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笙低音地筒簧片
[0001]本技术涉及芦笙制作
,尤其是涉及一种芦笙低音地筒簧片。
技术介绍
[0002]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后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汉族的竽。在贵州、广西等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0003]地筒,又称芒筒、芦笙筒,是苗、侗、水、瑶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苗语称果董、董果木,意为筒筒芦笙。侗语称筒卜、咚的,意为大竹筒。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演奏时,根据芒筒的大小不同,奏法也各异。低音芒筒要站立演奏,将共鸣筒斜置于地上,奏者左手扶持筒身,右手执簧管于筒中吹奏。
[0004]因为低音地筒在吹奏时发出低沉的声音,可以传出很远,在湘黔桂交界的少数民族村寨里,每一支芦笙队里都要配有1支或多支低音地筒同时吹奏,所以当地村民把低音地筒当成了芦笙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员,所以也把低音地筒称呼芦笙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笙低音地筒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1)本体由一张簧舌(2)和一块锡片(3)组成;所述簧片(1)长5厘米,宽3厘米,厚5毫米;所述簧舌(2)长3厘米,宽1.5厘米;所述簧舌(2)的底部与簧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能勋,
申请(专利权)人:三江县连兴蛇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