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61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安装外壳一侧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充电端和放电端,所述安装外壳内部靠近放电端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滑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对安装外壳进行多方位进行保护,使得安装外壳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可以对较大的撞击力,进行快速缓冲消除,同时也设置有多组缓冲机构,可对较大力度的撞击力进行消除,使得装置的防撞能力大大得到提高,同时在安装外壳产生震动时,可以有效的对震动进行快速减震,大大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防止因为震动导致线路与电池模组的相互分离,大大提高电池模组的工作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模组
,具体为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大、自放电小,循环性能优越,充电效率高且对环境较为“友好”等优点,已经越来越成为车用动力电池的主流,也是各大电池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动力电池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单体锂离子电池组合,形成蓄电池模组而成组使用,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加上外壳对电池模组进行对进行保护;但是现有的外壳在对电池模组保护时存在一定不足:1、在现有的电池模组通常是直接安装在外壳的内部,在使用时外壳收到加大的撞击时,会导致外壳的损坏,甚至是对电池模组造成损坏;2、同时电池模组在安装在用电部件上时,部分用电部件在使用时会产生较大的震动,较大的震动很容易导致电池模组与线路之间的相互分离,需要花费时间去对电池模组进行检修;3、同时电池模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对电池的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电池的损坏,甚至是危险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安装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1)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模组(17),所述安装外壳(1)一侧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充电端(5)和放电端(6),所述安装外壳(1)内部靠近放电端(6)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滑轨(4),所述滑轨(4)内部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板(3),两组所述连接板(3)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设置有气囊(18),所述安装外壳(1)远离滑轨(4)一侧的两端设置有活动槽(8),两组所述连接板(3)远离滑轨(4)的一侧皆铰接有铰接杆(9),两组所述铰接杆(9)远离滑轨(4)的一侧贯穿活动槽(8)的内部,两组所述铰接杆(9)远离滑轨(4)的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碰撞防侵蚀锂离子电池模组,包括安装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1)内部底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电池模组(17),所述安装外壳(1)一侧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分别设置有充电端(5)和放电端(6),所述安装外壳(1)内部靠近放电端(6)一侧的顶部设置有滑轨(4),所述滑轨(4)内部滑动设置有两组连接板(3),两组所述连接板(3)相互靠近的一端皆设置有气囊(18),所述安装外壳(1)远离滑轨(4)一侧的两端设置有活动槽(8),两组所述连接板(3)远离滑轨(4)的一侧皆铰接有铰接杆(9),两组所述铰接杆(9)远离滑轨(4)的一侧贯穿活动槽(8)的内部,两组所述铰接杆(9)远离滑轨(4)的一侧铰接有第一挡板(2),所述第一挡板(2)靠近安装外壳(1)一侧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弹簧(10),所述安装外壳(1)两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通槽(14),两组所述连接板(3)相互远离一端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齿条(12),两组所述齿条(12)相互远离一端贯穿通槽(14)的内部,所述安装外壳(1)两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安装板(16),四组所述安装板(16)顶部的中间位置处皆设置有卷簧(15),四组所述卷簧(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高亚徐蒙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环宇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