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环境下的侦测作业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4450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射环境下的侦测作业机器人,包括履带底盘车体、车身载体、机械臂、工具头自动更换器、多种专用工具头、液压支腿、液压动力系统和辅助图像照明系统等。履带底盘车体通过两组独立可控的履带,实现机器人正常行进和作业支撑;机械臂由4组串联的单自由度摇臂组成,结合车体底座相对履带底盘车体旋转,实现机械臂末端姿态精准控制;工具头自动更换器安装在机械臂末端,可快速更换执行工具执行不同任务;专用工具头包括:金属液压剪/扩张器、多功能抓斗、金属切割锯、动力机械手;机器人采用电力液压驱动,具备远程图像监控和防辐射功能。在辐射剂量超标等危险环境中可代替人进入施工现场完成相关应急任务。人进入施工现场完成相关应急任务。人进入施工现场完成相关应急任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辐射环境下的侦测作业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核辐射环境下的侦测作业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核岛发生重大事故时,辐射环境下侦测作业机器人用于搬运/放置小型部件和装备,侦查反应堆厂房内的状况(包括温度、湿度、辐照剂量、易燃易爆剂量),操作反应堆厂房内的手柄、开关、按钮、插销等拟人的动作;及时排除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代替人完成相关的操作。
[0003]目前对于核岛发生重大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中,还没有功能较为系统、全面的远程操控机器人。对于核岛应急远程设备,往往功能单一,体积庞大,人工远程操作存在较大的复杂性和功能局限性,且在核岛发生重大事故后,大多需要进入高辐射剂量区的应急任务仍需要人工进入参与,对相关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4]有鉴于现有核岛重大事故的应急设施设备存在的不完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辐射环境下侦测作业机器人,在发生核岛重大事故时,代替人进入高辐射剂量现场代替人完成故障排除任务、执行危险源头作业等。
[0005]因此本领域人员致力于研发一种核事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辐射环境下的侦测作业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履带底盘车体(1)、车身载体(2)、机械臂(3)、工具头自动更换器(4)、多种专用工具头(5)、液压支腿(6)、液压动力系统和辅助图像照明系统;所述履带底盘车体(1)的两组履带独立驱动,前后设有可伸缩的液压支腿(6);所述车身载体(2)内部安装液压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在车身载体(2)前后安装有全景摄像头和照明装置,车身载体(2)可相对履带底盘车体(1)360
°
旋转;所述机械臂(3)安装在车身载体(2)上,具有4个独立可控的活动关节;工具头自动更换器(4)安装在机械臂(3)末端,用于搭载多种专用工具头(5)执行各种远程操作任务;所述液压支腿(6)包括前后两组,安装在履带底盘车体(1)上,机器人在执行重载任务且履带底盘车体(1)无需移动时,由液压支腿(6)支撑机器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环境下侦测作业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履带底盘车体(1)由两组主动链轮(7)、两组液压马达(8)、纵梁(9)、车身转台(10)、支腿架(11)、两组行走履带(12)、履带导向轮(13)、横梁车身(14)、多组支重轮(15)和中央回转接头(16)组成;所述主动链轮(7)安装在液压马达(8)的减速箱输出轴上,所述液压马达(8)安装在横梁车身(14)上;所述纵梁(9)安装在横梁车身(14)的横梁上,在纵梁(9)中间安装有车身转台(10),两端分别都有支腿架(11);所述行走履带(12)包含两组,分布在履带底盘车体(1)两侧,行走履带(12)中间设有等间隔的通孔,与主动链轮(7)啮合,行走履带(12)中间设有轨道槽,与履带导向轮(13)、主动链轮(7)配合定位;所述中央回转接头(16)安装在纵梁(9)上,与车身转台(10)同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环境下侦测作业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车身载体(2)包括密封式车身外壳(17)、车身回转马达(18)、电动液压泵(19)、液压油箱(20)、自动卷线盘(21)、远程测量系统(22)、传感系统(23)、云台相机(24)、液压阀组件(25)、前视双目相机(26)和回转底板(27)组成;所述密封式车身外壳(17)为全密封设计,机器人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完全分隔开,前端中部内凹,两侧对称;车身回转马达(18)安装在密封式车身外壳(17)上,输出轴设有与车身转台(10)相啮合的齿轮;电动液压泵(19)由驱动电机和油泵组成;所述自动卷线盘(21)安装在密封式车身外壳(17)的尾部,机器人行进时,自动卷线盘(21)根据机器人行走速度和距离自动收放后端线缆;远程测量系统(22)、传感系统(23)、云台相机(24)安装在车身载体(2)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环境下侦测作业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机械臂(3)主要由第一摇臂(28)、第一油缸(29)、第二摇臂(30)、第二油缸(31)、第三摇臂(32)、第三油缸(33)、第四油缸34、第一末端连杆(35)和第二末端连杆(36)组成;第一摇臂(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冯常张远梁平华窦普高永明廖礼斌张闰陈志波吴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