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3848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茶胚的第一品种信息,从而获得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孔隙率;将所述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所述第一孔隙率输入至压力评估模型进行数据训练,获得第一压力信息;由第一加压指令对所述第一茶胚依据第一压力信息进行加压操作;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孔隙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孔隙率,若达到,获得第一停止加压指令;由孔隙率获得第一加湿影响度;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确定第一发酵布的第一湿度;继而将所述第一发酵布覆盖于第一茶胚之上进行进一步发酵。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红茶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够智能化,发酵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发酵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发酵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红茶生产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红茶的主要制作工艺主要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做好每一道工序,对红茶品质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香气是衡量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红茶香气的形成机制基本上有四大类型:生物合成,酶促作用,氧化作用,高温裂解作用。发酵是红茶的关键之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发酵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红茶香气成分均在增加,所以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形成红茶香气的主要阶段。现有技术中,对发酵过程中茶叶温、湿度、摊叶厚度、发酵时间等的控制程度较为薄弱,且仍需大量人工干预。
[0003]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对红茶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够智能化,对影响发酵充分的各因素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发酵质量参差不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红茶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够智能化,对影响发酵充分的各因素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发酵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智能调控发酵茶胚的孔隙率并进行合理加压加湿,从而保证红茶发酵完全,提高发酵质量的技术目的。
[0006]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记录胃管胃液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茶胚的第一品种信息;由所述第一品种信息获得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孔隙率;将所述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作为第一输入信息;将所述第一孔隙率作为第二输入信息;将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输入至压力评估模型进行数据训练,所述压力评估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一压力信息的标识信息;获得所述压力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获得第一加压指令,由所述第一加压指令对所述第一茶胚依据第一压力信息进行加压操作;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二孔隙率;判断所述第二孔隙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孔隙率,若所述第二孔隙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孔隙率,获得第一停止加压指令;由所述第二孔隙率获得第一加湿影响度;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确定第一发酵布的第一湿度;获得第一覆盖指令,所述第一覆盖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发酵布覆盖于第一茶胚之上进行进一步发酵。
[0008]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第一获得单元,所述第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茶胚的第一品种信息;第二获得单元,所述第二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品种信息获得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第三获得单元,所述第三获
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孔隙率;第四获得单元,所述第四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作为第一输入信息;第五获得单元,所述第五获得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孔隙率作为第二输入信息;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第一输入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输入至压力评估模型进行数据训练,所述压力评估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一压力信息的标识信息;第六获得单元,所述第六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压力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第七获得单元,所述第七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加压指令,由所述第一加压指令对所述第一茶胚依据第一压力信息进行加压操作;第八获得单元,所述第八获得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二孔隙率;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孔隙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孔隙率,若所述第二孔隙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孔隙率,获得第一停止加压指令;第九获得单元,所述第九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二孔隙率获得第一加湿影响度;第十获得单元,所述第十获得单元用于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确定第一发酵布的第一湿度;第十一获得单元,所述第十一获得单元用于获得第一覆盖指令,所述第一覆盖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发酵布覆盖于第一茶胚之上进行进一步发酵。
[0009]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0010]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1]由于采用了通过将茶胚的变形影响度和孔隙率输入至训练模型,基于训练模型能够不断学习、获取经验来处理数据的特点,从而获得准确的加压力度,继而通过加压使茶胚达到预设孔隙率,从而保证发酵时茶叶具有良好的通气率,从而保证发酵完全,提高发酵质量的技术目的。
[0012]上述说明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第一获得单元11,第二获得单元12,第三获得单元13,第四获得单元14,第五获得单元15,第一输入单元16,第六获得单元17,第七获得单元18,第八获得单元19,第一判断单元20,第九获得单元21,第十获得单元22,第十一获得单元23,总线300,接收器301,处理器302,发送器303,存储器304,总线接口3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和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红茶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够智能化,对影响发酵充分的各因素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发酵质量
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智能调控发酵茶胚的孔隙率并进行合理加压加湿,从而保证红茶发酵完全,提高发酵质量的技术目的。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申请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申请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
[0018]申请概述
[0019]发酵是红茶的关键之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发酵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红茶香气成分均在增加,所以在红茶加工过程中,发酵是形成红茶香气的主要阶段。现有技术中,对发酵过程中茶叶温、湿度、摊叶厚度、发酵时间等的控制程度较为薄弱,且仍需大量人工干预。现有技术中还存在着对红茶发酵过程的控制不够智能化,对影响发酵充分的各因素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发酵质量参差不齐的技术问题。
[0020]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002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红茶香气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得第一茶胚的第一品种信息;由所述第一品种信息获得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孔隙率;将所述第一变形度影响系数作为第一输入信息;将所述第一孔隙率作为第二输入信息;将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输入至压力评估模型进行数据训练,所述压力评估模型通过多组训练数据训练所得,所述多组训练数据中的每一组数据均包括:所述第一输入信息、所述第二输入信息和用来标识第一压力信息的标识信息;获得所述压力评估模型的第一输出信息,所述第一输出信息包括第一压力信息;获得第一加压指令,由所述第一加压指令对所述第一茶胚依据第一压力信息进行加压操作;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二孔隙率;判断所述第二孔隙率是否达到第一预设孔隙率,若所述第二孔隙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孔隙率,获得第一停止加压指令;由所述第二孔隙率获得第一加湿影响度;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确定第一发酵布的第一湿度;获得第一覆盖指令,所述第一覆盖指令用于将所述第一发酵布覆盖于第一茶胚之上进行进一步发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孔隙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图像信息;对所述第一图像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所述第一茶胚的第一叶型信息;获得预设叶型划分标准;依据所述叶型划分标准,获得所述第一叶型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摊叶厚度;依据所述第一摊叶厚度,获得第一调整指令,所述第一调整指令用于对所述第一茶胚的摊叶厚度进行调整;对所述第一茶胚的摊叶厚度进行调整之后,获得所述第一孔隙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获得所述第一叶型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摊叶厚度,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第一外界温度;获得第一发酵室的第一密封程度;依据所述第一密封程度,获得所述第一外界温度对所述第一发酵室的第一影响度;由所述第一影响度,获得第二外界温度;获得第二调整指令,所述第二调整指令用于依据所述第二外界温度对所述第一摊叶厚度进行调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第一预设发酵湿度阈值;获得第一叶片湿度;
在第一时间阈值内,判断所述第一叶片湿度是否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发酵湿度阈值;若所述第一叶片湿度不处于所述第一预设发酵湿度阈值,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获得第一加湿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由所述第一加湿影响度获得所述第一加湿量,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得所述第一发酵布的第一材质信息;由所述第一材质信息获得所述第一发酵布的第一透气率;由所述第一透气率获得第三调整指令,所述第三调整指令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能勋
申请(专利权)人:三江县连兴蛇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