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7193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卸液系统,包括槽车和储罐,该卸液系统还包括气动控制阀、卸液管路、供气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卸液系统能够通过卸液管路实现槽车向储罐卸液,卸液管路上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反馈卸液管路内的介质状态参数,便于工作人员对卸液系统进行后台监测。同时,槽车卸液口处的气动控制阀通过气源管路与气源设备接通,当卸液异常导致介质状态参数异常时,控制器能够接受传感器的状态参数信号并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气源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使用于向气动控制阀提供气源动力的气源管路切断,以使气动控制阀关闭,从而使槽车与卸液管路之间的连通切断,使卸液作业终止,实现了卸液过程自动化和安全化的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卸液作业的安全性。提高了卸液作业的安全性。提高了卸液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卸液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移动式压力容器对接收容器的卸液
,特别涉及一种卸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供气站卸液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仅能满足最基本的卸液功能,整个卸液过程安全性能低,无法应付突发状况,具体弊端如下:(1)、卸液过程中缺乏安全保护措施,供气站卸液过程会持续数个小时,一旦在中途遇到槽车滑溜、软管破裂等因素导致介质泄漏的情况缺乏保护措施,尤其当输送为天然气等低温易燃易爆介质时,大量泄漏容易引发火灾,严重甚至导致大规模爆炸;(2)、卸液过程中缺乏安全控制措施,供气站卸液过程需要操作人员在现场实时监测,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操作人员需具备专业判断能力,进行手动控制,主观性较大,同时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也存在一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卸液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安全性能低,缺乏控制连锁,面对危险事故无法及时处理等情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卸液系统,包括槽车和储罐,所述卸液系统还包括气动控制阀、卸液管路、供气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气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槽车的卸液口处;卸液管路一端与所述气动控制阀的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卸液管路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反馈所述卸液管路内部介质的状态参数;供气单元包括气源设备和气源管路;所述气源管路一端与所述气源设备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动控制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源管路上设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气源管路的通断;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状态参数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控制阀电连接,以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磁控制阀,以使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气源管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所述气动控制阀的开闭。
[0005]可选地,所述卸液管路上设有卸液控制阀,所述卸液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卸液管路的通断。
[0006]可选地,所述卸液管路上还设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在所述卸液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卸液控制阀和所述储罐的进液口之间。
[0007]可选地,所述卸液管路上还设有拉断阀,所述拉断阀在所述卸液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气动控制阀和所述卸液控制阀之间。
[0008]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卸液管路上间隔设置;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反馈所述卸液管路中介质的压力参数,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反馈所述卸液管路中介质的温度参数。
[0009]可选地,所述卸液系统还包括放散管路,所述放散管路与所述卸液管路连通;所述
放散管路与所述卸液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气动控制阀和所述卸液控制阀之间;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放散控制阀,所述放散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放散管路的通断。
[0010]可选地,所述放散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放散管路的通断。
[0011]可选地,所述放散管路上设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在所述放散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放散管路与所述卸液管路连接处和所述放散控制阀之间。
[0012]可选地,所述放散管路上还设有安全控制阀,所述安全控制阀在所述放散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截止阀和所述放散控制阀之间。
[0013]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显示界面,所述显示界面用于显示所述传感器监测反馈的所述卸液管路内部介质的状态参数。
[0014]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5]本技术的卸液系统,其能够通过卸液管路实现槽车向储罐的卸液,卸液管路上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反馈卸液管路内的介质状态参数,便于工作人员对卸液系统进行后台监测。同时,槽车卸液口处的气动控制阀通过气源管路与气源设备接通,当卸液异常导致介质状态参数异常时,控制器能够接受传感器的状态参数信号并将相应的控制信号传输至气源管路上的电磁控制阀,使用于向气动控制阀提供气源动力的气源管路切断,以使气动控制阀关闭,从而使槽车与卸液管路之间的连通切断,使卸液作业终止,实现了卸液过程自动化和安全化的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卸液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卸液系统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卸液系统;10、槽车;11、气动控制阀;20、储罐;30、卸液管路;31、卸液控制阀;32、止回阀;33、拉断阀;34、压力传感器;35、温度传感器;36、软管;37、过滤器;40、供气单元;41、气源设备;42、气源管路;43、电磁控制阀;44、气源转换装置;50、控制单元;51、控制器;52、显示界面;60、放散管路;61、放散控制阀;62、截止阀;63、安全控制阀;70、操作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体现本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0019]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0]参阅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卸液系统100,可以用于液化天然气、液氧、液氮等低温介质的传输,在满足基本卸液功能的同时,还可以确保卸液过程的安全性。
[0021]本实施例的卸液系统100包括槽车10和储罐20,卸液过程是槽车10基于压差作用通过管路将介质输送至储罐20。在本实施例中,卸液系统100还包括气动控制阀11、卸液管路30、供气单元40以及控制单元50。
[0022]其中,气动控制阀11设置在槽车10的卸液口处。卸液管路30的一端与气动控制阀
11的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储罐20的进液口连通。该卸液管路30上设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反馈卸液管路30内部介质的状态参数。
[0023]供气单元40包括气源设备41和气源管路42。气源管路42的一端与气源设备41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气动控制阀11的进气口连通。气源管路42上设有电磁控制阀43,该电磁控制阀43用于控制气源管路42的通断。
[0024]控制单元50包括控制器51,控制器51与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状态参数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器51与电磁控制阀43电连接,以将控制信号传输至电磁控制阀43,以使电磁控制阀43控制气源管路42的通断,从而控制气动控制阀11的开闭。
[0025]进一步地,气动控制阀11设置在槽车10的卸液口处,其可以通过槽车10内部的管路连通在卸液口上,也可以直接设置在卸液口处。气动控制阀11能够对槽车10内部的卸液路径进行切断,从而实现槽车10到储罐20的卸液控制。
[0026]在本实施例中,气动控制阀11是以气源作为动力,卸液系统100中的供气单元40用于向气动控制阀11提供气源动力。其中,供气单元40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卸液系统,包括槽车和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液系统还包括:气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槽车的卸液口处;卸液管路,一端与所述气动控制阀的出液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储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卸液管路上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反馈所述卸液管路内部介质的状态参数;供气单元,包括气源设备和气源管路;所述气源管路一端与所述气源设备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气动控制阀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气源管路上设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气源管路的通断;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状态参数信号而产生控制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磁控制阀电连接,以将所述控制信号传输至所述电磁控制阀,以使所述电磁控制阀控制所述气源管路的通断,从而控制所述气动控制阀的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卸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液管路上设有卸液控制阀,所述卸液控制阀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而控制所述卸液管路的通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液管路上还设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在所述卸液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卸液控制阀和所述储罐的进液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卸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液管路上还设有拉断阀,所述拉断阀在所述卸液管路上的设置位置位于所述气动控制阀和所述卸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益吴志燕郭旭钱力顾枫韦志文谭军陈晗宇孙礼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中集圣达因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