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储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104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立式储罐,其吊顶包括:吊顶底座,包括多个径向梁和多个环向梁;多个径向梁以同一中心呈圆周阵列;每一环向梁沿圆周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两相邻径向梁;多个拉杆,关于中心呈圆周布置,每一拉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过渡段和第二端板;过渡段为绕一竖直轴线扭曲形成的螺旋状结构;第一端板与外罐的拱顶内壁连接固定;第二端板与连接板贴合,并通过适配的紧固件穿设于连接孔和通孔形成固定连接。拉杆呈圆周布置,使整个吊顶重量均匀分布,过渡段为螺旋状结构相比于常见的杆状结构增加了抗扭强度,可同时保证拉杆在竖向上的抗拉能力和在横向上的抗剪能力。横向上的抗剪能力。横向上的抗剪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立式储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低温立式储罐
,特别涉及一种立式储罐。

技术介绍

[0002]立式低温储罐因保冷性、密封性好,在存储LNG或液态乙烯等低温介质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自身结构比较复杂,整个建设周期较长,导致建设成本较高。
[0003]储罐包括外罐和内罐,内罐用以储存低温介质,外罐包覆于内罐的外周,且两者的筒体之间设置有保温层。外罐的罐顶呈球壳状,与其筒体的上端密封相连而形成一体。内罐的罐顶为吊顶,吊顶通过拉杆悬挂在外罐顶盖板径向梁的内侧,通过在吊顶上铺设保温棉,以将内罐的上端开口封闭,用于内罐绝热。
[0004]因吊顶板需耐低温,现有的技术方案都采用不锈钢材料且采用焊接来装配,这使得材料成本过高,施工安装周期长,劳动强度大,大大提高了建造成本。另外,采用不锈钢制成的吊顶整体重量偏重,加大了外罐罐顶的受力,地震工况下容易使外罐顶盖结构失稳,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储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罐的吊顶采用不锈钢材料焊接制成产生的安装周期长、罐顶受力增加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立式储罐,包括内罐、包覆内罐的外罐和位于所述外罐内部的吊顶;所述吊顶包括:吊顶底座,包括多个径向梁和多个环向梁;多个所述径向梁以同一中心呈圆周阵列,每一所述径向梁沿圆周的径向水平延伸;每一所述环向梁沿圆周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两相邻所述径向梁;所述径向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突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连接孔;多个拉杆,关于所述中心呈圆周布置,并与多个径向梁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拉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过渡段和第二端板;所述过渡段为绕一竖直轴线扭曲形成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平板结构,并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外罐的拱顶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连接板贴合,并通过适配的紧固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通孔形成固定连接。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板、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板为由扁钢经扭曲变形形成的一体化结构。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立式储罐还包括多个安装板;多个所述安装板与多个拉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罐的拱顶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贴合,并使得所述安装孔和通孔对应并通过适配的紧固件形成固定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环向梁分为多组,每一组的环向梁位于同一圆上,多组所述环向梁沿所述径向间隔呈同心圆分布;其中靠近所述中心的环向梁为中心
环向梁;所述径向梁的一端在径向上向接近中心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中心环向梁。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顶还包括多个外形尺寸一致的外围吊顶板;所述外围吊顶板位于相邻两所述径向梁之间,并沿水平方向铺设固定于两所述径向梁的上表面;所述外围吊顶板沿径向靠近中心的端部与所述中心环向梁的外侧缘齐平;所述外围吊顶板的外形与相邻两所述径向梁和所述中心环向梁围合形成的区域的外形轮廓相适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吊顶还包括多个内围吊顶板;每一所述内围吊顶板位于所述中心环向梁的内部并水平铺设于所述径向梁的上表面;所述内围吊顶板具有一呈弧形的侧缘,以与所述中心环向梁弧形轮廓相适配,所述内围吊顶板还具有相互垂直的两条直边,相邻两所述内围吊顶板的直边相对齐平;多个所述内围吊顶板可拼接围合形成一与所述中心环向梁的外形轮廓平齐的圆形板件。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内围吊顶板分为多组,每一组具有两个内围吊顶板;每组的两个所述内围吊顶板的外形尺寸一致,并关于同一径向轴线呈对称分布。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围吊顶板和所述内围吊顶板均为瓦楞形板件,均具有多个依次间隔平行的凸棱;所述外围吊顶板的凸棱与所述内围吊顶板的凸棱在同一水平面上垂直。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径向梁包括多个第一径向梁和多个第二径向梁,所述第一径向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径向梁的长度;多个所述第一径向梁和多个第二径向梁均关于所述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任一所述第二径向梁位于相邻两所述第一径向梁之间,且该第二径向梁沿径向靠近中心的端部不超出所述第一径向梁的端部。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环向梁的上表面与所述径向梁的上表面齐平。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径向梁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一腹板和第一翼板,所述第一翼板沿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板垂直设于所述第一翼板上;所述第一腹板位于第一翼板的下方;所述第一翼板分列于所述第一腹板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通孔;所述环向梁包括垂直相连的第二腹板和第二翼板,所述第二翼板沿自身纵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缺口,用以收容相邻两个所述径向梁的第一翼板,所述第二腹板垂直焊接于两所述径向梁的第一腹板的内侧。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径向梁、所述环向梁和所述拉杆均由铝合金制成。
[00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式储罐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1、整个吊顶的施工安装只有部分零件的装配需要焊接,其余部分如拉杆和吊顶底座的连接为采用紧固件的连接方式,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快捷,大大缩短了建造周期,降低了建造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并且,在预制径向梁时,可以将连接板连接在径向梁上,后续可以方便径向梁直接通过连接板与拉杆进行连接,提高效率。
[0021]2、拉杆呈圆周布置,与呈圆周阵列的径向梁一一对应连接,使整个吊顶重量均匀分布,拉杆的过渡段为螺旋状结构相比于常见的杆状结构增加了抗扭强度,可同时保证拉杆在竖向上的抗拉能力和在横向上的抗剪能力。拉杆与吊顶的连接结构较为稳定,改善了吊顶的受力情况,能够在地震工况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提高吊顶的抗震性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立式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中的吊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径向梁和环向梁的连接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径向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拉杆和径向梁的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拉杆和径向梁的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围吊顶板和内围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围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8的A

A向剖视图。
[0031]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围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吊顶底座和各吊顶板的装配示意图。
[0033]图12为图11的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储罐,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罐、包覆内罐的外罐和位于所述外罐内部的吊顶;所述吊顶包括:吊顶底座,包括多个径向梁和多个环向梁;多个所述径向梁以同一中心呈圆周阵列,每一所述径向梁沿圆周的径向水平延伸;每一所述环向梁沿圆周的周向延伸并连接于两相邻所述径向梁;所述径向梁上设有沿竖直方向突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有连接孔;多个拉杆,关于所述中心呈圆周布置,并与多个径向梁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拉杆沿竖直方向延伸,包括从上至下依次相连的第一端板、过渡段和第二端板;所述过渡段为绕一竖直轴线扭曲形成的螺旋状结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为平板结构,并与竖直方向平行;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外罐的拱顶内壁连接固定;所述第二端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连接板贴合,并通过适配的紧固件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和通孔形成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所述过渡段和所述第二端板为由扁钢经扭曲变形形成的一体化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储罐还包括多个安装板;多个所述安装板与多个拉杆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端板上设有与所述安装孔对应的通孔;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一端与所述外罐的拱顶内壁焊接固定,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贴合,并使得所述安装孔和通孔对应并通过适配的紧固件形成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储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环向梁分为多组,每一组的环向梁位于同一圆上,多组所述环向梁沿所述径向间隔呈同心圆分布;其中靠近所述中心的环向梁为中心环向梁;所述径向梁的一端在径向上向接近中心的方向延伸并超出所述中心环向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还包括多个外形尺寸一致的外围吊顶板;所述外围吊顶板位于相邻两所述径向梁之间,并沿水平方向铺设固定于两所述径向梁的上表面;所述外围吊顶板沿径向靠近中心的端部与所述中心环向梁的外侧缘齐平;所述外围吊顶板的外形与相邻两所述径向梁和所述中心环向梁围合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树森罗晓钟郭旭陈杰翟耀峰孙娟朱彬唐志光王丽萍纪光达陈海华崔世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中集圣达因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