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58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第一混匀结构和第二混匀结构;外壳:其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气管道,外壳的上表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气管道,外壳的右侧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道,外壳的左侧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水管道,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槽,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分别与同侧的水槽内部相通,两个水槽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管道相连,水槽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水口与管道内部相通;第一混匀结构:设置于管道的内部;该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同时还使换热更加充分,热气利用率更高,换热效率更高。换热效率更高。换热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
,具体为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传统的换热器使换热不够彻底,热气利用率较低,换热效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同时还使换热更加充分,热气利用率更高,还能增大换热时的接触面接,换热效率更高,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第一混匀结构和第二混匀结构;
[0005]外壳:其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气管道,外壳的上表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气管道,外壳的右侧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道,外壳的左侧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水管道,外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槽,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分别与同侧的水槽内部相通,两个水槽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管道相连,水槽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水口与管道内部相通;
[0006]第一混匀结构:设置于管道的内部;
[0007]第二混匀结构:设置于外壳的内部;
[0008]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外壳的前侧面,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同时还使换热更加充分,热气利用率更高,还能增大换热时的接触面接,换热效率更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混匀结构包括转轴、螺旋片和叶片,所述转轴的左右端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水槽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均匀分布的转轴均位于对应的管道内部中心处,转轴的右侧端头处均匀设置有叶片,叶片均与右侧的水口位置对应,转轴的杆体中部均设置有螺旋片,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换热效率更高。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混匀结构包括销轴和挡板,所述外壳前后内侧面均匀设置的通孔内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销轴,纵向对应的两个销轴之间通过挡板相连,挡板分别与外壳内部均匀设置的折流板位置对应,管道分别贯穿对应的折流板,使换热更加充分,热
气利用率更高。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外壳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电机,前端的销轴均穿过外壳前侧壁体的通孔并延伸至外壳的前端,电机输出轴前端头设置的皮带轮与销轴前端头设置的皮带轮均通过一条皮带传动,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的输出端,为气体混匀提供驱动力。
[0012]进一步的,所述管道的外弧面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增大换热时的接触面接,使换热更快。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具有以下好处:
[0014]1、因为转轴的左右端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水槽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进入管道内部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驱动叶片旋转,从而带动转轴杆体中部的螺旋片旋转,进而对管道内部的水进行搅拌,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换热效率更高。
[0015]2、进入外壳内部的热气经过错位设置的折流板使热气利用更加充分,同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电机工作,电机输出轴前端头设置的皮带轮与销轴前端头设置的皮带轮均通过一条皮带传动,销轴均与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电机工作带动销轴间隙处的挡板与气流方向反向旋转,挡板与折流板位置对应,进一步将热气分流打散,同时延长单位体积内热气与水的换热时间,使换热更加充分,热气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内部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内部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外壳、2第一混匀结构、21转轴、22螺旋片、23叶片、3第二混匀结构、31销轴、32挡板、33皮带、4进气管道、5出气管道、6进水管道、7出水管道、8控制开关、9水槽、10管道、11散热鳍片、12折流板、 13电机、14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包括外壳1、第一混匀结构2和第二混匀结构3;
[0022]外壳1:其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气管道4,外壳1的上表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气管道5,外壳1的右侧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道6,外壳1的左侧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水管道7,外壳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槽9,进水管道 6和出水管道7分别与同侧的水槽9内部相通,两个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管道10相连,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水口14与管道10内部相通,管道10的外弧面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11,外部热气通过进气管道4进入外壳1的内部,同时外部水源通过进水管道6进入右侧的水槽9 内部,两个水槽9的
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管道10相连,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水口14与管道10内部相通,右侧水槽9内部的水通过右侧的水口14进入对应的管道10内部,管道10的外弧面均匀设置有散热鳍片11,从而增大换热时的接触面接,使换热更快;
[0023]第一混匀结构2:设置于管道10的内部,第一混匀结构2包括转轴21、螺旋片22和叶片23,转轴21的左右端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均匀分布的转轴21均位于对应的管道10内部中心处,转轴21的右侧端头处均匀设置有叶片23,叶片23均与右侧的水口14位置对应,转轴21的杆体中部均设置有螺旋片22,因为转轴21的左右端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进入管道10内部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驱动叶片23旋转,从而带动转轴21杆体中部的螺旋片22旋转,进而对管道10内部的水进行搅拌,使水的换热更加均匀彻底,换热效率更高;
[0024]第二混匀结构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第二混匀结构3包括销轴31和挡板32,外壳1前后内侧面均匀设置的通孔内部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销轴 31,纵向对应的两个销轴31之间通过挡板32相连,挡板32分别与外壳1内部均匀设置的折流板12位置对应,管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第一混匀结构(2)和第二混匀结构(3);外壳(1):其下表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气管道(4),外壳(1)的上表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气管道(5),外壳(1)的右侧面开口处设置有进水管道(6),外壳(1)的左侧面开口处设置有出水管道(7),外壳(1)的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水槽(9),进水管道(6)和出水管道(7)分别与同侧的水槽(9)内部相通,两个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管道(10)相连,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通过均匀分布的水口(14)与管道(10)内部相通;第一混匀结构(2):设置于管道(10)的内部;第二混匀结构(3):设置于外壳(1)的内部;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8),所述控制开关(8)设置于外壳(1)的前侧面,控制开关(8)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管片管壳组合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匀结构(2)包括转轴(21)、螺旋片(22)和叶片(23),所述转轴(21)的左右端头分别通过轴承与两个水槽(9)的相对内侧面转动连接,均匀分布的转轴(21)均位于对应的管道(10)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忍钦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友诚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