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补偿同轴圆柱面间隙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密封装置
,涉及一种径向环形密封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以补偿同轴圆柱面间隙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侵爆战斗部主要用于打击坦克装甲、舰船、机库、建筑物等硬目标,侵爆战斗部撞击目标的瞬间,战斗部内引信要承受数万个重力加速度的冲击过载。该冲击会致使引信中电路、火工品和机械结构出现物理形式破坏,导致引信内电雷管因桥丝损伤而不发火问题,引信不能起爆战斗部,战斗部失效。而且战斗部的冲击过载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战斗部为增强侵彻能力向高超音速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引信抗过载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0003]为了解决引信内电雷管在过载冲击下桥丝损伤的问题,将雷管顶部引线孔和电路部件用粘结剂粘接,粘接剂冷却凝固。凝固后的粘结剂兼顾缓冲与隔振,缓冲了雷管质量惯性,对桥丝保护作用明显,决了狭小空间的抗冲击问题。
[0004]引信内雷管引线和电路实际粘接的过程为:将粘接剂溶化后装入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空间,放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补偿同轴圆柱面间隙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装置。包括密闭空间(1)、导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支撑装置(2)、叠层密封圈(3)、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密闭空间(1)为引信内部装填雷管引线和电路的空间,密闭空间(1)的口部是敞开的,密闭空间(1)的口部带有第一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为回转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上端带有一圈第一内法兰,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法兰的内侧面为第一上端内圆柱面,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为复杂的弯曲空间,密闭空间(1)的内部空间是需要密封的,密闭空间(1)的内部装填粘结剂,密闭空间(1)内部装填的粘结剂用于粘接并保护雷管引线和电路,第一内圆柱面直径为35~36毫米,第一内圆柱面轴向长度为70~75毫米,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直径为26~27毫米;密闭空间(1)的口部向上,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垂直于地面,本发明用于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密封支撑装置(2)的形状为第二圆柱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为回转体,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中心带有第二中心圆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中心圆孔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中心圆孔内侧面为第二内圆柱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上端面为第二上端同心圆平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上端同心圆平面边沿带有周向均布的第二螺纹盲孔,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圆柱体的侧面为第二外圆柱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下端带有一圈第二外法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上端面为第二同心圆环面;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的回转面轴线重合,密封支撑装置(2)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法兰的直径比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内圆柱面的直径小0.2~0.4mm,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同轴,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存在径向环形间隙,本发明的密封装置可以补偿该间隙,并实现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之间的密封,从而可以检测密闭空间(1)内部空间的密封性能;叠层密封圈(3)由六个密封圈组成,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形状均为圆环体,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圆环体均为回转体,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回转体轴线完全重合,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轴截面均为圆形且直径相同,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材料为均橡胶,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从内到外分三层,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中最内一层有三个密封圈,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三内层上端密封圈、第三内层中端密封圈、第三内层下端密封圈,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中中间一层有两个密封圈,从上至下分别为第三中层上端密封圈、第三中层下端密封圈,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中最外一层有一个密封圈,为第三外层密封圈,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外层密封圈内侧与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中层上端密封圈和第三中层下端密封圈接触,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中层上端密封圈内侧与第三内层上端密封圈和第三内层中端密封圈接触,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中层下端密封圈内侧与第三内层中端密封圈和第三内层下端密封圈接触;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的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叠层密封圈(3)的六个密封圈组成叠层径向环形密封圈,叠层密封圈(3)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
圈位于密封支撑装置(2)的外侧,叠层密封圈(3)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圈位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内侧,叠层密封圈(3)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圈的内侧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接触,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外层密封圈的外侧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内圆柱面接触,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内层下端密封圈下端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同心圆环面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形状为第四圆板,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板为回转体,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板中心带有第四中心圆孔,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中心圆孔轴线与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中心圆孔内侧面为第四内圆柱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板的上端面为第四上端同心圆环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板的下端面为第四下端同心圆环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上端同心圆环面上靠内侧带有周向均布的第四圆形通孔,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同心圆环面上带有一圈第四环形凸台,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环形凸台位于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形通孔外侧,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环形凸台外径小于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板直径,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环形凸台的下端面为第四下端凸台同心圆环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环形凸台的外侧面为第四下端外圆柱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环形凸台的内侧面为第四下端内圆柱面;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回转体轴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回转体轴线重合,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位于密封支撑装置(2)上端,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外圆柱面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内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同心圆环面外侧边沿与密闭空间(1)的第一上端同心圆环面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内圆柱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外圆柱面间隙配合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凸台同心圆环面与叠层密封圈(3)的第三内层上端密封圈上端接触,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圆形通孔中安装第四螺钉,第四螺钉头部安装在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螺纹盲孔中,第四螺钉松弛状态时,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同心圆环面内侧边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上端同心圆平面之间有一定间隙,第四螺钉拧紧后,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同心圆环面内侧边沿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上端同心圆平面接触,密封支撑装置(2)被第四螺钉提起,径向预紧力生成装置(4)的第四下端凸台同心圆环面与密封支撑装置(2)的第二同心圆环面之间的距离减小,叠层密封圈(3)的叠层径向环形密封圈受到轴向压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志峰,袁宝慧,王世英,郭双锋,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