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放电线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3944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是一种快速放电线路,设置于电脑设备中,由逻辑门、晶体管与负载元件耦接所组成;当电脑设备正常供应电源时,逻辑门不输出驱动信号,本电路亦不动作;当电脑设备关闭电源时,利用逻辑门的特性输出驱动信号而控制晶体管,并通过负载元件上的压降,使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快速导入接地端。(*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放电线路,可应用于个人电脑、笔记型电脑及电脑周边设备。由于电路中各元件工作时序的差异,及电路与接地端之间的离散电容耦合,因此在系统工作结束关闭电源后,需有一延迟时间使系统的工作电压降至0伏特。以电脑设备为例,其系统的工作电压约在3.3-5伏特,当系统关闭后约需2秒的延迟时间,才能使工作电压降至0伏特。请参照附图说明图1,图1是已知的电脑设备的放电电路的电路图,已知的电脑设备的放电电路为一负载元件30。在电脑设备10结束工作时,工作电压V0经由负载元件30与接地端20耦接,来达成放电目的。但电脑设备10在工作中,因负载元件30与电脑设备10相连接,会持续消耗电力,造成电脑设备10不必要的功率消耗,而且此设计方法忽略了延迟时间所产生的问题。请参照图2,图2为已知的电脑设备的放电电路之的电时间与电压关系图。电脑设备关机后,其电压会由工作电压V0下降,直到延迟时间T2才会降至0伏特。若在电脑设备关闭电源的延迟时间T2内再次启动系统,亦即在时间T1再次启动系统而T1<T2,因为延迟时间T2内的电压尚未降至0伏特,电脑设备的系统内仍有电压存在,重新启动系统时,不完全放电所残存的电压会与电源供应器所提供电压在启动的瞬间形成一个突波电压Vp,此突波电压Vp容易造成电脑设备的系统运作错误,甚至造成电脑设备的损害,例如存储器故障、扬声系统产生噪声。综上所述,如何改善电脑设备的放电电路,使电脑设备得以而迅速而安全的放电,乃一尚待解决的技术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快速速放电线路,由逻辑门(Logic Gate)、晶体管与负载元件耦接所组成。当电脑设备正常供应电源时,逻辑门不输出驱动信号,快速放电线路亦不动作。当电脑设备关机时,因电脑设备的电压下降,利用逻辑门的特性输出驱动信号而启动晶体管,使电脑设备直接接地,使电压可快速导入接地端。本明的目的在于有效缩短电脑设备系统关闭时的放电时间,该电路是利用逻辑门来检测系统工作电压,并将逻辑门的输出信号作为晶体管的控制信号,而达到加速放电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减少功率损耗,当电脑设备正常工作时,本放电电路不动作,不致消耗功率。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放电线路40设置于电脑设备10,在电脑设备10关闭电源时,可将该电脑设备10的工作电压快速导入接地端20。本专利技术包含逻辑门41、晶体管42、负载元件43。逻辑门41的输入端连接于电脑设备10的工作电压,其控制端连接于电脑设备10的工作电压与临界电压,并在电脑设备10的工作电压低于临界电压时触发逻辑门41而在输出端产生驱动信号,逻辑门41可为反相器。晶体管42的栅极(Gate)耦接于逻辑门41的输出端,用以接收逻辑门41产生的驱动信号,其源极(Source)耦接于接地端20,用以放电。晶体管42可为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以下简称P-MOS)。负载元件43耦接于晶体管的漏极(Drain),用于提供晶体管42一个负载电压,负载元件43可为一电阻。电脑设备40的工作电压与逻辑门41的输入端耦接,并由工作电压与临界电压提供逻辑门42作逻辑运算。逻辑门41的输出端与晶体管42的栅极耦接,如此可将逻辑门41的运算结果转化为驱动信号由输出端传至晶体管42。专利技术亦提供一工作电压经由负载元件43与晶体管42的漏极连接,负载元件43可形成负载电压供晶体管42工作,而晶体管42的源极直接耦接接地端20用以放电。本快速放电线路在电脑设备正常工作时,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V0提供电压信号给逻辑门41,当工作电压不小于临界电压,逻辑门41因其逻辑特性的动作,故输出端并无驱动信号输出,电路亦不动作。当电脑设备10关闭电源时,工作电压V0下降至低于VT,逻辑门41r触发端SB即触发而产生驱动讯号,此驱动讯号连接至晶体管42的栅极,使晶体管42导通,速放电线路40开始运作。请参照图4,图4是本专利技术快速放电线路的放电时间与电压关系图。电脑设备关机后,其电压会由工作电压V0下降,当工作电压V0低于临界电压VT,亦即V0<VT,逻辑门的触发端SB即触发而产生驱动讯号,此驱动讯号使晶体管导通,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V0可快速放电,并在时间T3放电完成,此时间T3较已知技术的放电完成时间(例如图2的T1)短。当电脑系统在时间T3重新启动电源,因电脑设备已在延迟时间T4完成放电,所以可立即取得一正常的工作电压V0。本专利技术快速放电线路,在系统结束工作关闭电源时,能较已知的电脑设备的放电线路,更快速的使工作电压降至0伏特,可缩短因电脑设备放电所造成的时间延迟。因此当电脑设备关闭后,立刻重新启动,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快速放电线路能避免突波电压对电脑设备系统产生的不良影响。而且本专利技术在系统常工作时,快速放电线路完全不运作,因此可避免不必要的功率损耗,而减轻电脑设备系统的负担,进而达到节的能源。虽然本专利技术以前述的较全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
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来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快速放电线路,设置于一电脑设备中,在该电脑设备关闭电源时,可将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快速速导入一接地端,该快速放电线路至少包含一逻辑门,其输入端连接于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其控制端连接于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与一临界电压,并在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低于该临界电压时触发该逻辑门而在其输出端产生驱动信号;一晶体管,其栅极耦接于该逻辑门的输出端,用以接收驱动信号,其源极耦接于该接地端用以放电;以及一负载元件,耦接于该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提供该晶体管一负载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放电线路,其特征在于,该逻辑门为一反向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放电线路,其特征在于,该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速放电线路,其特征在于,该负载元件为一电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是一种快速放电线路,设置于电脑设备中,由逻辑门、晶体管与负载元件耦接所组成;当电脑设备正常供应电源时,逻辑门不输出驱动信号,本电路亦不动作;当电脑设备关闭电源时,利用逻辑门的特性输出驱动信号而控制晶体管,并通过负载元件上的压降,使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快速导入接地端。文档编号G06F1/32GK1472620SQ0112271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6日专利技术者黄茂仓 申请人: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放电线路,设置于一电脑设备中,在该电脑设备关闭电源时,可将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快速速导入一接地端,该快速放电线路至少包含: 一逻辑门,其输入端连接于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其控制端连接于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与一临界电压,并在该电脑设备的工作电压低于该临界电压时触发该逻辑门而在其输出端产生驱动信号; 一晶体管,其栅极耦接于该逻辑门的输出端,用以接收驱动信号,其源极耦接于该接地端用以放电;以及 一负载元件,耦接于该晶体管的漏极,用于提供该晶体管一负载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茂仓
申请(专利权)人: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