热部用于对新能源电池进行升温。
[0012]优选地,新能源电池包括多个电池组,及设置在多个电池组外部的内壳,内壳外部设置有外壳,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贴附安装在内壳外侧的第一温度开关和第二温度开关,第一温度开关与风冷散热组件连接,当第一温度开关检测到温度超过第一限值时,启动风冷散热组件;
[0013]第二温度开关与液冷散热组件连接,当第二温度开关检测到温度超过第二限值时,启动液冷散热组件。
[0014]优选地,加热部包括包裹于内壳上的加热片。
[0015]优选地,本装置还包括报警部,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贴附安装在内壳外侧的第三温度开关,第三温度开关检测到温度超过第三限值时,启动报警部。
[0016]优选地,风冷风扇设置有低档、中档和高档三种转速档位。
[0017]优选地,风冷风扇包括多个扇体,扇体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转轴,转轴为中空结构,转轴内部嵌入安装有驱动轴,各驱动轴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驱动轴外侧安装有设置有第一基座,第一基座内部嵌入安装有可伸出的驱动杆,转轴内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杆,驱动杆伸出时,驱动轴带动驱动杆转动,使驱动杆与传动杆接触,带动转轴转动,驱动杆缩回第一基座中时,驱动杆在转动时不会与传动杆接触。
[0018]优选地,转轴内侧在传动杆旁还设置有第二基座,第二基座内部嵌入安装有可伸出的限位杆,限位杆用于在伸出时,将驱动杆限位在传动杆与限位杆之间。
[0019]优选地,相变材料由纯度为99%的正二十烷以及孔隙率为90%的镀镍泡沫铜复合构成,相变材料外侧封装有紫铜。
[0020]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通过结合风冷、液冷、相变三种方式组成控温部,并设置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在温度未达到第一限值时,通过相变散热组件本身的性能为新能源电池进行散热,在温度处于第一限值和第二限值之间时,启动风冷散热组件,而在温度达到第二限值时启动液冷散热组件,能够在尽可能节约能量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精准、自动地对电池进行降温散热,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都能保证电池处于工作的最佳温度,降低电池损坏风险,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通过传统散热方式与新型散热科技的结合,不仅解决了之前热管理方式单一的问题,更是提高了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电池的散热功能,在安全性能方面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隐去新能源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转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驱动轴带动转轴转动时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驱动轴与同步带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30]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包括检测部和控温部,其中检测部包括安装在新能源电池上的温度检测单元,控温部包括相变散热组件、风冷散热组件和液冷散热组件,其中风冷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新能源电池一侧的风冷风扇310,和安装在新能源电池另一侧的出风口311;
[0031]液冷散热组件包括液冷管道300、液冷储存罐302、泵体303和吸热装置301,其中液冷管道300自液冷储存罐302中接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部和控温部,所述检测部包括安装在所述新能源电池上的温度检测单元,所述控温部包括相变散热组件、风冷散热组件和液冷散热组件;所述风冷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新能源电池一侧的风冷风扇,和安装在所述新能源电池另一侧的出风口;所述液冷散热组件包括液冷管道、液冷储存罐、泵体和吸热装置,所述液冷管道自所述液冷储存罐中接出,经所述泵体后围绕所述新能源电池设置,并经所述吸热装置后接回所述液冷储存罐;所述相变散热组件包括包裹着所述液冷管道的相变材料;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一限值时,启动所述风冷散热组件,所述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到温度达到第二限值时,启动所述液冷散热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部,所述加热部用于对所述新能源电池进行升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电池包括多个电池组,及设置在所述多个电池组外部的内壳,所述内壳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贴附安装在所述内壳外侧的第一温度开关和第二温度开关,所述第一温度开关与所述风冷散热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一温度开关检测到温度超过所述第一限值时,启动所述风冷散热组件;所述第二温度开关与所述液冷散热组件连接,当所述第二温度开关检测到温度超过所述第二限值时,启动所述液冷散热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池智能控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曼曼陈思琦张振唐顺范春玲徐超赵翔黄瑾刘海月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