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486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1:33
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包括旋转部件、机座、转盘轴承、过渡座、支承座、A角接触轴承对、滑动钢球、滑动钢球座、滑动钢球保持架、固定齿盘、转动齿盘、光电读取单元、圆环光栅、导向钢球座、导向钢球保持架、导向钢球、导向芯轴、伺服电机座、伺服电机、接近开关、红外探头、B角接触轴承对、蜗杆、蜗轮,利用伺服电机驱动蜗轮蜗杆副转动带动固定齿盘升降,实现固定齿盘与转动齿盘啮合与脱开达到锁紧和解锁功能,利用圆环光栅进行转动角度反馈,实现惯组翻转的闭环控制;其在一套结构上实现了惯组翻转动作、锁紧脱开动作和角度闭环控制,锁紧定位精度高,抗冲击振动性能优越。抗冲击振动性能优越。抗冲击振动性能优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特别是一种惯导系统标定用的锁紧和测角复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惯性导航系统(简称“惯导系统”)是飞行器控制系统的核心,为飞行器的命中精度和使用性能提供保障。惯性器件作为惯导系统敏感位置和角度信息的元件,是惯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度高低直接决定导航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姿态精度,对于飞行器的运动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装备的不断发展,对惯导系统的使用精度提出更高要求,在对惯导进行标定的过程中要求进行多次、多位置锁定,常规设备由于环境振动和自身发热影响,难以保证锁定定位精度,不能满足惯组标定的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包括旋转部件、机座、转盘轴承、过渡座、支承座、A角接触轴承对、滑动钢球、滑动钢球座、滑动钢球保持架、固定齿盘、转动齿盘、光电读取单元、圆环光栅、导向钢球座、导向钢球保持架、导向钢球、导向芯轴、伺服电机座、伺服电机、接近开关、红外探头、B角接触轴承对、蜗杆、蜗轮;所述旋转部件和圆环光栅分别固定连接于转盘轴承内圈的上下两端;所述转盘轴承外圈固定于机座上,所述过渡座固定于转盘轴承外圈上端,所述支承座固定于过渡座上端,所述A角接触轴承对置于支承座中,所述蜗轮置于A角接触轴承对之间,所述滑动钢球座置于支承座下端,所述滑动钢球保持架置于滑动钢球座内侧,所述滑动钢球置于滑动钢球保持架中,所述固定齿盘置于支承座下端与蜗轮下端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转动齿盘固定于旋转部件上端,转动齿盘与固定齿盘同心固定,所述光电读取单元固定于转盘轴承外圈上,光电读取单元与圆环光栅高度方向上居中对齐,所述导向钢球座固定于支承座上端,所述导向钢球保持架置于导向钢球座内侧,所述导向钢球置于导向钢球保持架中,所述导向芯轴置于导向钢球保持架内侧,导向芯轴位于固定齿盘上端,所述伺服电机座固定于过渡座侧面,所述伺服电机固定于伺服电机座上,伺服电机末端插入蜗杆末端开槽结构中,所述接近开关固定支承座上,接近开关位于固定齿盘的上方,所述红外探头对准蜗杆上的孔固定于支承座内,所述B角接触轴承对置于支承座中,所述蜗杆置于B角接触轴承对之间,蜗杆与蜗轮成正交布置。
[0005]有益效果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07]1、本技术能够在一套结构上实现了惯组翻转动作、锁紧脱开动作和角度闭环控制;
[0008]2、本技术能够利用齿盘进行位置锁紧定位精度高,绝对定位精度可达5

以内,且抗冲击振动性能优越。
附图说明
[000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1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技术的横向剖切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所示:1

旋转部件、2

机座、3

转盘轴承、4

过渡座、5

支承座、6

A角接触轴承对、7

滑动钢球、8

滑动钢球座、9

滑动钢球保持架、10

固定齿盘、11

转动齿盘、12

光电读取单元、13

圆环光栅、14

导向钢球座、15

导向钢球保持架、16

导向钢球、17

导向芯轴、18

伺服电机座、19

伺服电机、20

接近开关、21

红外探头、22

B角接触轴承对、23

蜗杆、24

蜗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5]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包括旋转部件1、机座2、转盘轴承3、过渡座4、支承座5、A角接触轴承对6、滑动钢球7、滑动钢球座8、滑动钢球保持架9、固定齿盘10、转动齿盘11、光电读取单元12、圆环光栅13、导向钢球座14、导向钢球保持架15、导向钢球16、导向芯轴17、伺服电机座18、伺服电机19、接近开关20、红外探头21、B角接触轴承对22、蜗杆23、蜗轮24,如图1所示。
[0016]所述旋转部件1和所述圆环光栅13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转盘轴承3内圈的上下两端,可跟随所述转盘轴承3内圈转动,所述转盘轴承3外圈固定于所述机座2上,所述过渡座4固定于所述转盘轴承3外圈上,所述支承座5固定于所述过渡座4上,所述A角接触轴承对6置于所述支承座5中,所述蜗轮24置于所述A角接触轴承对6之间,所述滑动钢球座8置于所述支承座5下端,所述滑动钢球保持架9置于所述滑动钢球座8内侧,所述滑动钢球7置于所述滑动钢球保持架9中,所述固定齿盘10置于所述支承座5下端与所述蜗轮24下端通过螺纹副连接,所述转动齿盘11固定于所述旋转部件1上端,且与所述固定齿盘10同心,所述光电读取单元12固定于所述转盘轴承3外圈上,且与所述圆环光栅13高度方向上居中对齐,所述导向钢球座14固定于所述支承座5上端,所述导向钢球保持架15置于所述导向钢球座14内侧,所述导向钢球16置于所述导向钢球保持架15中,所述导向芯轴17置于所述导向钢球保持架15内侧,且固定在所述固定齿盘10上端,所述伺服电机座18固定于所述过渡座4侧面,所述伺服电机19固定于所述伺服电机座18上,且伺服电机19末端插入所述蜗杆23末端开槽结构中,所述接近开关20固定支承座5上且位于固定齿盘10上方,所述红外探头21固定于所述支承座5内且对准所述蜗杆23上的孔,所述B角接触轴承对22置于所述支承座5中,所述蜗杆23置于所述B角接触轴承对22之间且与所述蜗轮24成正交布置。
[0017]所述旋转部件1通过所述圆环光栅13反馈的角度进行闭环控制。
[00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惯组标定需要精确定位时,伺服电机19驱动蜗轮24蜗杆23机构转动,蜗轮24末端与固定齿盘10采用螺纹副连接,蜗轮24在旋转的同时推动固
定齿盘10与转动齿盘11啮合,实现角位置精确锁紧;当某一精确定位位置标定完成后,伺服电机19驱动蜗轮24蜗杆23机构反向转动,带动固定齿盘10和转动齿盘11脱开,旋转部件1可绕机座2自由旋转,实现惯组的翻转;在惯组的翻转过程中,通过圆环光栅13测量惯组的角位置,并利用角位置反馈实现惯组翻转的闭环控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锁紧和测角复合结构,包括旋转部件(1)、机座(2)、转盘轴承(3)、过渡座(4)、支承座(5)、A角接触轴承对(6)、滑动钢球(7)、滑动钢球座(8)、滑动钢球保持架(9)、固定齿盘(10)、转动齿盘(11)、光电读取单元(12)、圆环光栅(13)、导向钢球座(14)、导向钢球保持架(15)、导向钢球(16)、导向芯轴(17)、伺服电机座(18)、伺服电机(19)、接近开关(20)、红外探头(21)、B角接触轴承对(22)、蜗杆(23)、蜗轮(24);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件(1)和圆环光栅(13)分别固定连接于转盘轴承(3)内圈的上下两端;所述转盘轴承(3)外圈固定于机座(2)上,所述过渡座(4)固定于转盘轴承(3)外圈上端,所述支承座(5)固定于过渡座(4)上端,所述A角接触轴承对(6)置于支承座(5)中,所述蜗轮(24)置于A角接触轴承对(6)之间,所述滑动钢球座(8)置于支承座(5)下端,所述滑动钢球保持架(9)置于滑动钢球座(8)内侧,所述滑动钢球(7)置于滑动钢球保持架(9)中,所述固定齿盘(10)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德甫黄琛龚海华桂君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