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25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6:3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涉及图像监拍技术领域,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中设有成像模组及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的侧部,所述补光模组至少用于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第二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且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至少各有部分区域与所述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通过所述补光模组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两个补光区域,可以对相应的拍摄对象,例如人脸及车牌,分别给与合适光照强度的补光,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改善图像拍摄质量,从而便于提高车辆及人脸的识别效果。别效果。别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监拍
,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车辆监拍场景中,例如,一些车辆或道闸等设备上安装图像监拍装置,用于对其它车辆及相关驾乘人员进行监拍。所述图像监拍装置在夜间环境光线照度不足时,若要取得清晰的车牌号码、车辆颜色等信息和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为保证后续车辆信息与人脸识别效果,需要为监控摄像装置配备补光设备进行补光以获取较为清晰的图像。
[0003]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过程中发现:因人脸识别和车牌识别功能需同步进行,而车牌对光线的感知比较明显,夜晚环境微光即可照亮车牌,而人脸则需要强很多的光照才能看清。监控摄像装置若采用同等亮度直接补光的方式,拍摄的图像就会出现当人脸清晰时车牌会出现过爆而影响识别效果,车牌清晰时人脸会出现偏暗而影响识别效果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灯及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改善图像拍摄质量,从而便于后续提高车辆及人脸的识别效果。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拍摄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有成像模组及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的侧部,所述补光模组至少用于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所述第二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且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分别至少各有部分区域与所述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
[0007]可选地,所述补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光灯,在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所述透光视窗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与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上方,且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其中,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
[0008]可选地,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至少一个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的所述透光视窗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与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上方,且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其中,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
[0009]可选地,所述透光视窗的第二透光区域采用半遮光处理。
[0010]可选地,所述半遮光处理包括所述透光视窗的第二透光区域采用半透明材料,或者,在所述第二透光区域设置半透明涂层或贴膜。
[0011]可选地,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其中一个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的透光视窗为具有用于将照射至透光视窗上的光线向预定方向偏折出射的偏光结构元件,从该偏光结构元件出射的光线与另一个补光灯的一部分光线叠加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所述另一个补光灯的另一部分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
[0012]可选地,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入射面与所述补光灯的光轴垂直设置,所述偏光片的出射面具有斜面,且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
[0013]可选地,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的出射面上具有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状结构包括多个相连的齿槽,所述齿槽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一端相连的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
[0014]可选地,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倾斜设置于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且所述偏光片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
[0015]可选地,在设置的透光视窗为偏光结构元件的补光灯到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之间还设有凸透镜灯杯。
[0016]可选地,所述补光模组至少包括一个补光灯,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头,所述外壳中至少设有第一分隔腔及第二分隔腔,所述补光灯设于所述第一分隔腔中,所述成像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分隔腔中;
[0017]所述外壳前端具有一体式镜片,所述一体式镜片对应所述补光灯具有透光视窗区,对应所述镜头具有镜头透光区,所述外壳前端至少对应所述一体式镜片、位于所述透光视窗区与所述镜头透光区之间的区域具有遮光部。
[0018]可选地,所述遮光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靠近镜头透光区侧的透光视窗区边缘进入一体式镜片中的补光灯的光线在一体式镜片入射面的入射点与在一体式镜片出射面反射至一体式镜片入射面的光点之间的最大水平距离。
[0019]可选地,所述镜头透光区和/或透光视窗区为矩形。
[0020]可选地,所述成像模组包括图像传感器及设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前方的镜头,所述图像传感器拍摄的图像竖向尺寸大于横向尺寸。
[0021]可选地,所述外壳上、用于安装所述一体式镜片的端面上设有溢胶槽。
[0022]可选地,所述外壳上、用于安装所述一体式镜片的端面上还设有用于限定点胶厚度的限位凸起部。
[0023]可选地,所述成像模组距离拍摄对象2~4米时,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与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部分位于拍摄对象的预定位置以上,所述第二补光区域与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部分位于拍摄对象的所述预定位置以下。
[0024]可选地,所述预定位置为所述拍摄对象上距离地平面高度0.8~1.2m的位置。
[0025]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模组,包括:补光灯,在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所述透光视窗用于将所述光线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第一补光区域及第二补光区域,所述第二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
[0026]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实施例提供一种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其中一个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的透光视窗为具有
用于将照射至透光视窗上的光线向预定方向偏折出射的偏光结构元件,从该偏光结构元件出射的光线与另一个补光灯的一部分光线叠加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所述另一个补光灯的另一部分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
[0027]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还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监拍设备,包括载体,在所述载体上、距离地平面第一高度位置处安装有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
[0028]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监控摄像装置采用同等亮度直接补光的方式,未能兼顾不同拍摄对象对光线的感知特性而影响图像拍摄质量而言,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像拍摄装置、补光模组及图像监拍设备,兼顾了车牌与驾乘人员人脸拍摄所需光线的感知特性,由于采用的补光模组至少用于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所述第二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其中第一补光区域对应驾乘人员人脸、第二补光区域对应车牌给与合适光照强度的补光,且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至少各有部分区域与所述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以实现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中设有成像模组及补光模组,所述补光模组设于所述成像模组的侧部,所述补光模组至少用于形成不同光照强度的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所述第二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小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光照强度,且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与第二补光区域分别至少各有部分区域与所述成像模组的视场范围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一个或多个补光灯,在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所述透光视窗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与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上方,且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其中,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至少一个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的所述透光视窗具有第一透光区域与第二透光区域,所述第一透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上方,且所述第一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的透光率;其中,从所述第一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从所述第二透光区域出射的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视窗的第二透光区域采用半遮光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遮光处理包括所述透光视窗的第二透光区域采用半透明材料,或者,在所述第二透光区域设置半透明涂层或贴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补光灯,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设有透光视窗,其中一个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的透光视窗为具有用于将照射至透光视窗上的光线向预定方向偏折出射的偏光结构元件,从该偏光结构元件出射的光线与另一个补光灯的一部分光线叠加形成所述第一补光区域,所述另一个补光灯的另一部分光线形成所述第二补光区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入射面与所述补光灯的光轴垂直设置,所述偏光片的出射面具有斜面,且所述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在所述偏光片的出射面上具有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状结构包括多个相连的齿槽,所述齿槽包括第一侧壁及与所述第一侧壁一端相连的第二侧壁,且所述第一侧壁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为偏光片,所述偏光片倾斜设置于所述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且所述偏光片的倾斜方向与出射光线的偏折方向一致。10.根据权利要6至9任一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设置的透光视窗为偏光结构元件的补光灯到所述偏光结构元件之间还设有凸透镜灯杯。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模组至少包括一个补光灯,所述成像模组包括镜头,所述外壳中至少设有第一分隔腔及第二分隔腔,所述补光灯
设于所述第一分隔腔中,所述成像模组设于所述第二分隔腔中;所述外壳前端具有一体式镜片,所述一体式镜片对应所述补光灯具有透光视窗区,对应所述镜头具有镜头透光区,所述外壳前端至少对应所述一体式镜片、位于所述透光视窗区与所述镜头透光区之间的区域具有遮光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部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从靠近镜头透光区侧的透光视窗区边缘进入一体式镜片中的补光灯的光线在一体式镜片入射面的入射点与在一体式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王松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