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3140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属于无水炮泥技术领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连接有水箱,且水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杆,所述水箱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水泵,且水泵的一侧安装有水管,所述水管与T型杆的底端之间为嵌合连接,且T型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伺服电机的工作,可使框架底端的第一转动杆带动着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从而可使其表面齿合连接的第二齿轮进行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可使其表面连接的第二转动杆以及第二转动杆底端连接的支撑板进行转动,支撑板的转动,从而可使其底端连接的吸气罩进行转动,便于改变吸气罩的不同方位对车间的内部进行降尘,可提高降尘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无水炮泥
,具体涉及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无水炮泥是指采用焦油、树脂等作为黏结剂,并用刚玉、铝矾土、黏土、碳化硅、焦粉等为原料制作的炮泥,无水炭素炮泥用碾泥机医制而成碾压时先放油,然后放块料粘土和沥青,待粉碎后再放粉料焦粉和熟料粉,压好混匀,当符合标准后即可出泥。
[0003]现有技术的存在以下问题,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常常都是通过推车移动将车间的灰尘进行吸收,其推车需要人员操作,无法对车间的每个地方都能够进行降尘,且人员在操作推车进行降尘的过程中,灰尘会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实用性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便于能够自动度车间的灰尘进行降尘,无需人员手动操作,且也不会对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一侧连接有水箱,且水箱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包括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一侧连接有水箱(2),且水箱(2)的内部底端固定连接有T型杆(3),所述水箱(2)的内部底端放置有水泵(4),且水泵(4)的一侧安装有水管(5),所述水管(5)与T型杆(3)的底端之间为嵌合连接,且T型杆(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喷头(6),并且喷头(6)与水管(5)的表面之间相连接,所述水箱(2)的内壁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滑槽(7),且滑槽(7)的内部套接插设有滑块(8),所述滑块(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盒(9),且收集盒(9)的表面嵌合连接有过滤网(10),所述水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第一管道(11),且第一管道(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抽风机(12),所述抽风机(1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管道(13),且第二管道(13)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4)的底端安装有多个吸气罩(15),且吸气罩(15)与第二管道(13)的表面之间相连接,所述框架(1)的顶端安装有转动机构(16),且框架(1)的一测安装有辅助机构(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水炮泥车间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6)的内部包括有伺服电机(1601),且伺服电机(1601)与框架(1)的顶端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602),且伺服电机(1601)穿过框架(1)与第一转动轴(1602)的内部之间为嵌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602)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03),且第一转动杆(160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604),所述框架(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1605),且第二转动轴(1605)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606),所述第二转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翠青闫松卫
申请(专利权)人:巩义市芙豪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