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特种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搅泥机器人。
技术介绍
1、目前,利用富含微生物的活性泥净化污水中所含的有机质、重金属等污染物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活性泥中微生物与污水中污染物充分接触以提升污水处理效率。目前,主要通过人工搅拌等方式来增加污水与活性泥的接触面积。但是,污水处理池中一般设置有如mbr膜、水体循环泵、管道等各类污水处理设备,这些设备占据的空间构建了大面积的污泥沉积死点,例如,mbr膜的正下方位置等,这些位置普通搅拌器无法达到,致使大量的活性泥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被利用,大大降低了污水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搅泥机器人,可以在软泥上搅拌和行走,解决污水处理池中活性泥的难以全方位搅拌问题,有益于提升污水处理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搅泥机器人,包括两个搅泥组件和一个转向组件,每个所述搅泥组件均包括有轮架和搅泥滚轮组件,所述搅泥滚轮组件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穿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搅泥机器人,包括两个搅泥组件(1)和一个转向组件(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泥组件(1)均包括有轮架(3)和搅泥滚轮组件(4),所述搅泥滚轮组件(4)包括第一转轴(401),所述第一转轴(401)穿设在轮架(3)上,所述第一转轴(401)上设有第一驱动器(402),所述第一转轴(401)上还设有等多边形轮毂(403)和大齿轮(404),所述等多边形轮毂(403)与第一转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等多边形轮毂(403)的边缘沿周向等距分布有多块卡板(4031),相邻的所述卡板(4031)之间设有设置在等多边形轮毂(403)上的直线滑槽(4032),相邻的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搅泥机器人,包括两个搅泥组件(1)和一个转向组件(2),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搅泥组件(1)均包括有轮架(3)和搅泥滚轮组件(4),所述搅泥滚轮组件(4)包括第一转轴(401),所述第一转轴(401)穿设在轮架(3)上,所述第一转轴(401)上设有第一驱动器(402),所述第一转轴(401)上还设有等多边形轮毂(403)和大齿轮(404),所述等多边形轮毂(403)与第一转轴(401)固定连接,所述等多边形轮毂(403)的边缘沿周向等距分布有多块卡板(4031),相邻的所述卡板(4031)之间设有设置在等多边形轮毂(403)上的直线滑槽(4032),相邻的两个所述卡板(4031)之间还设有搅拌桨(413),所述大齿轮(404)转动连接在等多边形轮毂(403)上,所述大齿轮(404)上开设有多个呈中心对称设置的弧形滑槽(4041),所述弧形滑槽(4041)的数量与直线滑槽(4032)的数量相同,所述等多边形轮毂(403)和大齿轮(404)之间滑动连接有滑动拉板(411),所述滑动拉板(411)同时滑动连接在直线滑槽(4032)和弧形滑槽(4041)内,所述滑动拉板(411)上靠近搅拌桨(413)的一端设有永磁体(412);所述大齿轮(404)上还啮合有小齿轮(414),所述小齿轮(414)上设有电磁离合器(415),所述电磁离合器(415)上设有第二驱动器(416),所述第二驱动器(416)设置在离合器支架(417)上,所述离合器支架(417)固定在轮架(3)上;所述搅拌桨(413)包括基板(4131)、弹簧板(4132)、柔性囊(4133),所述弹簧板(4132)与基板(4131)垂直固定,并包裹在柔性囊(4133)内,所述柔性囊(4133)与基板(4131)固定,所述柔性囊(4133)中填充有磁流变液(4134);所述转向组件(2)用于带动两个搅泥组件(1)上的轮架(3)发生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飞,信光成,陈铭堃,余璐璐,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精密测试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