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纤维卷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679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单纤维卷绕装置中的向芯材(10)的表面提供纤维束的供给装置具备:移动部(20)、小径定位引导部(153)、卷紧纤维筒管支承部(162)和缠绕引导件(164)。移动部(20)既能够相对于芯材(10)沿前后方向相对移动,又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还能够以上下方向的旋转轴(A1)为中心旋转。小径定位引导部(153)配置在移动部(20)上,形成有芯材(10)能够通过的开口部(60),将多根纤维束以在芯材(10)的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引导到芯材(10)的外周面上。卷紧纤维筒管支承部(162)配置在移动部(20)上,围绕开口部(60)的中心旋转。缠绕引导件(164)与卷紧纤维筒管支承部(162)一体地旋转,将从卷紧纤维筒管(169)抽出的卷紧用纤维束朝向芯材(10)的表面引导。表面引导。表面引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单纤维卷绕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单纤维卷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将长丝(单纤维)的束(纤维束)缠绕到芯材上,获得规定形状的部件。专利文献1及2公开了这种结构。
[0003]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弯管制造装置:将纤维束与芯材的轴心大致平行地送出(实施0
°
卷绕),然后,将与该纤维束不同的纤维束与该芯材的轴心大致垂直地缠绕到位于芯材及其周围的纤维束上实施卷紧。利用结构,能够利用另外的纤维束将纤维束卷紧到芯材上以使该纤维束不离开芯材。
[0004]专利文献1公开了下述弯管制造方法:采利用直线形状的物体作为芯材,在利用另外的纤维束将位于该芯材周围的纤维束卷紧到该芯材上以后,能够将处于被纤维束和另外的纤维束包覆的状态下的芯材弯曲。专利文献1中,由此能够获得利用包覆芯材的纤维束和另外的纤维束提高了刚性的曲管。
[0005]专利文献2公开了下述轴状复合部件的制造方法:将预浸料沿芯部金属件的轴向分别粘贴到该芯部金属件的直线部和弯曲部上(实施0
°
卷绕),然后将热收缩带环绕到粘贴了预浸料的芯部金属件上。该方法中,能够利用橡胶部件保持粘贴到芯部金属件上的预浸料的位置,并且能够利用热收缩带约束该预浸料。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051838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251070号公报
[0010]专利技术的概要
[0011]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2]上述专利文献1没有公开将纤维束缠绕到从一开始就弯曲着的芯材上、将与该纤维束不同的纤维束卷紧到位于芯材及其周围的纤维束上的结构。即,上述专利文献1的结构没有设想应用于已经弯曲的芯材。并且,上述专利文献2没有公开在环绕热收缩带之前,使预浸料相对于芯部金属件移动、将预浸料粘贴到弯曲部上的具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以上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顺畅地进行对弯曲着的芯材的纤维束的0
°
卷绕及缠绕后纤维束的卷紧的单纤维卷绕装置。
[0014]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说明利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以下结构的单纤维卷绕装置。即,该单纤维卷绕装置具备沿第1方向延伸的轨道、支承芯材的芯材支承装置、以及向所述芯材的表面提供纤维束
的供给装置。所述供给装置具备移动部、纤维束用导引件、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和卷紧部件用导引件。所述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芯材沿所述第1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移动部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移动部能够以沿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设置。所述纤维束用导引件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形成有所述芯材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将多根所述纤维束以在所述芯材的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引导到所述芯材的外周面。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所述卷紧部件用导引件与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一体地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将从支承在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上的筒管抽出的卷紧部件向所述芯材的表面引导。
[0017]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芯材的轴向的纤维取向角度实质上为0
°
的0
°
卷绕。由于能够改变纤维束用导引件等相对于芯材的位置和方向,因此能够将纤维束配置到弯曲的芯材的外周面上,并且能够利用卷紧部件将已缠绕到芯材上的纤维束卷紧到该芯材上。
[0018]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采利用以下结构。即,该单纤维卷绕装置具备第1驱动源、第2驱动源、第3驱动源、第4驱动源和控制装置。所述第1驱动源使所述芯材支承装置和所述移动部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1方向移动。所述第2驱动源使所述移动部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3驱动源使所述移动部以所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第4驱动源使所述卷紧部件用导引件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1驱动源、所述第2驱动源、所述第3驱动源和所述第4驱动源。
[0019]由此,能够边沿着弯曲着的芯材的形状调整纤维束用导引件等的姿势,边将纤维束自动地0
°
卷绕到芯材的外周面上。
[0020]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采利用以下结构。即,所述移动部具备第1部件和第2部件。所述第1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芯材沿所述第1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1部件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1部件能够以沿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设置。所述第2部件能够相对所述芯材沿所述第3方向相对移动。所述第2部件能够以沿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设置。所述纤维束用导引件、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和所述卷紧部件用导引件配置在所述第2部件上。
[0021]由此,能够三维地改变纤维束用导引件等相对于芯材的位置。因而,即使在芯材三维地弯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纤维束0
°
卷绕到该芯材的外周面上。
[0022]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采利用以下结构。即,该单纤维卷绕装置还具备第5驱动源和第6驱动源。所述第5驱动源使所述第2部件以所述第2旋转轴为中心旋转。所述第6驱动源使所述芯材支承装置支承所述芯材的位置和所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3方向移动。
[0023]由此,使用第5驱动源能够容易地使第2部件以第2方向为旋转轴旋转。并且,使用第6驱动源能够容易地使第2部件相对于芯材沿第3方向相对移动。
[0024]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所述芯材支承装置使所述芯材能够以与所述第1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地支承所述芯材。
[0025]由此,即使在例如芯材复杂地三维弯曲着的情况下,通过使芯材根据芯材的形状(弯曲状况)而旋转,能够使芯材的变化改变以使进行0
°
卷绕变得容易。因而,扩大了单纤维
卷绕装置的应用范围,能够将纤维束缠绕到各种形状的芯材上。
[0026]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具备使所述芯材相对于所述芯材支承装置旋转的第7驱动源。
[0027]由此,使用第7驱动源能够容易地使芯材旋转。
[0028]在所述单纤维卷绕装置中,优选采利用以下结构。即,所述供给装置具备设置在在所述纤维束的行进方向上比所述纤维束用导引件靠上游侧的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所述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在所述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上形成所述芯材能够通过的第2开口部。所述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中的所述第2开口部的开口面积比所述纤维束用导引件中的所述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大。
[0029]由此,纤维束在被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引导后,被位于比上游侧纤维束用导引件靠近芯材的纤维束用导引件引导。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引导,能够顺畅地将纤维束提供到芯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单纤维卷绕装置,具备沿第1方向延伸的轨道、支承芯材的芯材支承装置和向所述芯材的表面提供纤维束的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装置具备:移动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芯材沿所述第1方向相对移动,并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还能够以沿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的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地设置;纤维束用导引件,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形成有所述芯材能够通过的开口部,将多根所述纤维束以在所述芯材的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引导到所述芯材的外周面上;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配置在所述移动部上,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以及卷紧部件用导引件,与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一体地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将从支承在所述卷紧部件用筒管支承部上的筒管抽出的卷紧部件向所述芯材的表面引导。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纤维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使所述芯材支承装置和所述移动部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1方向移动的第1驱动源;使所述移动部沿所述第2方向移动的第2驱动源;使所述移动部以所述第1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第3驱动源;使所述卷紧部件用导引件围绕所述开口部的中心旋转的第4驱动源;以及控制所述第1驱动源、所述第2驱动源、所述第3驱动源和所述第4驱动源的控制装置。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纤维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具备:能够相对于所述芯材沿所述第1方向相对移动、能够沿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移动、能够以沿分别与所述第1方向和所述第2方向正交的第3方向延伸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崎秀谷川元洋鱼住忠司五由出将嗣宫地祥太和田浩孝三浦崇宽田中诚中村大五郎松浦哲也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